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具有创伤轻、痛苦少、恢复快的优点,是治疗输尿管结石有效、可行的微创技术,特别适用于体外震波碎石术或输尿管镜碎石失败的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我院自2006年6月至2008年9月对40例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患者实施了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调肝颗粒剂对环磷酰胺所致的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模型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方法]选用雌雄性各半BaLb/C小鼠共7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组、左旋米唑+环磷酰胺组、调肝颗粒组中剂量组、调肝颗粒大剂量+环磷酰胺组、调肝颗粒中剂量+环磷酰胺组;调肝颗粒小剂量+环磷酰胺组,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理,观察各组小鼠NK细胞活性及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变化。[结果]调肝颗粒剂中剂量组与正常组和模型组比较,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OD值明显提高(P=0.000);调肝颗粒剂大、中剂量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OD值明显提高(P≤0.001),与阳性药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显著(P=0.000)。[结论]调肝颗粒剂可以提高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NK细胞活性及淋巴细胞转化率OD值,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3.
章金兰  倪惠红  章红英 《全科护理》2014,(16):1486-1487
[目的]探讨膀胱腹壁造口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2年12月28例膀胱癌病人行腹壁造口术后所出现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效果,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手术过程均顺利,并发肾积水2例,尿瘘1例,高氯血症1例,尿失禁6例,造口肠回缩1例,造口狭窄1例,造口周围皮肤损害2例,排便无规律2例。经精心观察、治疗及护理均治愈出院。[结论]术后针对病人可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观察,采取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可促进病人顺利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前列腺电切术(PKRP)后尿潴留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将本院接受PKRP的4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20例和对照组1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外,采用心理护理、个体化放尿训练、盆底肌训练的方法。结果观察组220例中,发生尿潴留8例(3.6%),护理满意度99.1%(218/220);对照组发生尿潴留27例(15.0%),护理满意度95.0%(171/18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5.
总结17例四肢关节部位瘢痕癌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术前加强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做好创面分泌物采样,控制创面感染;尽量减少病变处关节活动,但要鼓励进行关节上下肌肉的收缩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术后早期患肢制动,维持功能位,避免关节部位受压,严密注意观察肢端循环和移植皮片存活情况;做好康复指导,术后第2周开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循序渐进,对于后期锻炼膝关节屈曲度不理想的7例患者,予转康复科采用关节矫形器进行训练;出院后坚持长期抗瘢痕治疗,避免局部潮湿、摩擦等慢性刺激.1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除2例复发性瘢痕癌行截肢手术外,其余15例扩大切除溃疡的范围与深度,其中11例行中厚皮片游离移植,4例行带血管蒂筋膜皮瓣修复.17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6.
[摘要] 目的探讨纤维桩在前牙残冠修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组选择41例51颗前牙残冠应用纤维桩加铸瓷冠修复,对照组40例51颗前牙残冠应用铸造桩加铸瓷冠修复。结果 经术后6~24个月的临床疗效追踪观察,治疗组51颗患牙有49颗有效,2颗无效,修复有效率为96.08%,对照组51颗患牙43颗有效,8颗无效,修复有效率为84.31%。结论纤维桩在前牙残冠的桩核冠修复中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两种换药方法在Ⅱ度烧伤患儿中的临床效果,评价托敷锌-生物皮对幼儿烧伤的作用。方法将80例Ⅱ度烧伤1-3岁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将托敷锌-生物皮直接敷于患儿创面,再用无菌纱布或棉垫加压包扎固定,一般于3d后再换药(仅更换外层敷料),其后根据敷料渗出情况酌情换药;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将磺胺嘧啶银乳膏涂抹于网眼纱布后予创面外敷,其外用无菌纱布或棉垫包扎固定,一般前2d早晚各换药1次,其后隔天换药1次,均更换全部敷料。比较两组患儿创面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创面换药次数、愈合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托敷锌-生物皮在Ⅱ度烧伤患儿治疗中疗效明显,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
治消渴病古方用药特点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章红英 《北京中医》1998,17(3):49-51
一、用药频率分析中医医籍汗牛充栋,每本尽读,几不可行。为了解前人治疗消渴病的用药特点,本文选取《千金要方》等九部公认的历代有代表性医著,统计其所载方剂中药物的使用频率,以期对古人治疗消渴病的用药特点有所把握。选方原则为:如遇重方,官修方书则不再累计用...  相似文献   
29.
为了进一步理解《备急千金要方·消渴第一》中对消渴分类和选方特点,本研究逐一比对宋校本与新雕本《备急千金要方·消渴第一》文字,并核查《小品方》、《诸病源候论》、《外台秘要》等善本相关内容,通过分析其医论及方剂的差异,发现两版本消渴分类基本一致,即分为:以渴而小便少为临床表现,病机主要是中焦内热的消渴;以小便多于所饮,虚极短气为临床表现,病机是下焦内热、本虚标实的内消;以茎长兴盛、不交精液自出为临床表现,病机也是下焦内热、本虚标实的强中,只是"此病虽稀,甚可畏也"。另外,消渴临床表现百出,兼证多变,需要仔细鉴别。但其总治则是除热止渴;兼虚者,除热补虚;凡消渴病经百日以上者,不得灸刺。两版本所选方剂内容相同率均值为85.5%,顺序的相同率仅为8%。宋校本医论逻辑更清楚,医论与方剂的结合更加紧密,而新雕本则保留了更贴近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原貌的线索,文献学研究价值重大。  相似文献   
30.
《杂病源流犀烛》为清代沈金鳌所著,全书所涉消渴内容多为摘引前代医家观点,不同之处是沈氏不赞同张从正、张景岳"消瘅者,众消之总名"的观点,而将三消、瘅病,消瘅分立,并列出了类症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