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吴巧玉  童敏 《护理与康复》2010,9(10):864-865
总结16例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护理重点是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了解实验室相关指标的监测结果,加强管道护理,保持有效引流,防止病情恶化。16例中,13例痊愈出院,3例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高血压人群中血清脂联素浓度和动脉顺应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非糖尿病的高血压受试者83例,分为药物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常规检测受试者的坐位血压及部分血清生化指标,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和胰岛素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脂联素浓度;计算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用HDICVprofilor DO-2020检测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结果比较药物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发现前者的脂联素浓度(中位数:11.9μg/mL)、C1(中位数:13.7mL/mmHg×10)、C2(中位数:4.3mL/mmHg×100)均明显高于后者(5.7μg/mL,10.7mL/mmHg×10,3.7mL/mmHg×100,P均<0.01)。对未治疗组进行相关分析发现LogC1与脂联素浓度明显正相关(r=0.54,P<0.01),与平均血压(MBP)负相关(r=-0.40,P<0.05);LogC2和脂联素浓度明显正相关(r=0.49,P<0.01),与HOMA-IR和MBP明显负相关(LogC2-HOMA-IRr=-0.40,P<0.05;LogC2-MBP,r=-0.32,P<0.01);另外还发现C1与心率(HR)负相关(LogC1-HRr=-0.41,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血清脂联素浓度和HR水平以及性别是LogC1的独立影响因素(R2=0.39,P<0.01);血清脂联素水平和性别是LogC2的独立影响因素(R2=0.44,P<0.01)。结论高血压人群中C1,C2的减退与血清脂联素浓度的降低密切相关。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和动脉顺应性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43.
陈炜  毛玉  邱昌明  周林路  童敏   《四川医学》2018,39(2):169-172
目的探讨鼻息肉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手术预后的关系,以及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77例诊断为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的患者,根据术后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将其分为嗜酸性粒细胞组和非嗜酸性粒细胞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以及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复查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嗜酸性粒细胞组和非嗜酸性粒细胞组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患者较非嗜酸性粒细胞型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差,易复发,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可作为判断术后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4.
45.
童敏  陈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7):4361-4364
背景:兔VX2肝癌模型肿瘤呈膨胀性浸润性生长,血供丰富,具有与人类肝细胞癌极为相似的病理学及影像学特征,是较理想的用于影像实验研究的肝癌模型。 目的:建立VX2兔肝癌模型,比较开腹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的两种不同方法的优劣。 方法:将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 2 组,传统开腹法组开腹直接包埋肿瘤颗粒,改良开腹包埋法组开腹穿刺注入肿瘤颗粒。比较两种不同植瘤方式肿瘤的生长特点,用超声监测肿瘤生长。 结果与结论:两组接种成瘤率均为100%;单发率分别为50%、90%;异位种植率分别为50%、10%,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 .05)。建模后2周内死亡率分别为33%、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证实,改良开腹包埋法对肝组织的损伤小,手术时间短,重复性好、模型性质稳定,是可推荐的建立兔肝癌模型方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6.
四氯化碳诱导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不同剂量的四氯化碳可以引起不同的肝脏损害,本试验用四氯化碳灌服制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35只,分5组,1个对照组,4个实验组,实验组四氯化碳灌胃剂量依次为每公斤体重1、3、4和5mL。观察动物的精神状况、食欲、运动情况、毛发、尿的颜色,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数据x±s表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动物存活率用χ2检验;各组肝功能指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肝脏组织HE染色后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各组间肝功能损害的差异及动物存活率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极显著性。每公斤体重4mL四氯化碳组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以及肝脏病理改变。结论每公斤体重4mL四氯化碳灌胃可用于SD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观察中性粒细胞在川崎病(KD)急性期的功能及S100 A8/A9蛋白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06年11月至2007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住院的KD患儿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手术患儿为本研究对照组。通过二氢若丹明荧光染色法分析KD患儿中性粒细胞功能,并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KD患儿中性粒细胞S100 A8/A9 mRNA表达。结果共纳入KD患儿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个月至7岁2个月,平均(2.1±1.9)岁。冠状动脉损害者6例,无冠状动脉损害者26例;对照组手术患儿20例。KD急性期中性粒细胞明显活化,使用IVIG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活化百分比下降。KD急性期中性粒细胞S100 A8/A9 mRNA的表达增加;IVIG治疗后,无冠状动脉损害患儿,S100 A8/A9 mRNA表达明显降低,冠状动脉损害患儿S100 A8/A9 mRNA表达升高。结论 KD急性期中性粒细胞活化,并存在相关的活化蛋白高表达,提示中性粒细胞可能参与了KD的发病机制。且在冠状动脉损害患儿中性粒细胞S100 A8/A9 mRNA持续高表达,提示中性粒细胞可能参与冠状动脉损害。  相似文献   
48.
目的采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方法检测白藜芦醇对兔骨关节炎模型关节软骨中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防治骨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32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和白藜芦醇组。模型组阳性组和白藜芦醇组用Hulth法复制出骨关节炎(OA)模型。术后8周造模成功,阳性组用双醋瑞因4.6mg/kg灌胃、白藜芦醇组用白藜芦醇120mg/kg灌胃,给药6周。各组采取相应处理方法,于术后11、14周各处死4只兔取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并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进行表达检测。结果4组COX-2的表达强度相比较,白藜芦醇组的阳性表达明显弱于模型组,4组COX-2的表达面积相比较.白藜芦醇组在各期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COX-2在骨关节炎的病理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白藜芦醇町通过下调其在关节软骨中的表达,达到防治骨关节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对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防治作用。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应用洛汀新治疗 12例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 ,在降低血压、降低尿蛋白及控制肾小球滤过率 (GFR)下降方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符合“临床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1] 的本组 12例病例中 ,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4 7~ 73岁 ,平均 5 6± 7 2岁 ;治疗前血钾均正常 ;收缩压 (SBP) 14 8~ 171mmHg ,平均 16 1± 7mmHg ;舒张压 (DBP) 92~ 113mmHg ,平均动脉压 10 1± 5mmHg;2 4h尿蛋白 0 98~ 3 4 5g ,…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超早期高压氧治疗对脊髓全横断损伤大鼠脊髓水肿及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1)55只3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15只)、模型组(CSCT组,20只)及高压氧组(HBO组,20只).Sham组仅行椎板切除术,其余2组均行T10椎板水平脊髓完全横向切断术.(2)HBO组于术后第3小时置于动物舱内开始高压氧治疗,10天1疗程,共3疗程,其中第1疗程每天2次,第2、3疗程均每天1次,每疗程休息6 d.(3)分别于建模型后第1~6周末.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价并比较两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程度;术后6周末取材,观察各组受损脊髓节段组织含水量变化.结果 CSCT组及HBO组大鼠术后第1-6周末BBB运动功能评分逐渐增高,HBO组在2~6周末的BBB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CSCT组(P<0.05);术后6周末,CSCT组受损脊髓节段组织含水量较Sham组明显增加(P<0.01),HBO组受损脊髓节段组织含水蛩较CSCT组有所减少(P<0.05).结论 超早期高压氧治疗可可减轻脊髓全横断损伤大鼠脊髓组织水肿,促进后肢运动功能的部分恢复,对脊髓有保护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ultra-early hyperbaric oxygenation on spinal edema and hind limb motor function in rats with complete spinal cord transection. Methods Fifty-five healthy 3-month-old fe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ham-operated group (n=15), complete spinal cord transection group (CSCT group, n=20) and hyperbaric oxygen group (HBO group, n=20). The rats in the sham-operated group underwent only laminectomy, while those in the other 2 groups underwent CSCT at the T10 level. The rats in HBO group were placed in an oxygen chamber 3 h after the operation for 10 days as a treatment course, and 3 treatment courses were administered at the interval of 6 days. In the first treatment course, 2 hyperbaric oxygenation sessions were given daily, and in the following 2 course, only 1 session was given daily. The recovery of hindlimb motor function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open-field Basso-Beattie-Bresnahan (BBB) scoring system once a week for 6 weeks. All the rats were sacrificed 6 weeks after the operation to measure the water content in the injured tissues. Results The BBB scores of CSCT group and HBO group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after the operation, and from week 2 to week 6, HBO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s than CSCT group (P<0.05). The water content was markedly increased in CSCT group at 6 weeks after the operation 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sham-operated group (P<0.01),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HBO group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in the CSCT group (P<0.05). Conclusion Ultra-early HBO can suppress spinal cord edema and promote hindlimb locomotor recovery in rats with complete spinal cord trans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