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0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217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233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255篇
口腔科学   83篇
临床医学   708篇
内科学   488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112篇
特种医学   16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393篇
综合类   1556篇
预防医学   525篇
眼科学   90篇
药学   568篇
  8篇
中国医学   837篇
肿瘤学   18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107篇
  1989年   101篇
  1988年   112篇
  1987年   94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61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49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45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的常见病,虽经产时有效复苏,但仍存在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而酸碱平衡与电解质关系密切,血阴离子间隙(AG)反映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判断非HCO-3丢失酸碱失衡的重要指标.1999年本院收治窒息新生儿125例,现将其血电解质与AG状态特点及其关系进行分析,并讨论其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醛固酮能否引起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BMK1磷酸化,盐皮质激素受体(MR)是否介导了肾小球系膜细胞BMK1磷酸化和细胞损伤。方法0、1、10、100 nmol/L醛固酮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30 min,或者100 nmol/L的醛固酮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0、5、10、20、30、60 min,利用蛋白印迹分析磷酸化的BMK1和总的BMK1表达的影响。MR受体特异性的阻滞剂依普利酮(0,1,10,100μmol/L)预先处理肾小球系膜细胞60 min,醛固酮(100 mmol/L)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30 min,利用蛋白印迹分析磷酸化的BMK1和总的BMK1表达的影响。结果100 nmol/L的醛固酮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与对照组相比,BMK1在5 min达到峰值(2.0±0.5倍),持续到30 min。醛固酮剂量依赖地引起BMK1磷酸化。醛固酮在100 nmol/L时诱导BMK1磷酸化最明显。总的BMK1(磷酸化的和非磷酸化的)各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依普利酮预先处理能明显抑制醛固酮引起的BMK1活化。结论醛固酮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BMK1磷酸化。MR抑制剂依普利酮能明显抑制醛固酮引起的肾小球系膜细胞BMK1表达增多。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比较扩大清创术与局部清创术对有毒液体浸泡的GustiloⅠ型胫腓骨开放骨折的感染控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1例有毒液体浸泡的GustiloⅠ型胫腓骨开放骨折患者的感染情况。患者均急诊行清创术,根据手术类型分为观察组(扩大清创组,128例)和对照组(局部清创组,303例)。比较两组间的感染率、感染严重程度、细菌培养结果以及观察组内3种不同引流方式的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感染率为13/128(10. 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5/303 (51. 2%)(P 0. 01);观察组中封闭负压引流的感染率为1/66(1. 5%),显著低于单纯负压引流的7/24(29. 2%)和持续冲洗引流的5/38(13. 2%)(P 0. 01)。感染严重程度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两组的致病菌均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有毒液体浸泡的GustiloⅠ型胫腓骨开放骨折感染率很高,需引起高度关注,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扩大清创辅助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是控制该类感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4.
本文介绍了固定伴侣是男同性爱者/男男性行为者(男同/MSM)的异性爱女性伴侣普遍面临的挑战。西方国家当代的一般女性很少与男同/MSM结合成固定伴侣,但这一情况在很多中低收入国家常见。在中国,大量男同/MSM与一般女性结合成固定伴侣,他们同时存在男男性行为。中国的许多研究提示,MSM的固定女性伴同样生活在易感染艾滋病及性病的高危环境中,而一般女性的固定伴侣是男同时,会普遍面对特殊的心理困境。由于社会传统文化等原因,该女性群体的生存环境相当脆弱,并希望获得医界帮助。医界需要从女性学和社会性别平等的高度认识相关问题,积极参与解决相关问题的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125.
作者对46例胸腔积液病人在抗菌治疗前同时测定63个标本的胸液乳酸盐(PFL)和血液乳酸盐(BL)值,结果以细菌性胸膜炎PFL 最高,平均值为17.74mmol/L,如以≥6 mmol/L 作为诊断细菌性胸膜炎的阈值,其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88.6%。PFL 减去BL 取得平均差值,也以细菌性胸膜15.9mmol/L 为最高,如以≥6 mmol/L 作为诊断细菌性胸膜炎阈值,其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93.8%。以上数据有力提示,测定胸水中的乳酸含量,对于早期诊断化脓性胸膜炎极有帮助。本组有5个“假阳性标本”,其中2例为胸膜癌肿病人,此两人后来也出现明显的细菌性胸腔积液。例数虽少,但作者认为PFL 具有判断预后价值的可能性,仍值得注意。有些学者报告,未感染的恶性胸腔积液PFL 可升高。高PFL 也可见诸霉菌性、类风湿性以及结核性胸膜炎,但本文3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病人中仅1例出现PFL 升高.另两个“假阳性标本”可能是全身乳酸性酸中毒使PFL 升高,与胸膜腔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126.
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引起的脑梗死异常凶险,病死率超过90%。近年来,机械取栓已成为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所导致脑梗死的重要方法,然而机械取栓在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导致的脑梗死治疗中是否有效、安全尚不明确。我们对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7.
梨状肌综合征是一个描述性、排他性诊断 ,只有在明确没有引起坐骨神经痛的脊髓病因时才被考虑。然而 ,最近研究表明 ,影像学方面异常可以不引起疼痛 ,而明显坐骨神经痛在CT、MRI、脊髓造影和常规肌电图中却表现正常。几乎每个医生都见到过这种情况。194 7年年初由Robinson使用梨状肌综合征一词 ,他描述了该病的 5个明显的特点 :①局部外伤史 ;②疼痛局限在骶髂关节、坐骨结节和梨状肌 ,疼痛沿着坐骨神经放射并出现行走困难 ;③弯腰、举重导致疼痛加重 ,通过牵引可以不同程度缓解 ;④在梨状肌的解剖部位可以触到梭形、腊肠状的块状物 ;⑤L…  相似文献   
128.
脑外伤后抑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标准脑外伤模式系统量表(TBIMS)对17个医疗中心666例脑外伤后10~126个月的住院患者 进行前瞻性研究,旨在了解脑外伤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发生率以及促发因素。通过神经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指 南(DSM Ⅳ)的诊断框架,发现最常见的抑郁症状是疲劳(29%)、注意力分散(28%)、易怒或易激惹(28%)、缄默 (25%)。27%的脑外伤患者抑郁症状符合DSM Ⅳ诊断症状标准的预期数目(≥5)。绝望,认为生活无价值或参与 活动困难是抑郁患者区别于非抑郁患者的3个主要特征。外伤后时间、外伤严重程度及伤后婚姻状况与抑郁症无 直接相关。未来的研究应着手从生物 心理学预测模式去识别高危患者和检测干预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9.
板栗花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嗣  杜成林  唐文照  王晓静  孙敏耀  丁杏苞 《中草药》2004,35(10):1103-1104
板栗花为壳斗科栗属植物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的雄性花序。栗花水煎剂在民间用于治疗久治不愈的腹泻。栗广泛分布各地,资源十分丰富,产量很大,但国内外的学者对此研究很少,目前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对栗花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共得到11个化合物。经过理化性质测定、化学反应及多种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正五十  相似文献   
130.
国内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病例报告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subacutesclerosingpanencephalitis,SSPE)是一种少见的由有缺陷的麻疹病毒持续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引起的疾病 ,1933年由Dawson首次描述本病。自 196 9年正式被命名以来 ,国外研究较多 ,而国内报道很少。本文分析研究了国内自1979年以来的SSPE病例报告 ,结果如下。1 资料和方法  查阅国内文献并统计分析了自 1979年以来国内所有SSPE病例报告[1~ 15] 。SSPE的病例资料收集内容包括年龄、性别、预防接种史、既往麻疹病史、起病时症状、曾诊断病名、发病至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