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5篇
  免费   426篇
  国内免费   369篇
耳鼻咽喉   215篇
儿科学   58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530篇
口腔科学   124篇
临床医学   1028篇
内科学   587篇
皮肤病学   121篇
神经病学   131篇
特种医学   2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759篇
综合类   2262篇
预防医学   996篇
眼科学   41篇
药学   795篇
  10篇
中国医学   973篇
肿瘤学   332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331篇
  2011年   358篇
  2010年   315篇
  2009年   340篇
  2008年   376篇
  2007年   366篇
  2006年   347篇
  2005年   339篇
  2004年   353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234篇
  2000年   327篇
  1999年   269篇
  1998年   276篇
  1997年   300篇
  1996年   263篇
  1995年   280篇
  1994年   228篇
  1993年   163篇
  1992年   175篇
  1991年   146篇
  1990年   149篇
  1989年   124篇
  1988年   90篇
  1987年   112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112篇
  1984年   111篇
  1983年   71篇
  1982年   91篇
  1981年   70篇
  1980年   47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12篇
  1965年   14篇
  196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经过多年努力,肿瘤治疗发生的最大变化是:虽然在中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节节攀高;但在一些发达国家,其死亡率已经开始下降。与此同时,肿瘤治疗的方向正 在从彻底杀灭癌细胞.向既要提高疗效.又要把副作用降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悄然转变。  相似文献   
72.
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钙早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美华  胡继强 《安徽医药》2004,8(2):101-102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钙早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降脂疗效、不良反应及对近中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56例AMI患者在给予溶栓、抗凝和抗缺血治疗同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辛伐他汀组28例和阿托伐他汀钙组28例,分别于入院48 h内开始口服西之达20 mg qd和阿乐10 mg qd,持续治疗至少3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后12个月时血脂变化,并对临床事件作随访登记,同时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钙均能有效降低血脂TC及LDL-C水平,升高HDL-C,后者稍优于前者.随访期间两组再心肌梗死发生率、再住院率、心绞痛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AMI患者早期口服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钙均降低血清TC及LDL-C水平,用药安全,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73.
脐尿管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患男,50岁。于1995年2月发现下腹部前壁包块,触之活动,质稍硬,约鸡蛋大小,1个月余加重,同时伴有血尿而就诊。胸部X线平片未见异常,B超显示膀胱顶前壁处9cm×11cm大小强回声区,其边界清楚。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经尺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方法总结31例经桡动脉和25例经尺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例,观察其手术成功率、失败原因和并发症。结果冠脉造影的成功率:桡动脉组90.32%(28/31),尺动脉组80.00%(20/25),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51,P>0.05)。失败原因:桡动脉组3例中,2例因桡动脉穿刺未成功,改经尺动脉成功;1例插管至冠脉开口困难,改经股动脉径路完成。尺动脉组5例均为尺动脉穿刺失败,4例改经桡动脉成功,1例改经股动脉完成。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尺动脉途径可作为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的补充,也可为首选途径;和经桡动脉途径同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诊疗路径。开展初期穿刺难度相对较高,应有成熟的桡动脉穿刺和置管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5.
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特征及与生存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证候特点以及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回归性分析及中医单一证型分析的方法进行临床研究。结果:血瘀、气虚基本证型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湿热、阴虚、气滞三类基本证型,并且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证候与生存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中晚期肝癌以气虚、血瘀证多见,其余常见湿热、气滞、阴虚证型。同时将中医证候和生存质量引入原发性肝癌的中医疗效评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6.
人肠道病毒分类和鉴别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10多年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的肠道病毒(EV)检测中,中国的脊灰实验室网络分离了大量的EV。由于受EV鉴别方法的限制,EV感染的公共卫生学意义一直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基因测序自动化和生物信息学的进步,基于序列分析鉴定EV的方法发展迅速。该文对人EV最新分类和鉴别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7.
大肠息肉病     
大肠息肉病是一种少见的疾病,以大肠内广泛密集分布的息肉为基本特征,根据全国大肠癌病理研究统一规范,大肠息肉超过100个始称为息肉病。我科共有手术切除的大肠息肉病标本10例,现报道如  相似文献   
78.
化合物类药性的虚拟判断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组合化学库设计和先导化合物快速确定提供依据。方法 结合新近报道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述评。结果与结论以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为依据,介绍了各种类药性虚拟判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进一步认识Ⅵ区淋巴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转移中的地位及PTC患者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分布特点,为PTC的颈部淋巴结处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97例病变局限于一侧腺叶的PTC患者的临床资料:72例术前检查为cNO,25例为cN+;32例原发灶长径≤1 cm,65例原发灶长径>1 cm.术中常规取Ⅲ、Ⅳ区淋巴结做冰冻病理检查,根据淋巴结病理结果、肿瘤原发灶大小及位置决定颈部淋巴结的清扫范围.Ⅲ、Ⅳ区淋巴转移患者行包括Ⅵ区的改良性颈清扫;伴有肿瘤包膜外侵患者行双侧Ⅵ区清扫;原发灶长径≤1 cm行患侧Ⅵ区清扫;原发灶长径>1 cm行双侧Ⅵ区清扫.结果 97例患者行Ⅵ区清扫122侧,45.1%(55/122)发生淋巴转移.72例cN0患者45.8%(33/72)发生Ⅵ区淋巴转移,25例cN+患者76.0%(19/25)发生Ⅵ区淋巴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90,P=0.009).10例原发灶包膜外侵患者的淋巴转移发生率为65.0%(13/20),87例无包膜外侵患者的淋巴转移发生率为41.2%(42/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33,P=0.047).32例原发灶长径≤1 cm的患者行患侧Ⅵ区清扫,43.8%(14/32)发生淋巴转移,65例原发灶长径>1 cm患者行双侧Ⅵ区清扫,69.2%(45/65)有患侧Ⅵ区转移,23.1%(15/65)有双侧Ⅵ区转移,两组间同侧Ⅵ区转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43,P=0.016).结论 Ⅵ区为FTC较早发生淋巴转移的区域,伴有原发灶包膜外侵犯者易发生Ⅵ区淋巴转移.原发灶长径≤1 cm的患者可发生同侧Ⅵ区转移;原发灶长径>1 cm者可发生双侧Ⅵ区转移.PTC颈淋巴转移可单独或同时发生在Ⅵ区或侧颈区的任何一个区域.术中应常规做Ⅲ、Ⅳ区淋巴结冰冻病理检查,淋巴结阳性者行包括Ⅵ区的改良性颈清扫.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临床淋巴结阴性(cNO)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Ⅵ区)淋巴转移规律及清扫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初治的cNO甲状腺乳头状癌并行中央区淋巴清扫的108例患者临床资料.研究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多中心病灶、被膜外侵、肿瘤大小、部位与中央区淋巴转移的关系.影响中央区淋巴转移率单因素差异比较采用 x2检验,Logistic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颈侧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结果 cNO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转移率为59.2%(64/108),年龄小于45岁、甲状腺被膜受侵、肿瘤直径>3 cm是中央区淋巴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5.514、5.610和3.122,P值均<0.05).本组中央区淋巴清扫喉返神经暂时性麻痹发生率为1.8%(2/108).术后暂时性低钙发生率为4.6%(5/108),永久性低钙发生率为0.9%(1/108).中位随访时间53个月,6例患者颈侧复发转移,2例局部复发,其中1例患者局部复发后死亡.5年颈侧复发率、生存率分别为4.8%、99.1%.结论 cNO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转移率高,中央区淋巴清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建议对cNO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中央区淋巴清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