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65篇 |
免费 | 182篇 |
国内免费 | 9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7篇 |
儿科学 | 26篇 |
妇产科学 | 55篇 |
基础医学 | 174篇 |
口腔科学 | 37篇 |
临床医学 | 578篇 |
内科学 | 214篇 |
皮肤病学 | 25篇 |
神经病学 | 109篇 |
特种医学 | 11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236篇 |
综合类 | 1113篇 |
预防医学 | 431篇 |
眼科学 | 195篇 |
药学 | 411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504篇 |
肿瘤学 | 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篇 |
2023年 | 101篇 |
2022年 | 103篇 |
2021年 | 116篇 |
2020年 | 95篇 |
2019年 | 109篇 |
2018年 | 96篇 |
2017年 | 77篇 |
2016年 | 73篇 |
2015年 | 76篇 |
2014年 | 172篇 |
2013年 | 183篇 |
2012年 | 184篇 |
2011年 | 200篇 |
2010年 | 190篇 |
2009年 | 212篇 |
2008年 | 214篇 |
2007年 | 227篇 |
2006年 | 172篇 |
2005年 | 180篇 |
2004年 | 166篇 |
2003年 | 141篇 |
2002年 | 128篇 |
2001年 | 122篇 |
2000年 | 134篇 |
1999年 | 115篇 |
1998年 | 78篇 |
1997年 | 85篇 |
1996年 | 91篇 |
1995年 | 74篇 |
1994年 | 69篇 |
1993年 | 51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3篇 |
1966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195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探讨酒依赖患者出院后12个月的复饮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住院接受药物脱瘾治疗的149例男性酒依赖患者收集社会人口学资料、饮酒特征、治疗情况等基线数据。出院后12个月随访患者是否复饮,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计复饮时间,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社会人口学资料、饮酒特征、起病年龄、抽搐史、家族史、治疗用药情况、合并躯体疾病情况、出院后是否继续工作、出院后一起生活的人数等因素对复饮的影响。结果全部患者复饮时间的中位数为213.4(95%CI:186.2~240.6)d,其中出院后继续工作者的复饮时间明显长于不工作者[267.7(95%CI:226.6~308.8)d vs.178.1(95%CI:144.8~211.4)d,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继续工作(HR=0.60,95%CI:0.43~0.99)是影响酒依赖患者复饮的因素。结论坚持工作是酒依赖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保护因素,可有效推迟复饮。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分析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治疗中采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且产后出血的产妇18例,所有产妇均给予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并总结探讨其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18例产妇,总体止血有效率为94.4%,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治疗中采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止血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胃癌全胃切除改良袢式代胃术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总结分析了22例老年人胃癌全胃切除改良袢式代胃术病人术中手术操作要点,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出现吻合口漏1例,术后出现烧心症状3例,占14.28%,与同期进行的33例Roux-en-Y重建术病人术后出现烧心症状4例,占12.1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老年人胃癌全胃切除,改良袢式代胃术式是一种安全可靠,效果满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胃癌病人之血浆MMP-2、MMP-9及TIMP-1水平与病人个体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不同分期的胃癌病人、良性胃病病人和健康志愿者血浆中MMPs/TIMP水平,逐例随访胃癌病人。结果:胃癌病人血浆MMP-2、MMP-9及TIMP-l的水平分别为(21.7±6.3)ng/ml(、17.9±9.2)ng/ml和(39.5±13.3)ng/ml;较良性胃病病人和健康志愿者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尤其是Ⅳ期胃癌病人。胃癌病人血浆中MMP-2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转移(包括淋巴结和远处)相关,T1MP-1与转移相关,MMP-2水平也与病人生存期相关。结论:血浆MMP-2可以作为预测胃癌病人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 mRNA和CEA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对68例大肠癌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术前外周血CK20 mRNA和CEA mRN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在对照组中CK20 mRNA和CEA mRNA均无表达,而在大肠癌组中CK20 mRNA阳性表达率为45.6%,CEA mRNA阳性表达率为39.7%,二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55.9%,较单项检测阳性率高(P〉0.05),二者的表达与性别、肿瘤部位和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肝脏转移明显相关。结论CK20 mRNA和CEA mRNA可作为大肠癌细胞血行播散的标志,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肿瘤微转移的检出率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7.
对前庭训练负荷的生理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前庭训练中各项生理指标变化观察检验前庭刺激是否适当,评价前庭训练在提高人体前庭功能适应性方面的作用,以便于在前庭训练中把握训练量,制定和实施训练计划,方法 对10名健康被试者,在不同日期分别进行了线性加速度刺激,连续的科氏加速度刺激和间断的科氏累积加速度刺激,刺激的终止指标以被试者感觉有轻度植物神经症状为准。在实验中对被试者在刺激前后前庭-植物神经反应,心电,血压,胃电以及动态姿态平衡等各项生理指标进行了测试,结果 10名被试者中有1人3项前庭刺激达到达标水平,他在实验中有轻度运动病症状,实验前后动态姿态平衡的测试表明,对于大多数被试者,线性加速度刺激后,前庭觉在维持身体平衡时作用增高;连续的科氏累积加速度刺激后前庭觉在维持身体平衡时作用下降;间断的累积加速度刺激训练,由于刺激相对较重,在动态刺激后的变化个体差异较大。线性加速度刺激后,感觉综合测试(SOT)第2项平衡分显著下降,间断科氏加速度刺激后,此项平衡分显著升高。结论 本实验所设计的前庭刺激训练方法是可行的,训练负荷是可以达到的,通过胃电,血压和心电R-R功谱低频谱百分比的变化可以反映被试者前庭刺激终止时的生理状态,为制定前庭训练刺激量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应用交腿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结合外固定架修复难治性小腿骨折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健侧小腿内侧隐神经走行的皮瓣,将隐神经保留在皮瓣中央,根据患肢创面设计、切取皮瓣后交腿缝合覆盖,双下肢用外固定架固定3~5周后断蒂,使用以上方法治疗小腿骨折伴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皮瓣面积6cm×5cm~19cm×11cm。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皮瓣全部存活,随访6~36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下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交腿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简单,厚薄适中,不损伤知名血管,是治疗受区血管条件受限的小腿骨折裸露创面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破骨细胞(OC)在骨关节炎(OA)各个时期中的增殖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20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用改良Hulht手术方法造模,左膝为对照组,右膝为OA模型组.分别于术后1、2、4、8周时采集全膝关节(n=5),并置于4℃多聚甲醛(PFA)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甲苯胺蓝(TB)及番红-O快绿染色,观察软骨形态学改变并半定量TRAP染色阳性的OC数量,通过Mankin's评价OA软骨破坏的进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间OC均呈快速增高,然后下降的一过性增殖变化.对照组(左膝)在1周时OC数量为(65.20±4.12)个/mm2,2、4周时逐渐减少,分别为(47.20±4.31)个/mm2、(26.20±3.87)个/mm2,8周时几乎看不到,细胞数为(7.00±2.28)个/mm2;OA模型组(右膝)在1周时OC数量为(70.40±5.46)个/mm2,2周时增加至(86.20±5.42)个/mm2,4周时减少至(38.00±3.16)个/mm2,8周时几乎看不到,细胞数为(6.21±2.93)个/mm2.模型组OC数量在2、4周时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大鼠膝关节OA实验的早中期OC大量增殖,OC可能参与了骨关节炎的形成. 相似文献
50.
目的通过3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家系的临床随访,分析CADASIL表型差异。方法选择2012~2015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3个CADASIL家系的7例患者,进行NOTCH3基因的检测,分析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完成3年左右的随访。结果家系1(p. C67S)的首发症状多为无先兆偏头痛,并可在头痛10年后发生缺血性卒中;家系2(p. G149V)均为头晕起病,早期即出现认知障碍及球麻痹;家系3(p. R182C)表现为缺血性卒中反复发作。随访发现影像学表现与病情进展基本一致,但个体化特征明显。结论 CADASIL早期症状无特异性易被误诊,家系间及家系内患者的表型及病程演变各有不同,影像学检查对早期诊断敏感性高,却不能完全反映病情的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