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负压技术治疗复杂性和难愈性创面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PWT)治疗复杂性和难愈性创面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9月-2008年11月因复杂性和难愈性创面入住笔者单位治疗的67例患者,按随机化方法分为负压治疗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32例.负压治疗组患者创面给予压力-16.63 kPa行24 h间断吸引,或以-10.64 kPa压力行24 h持续吸引.常规治疗组患者创面覆以凡士林纱布并加盖等渗盐水湿纱布及干纱布.比较2组患者治疗时间、手术次数、治疗费用及治愈方式. 结果负压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时间、手术次数、治疗费用上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负压治疗组治愈方式以自行愈合(40.0%)及游离皮片移植后愈合(40.0%)为主,常规治疗组则以带蒂组织瓣移植(66.7%)和游离皮片移植(23.3%)后愈合为主. 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NPWT治疗复杂性和难愈性创面后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次数及治疗费用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唇裂继发鼻畸形矫正手术中简便有效的矫正方法。方法: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矫正中,鼻翼塌陷、鼻孔横置、鼻尖上区歪斜是由于鼻翼软骨与鼻背皮肤位置不协调,鼻翼软骨发育不良、下沉,与鼻侧软骨距离增大所致。应用埋没导引针及缝合法在不增加任何切口或在原切口内进针的情况下,使鼻翼软骨、鼻中隔软骨复位、固定、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结果:对13例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病人进行了矫正,术后效果满意。随访其中5例6个月,效果持久良好。结论:埋没导引针及缝合法在唇裂继发鼻畸形的矫正中,方法简单,效果确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应用比目鱼肌肌瓣修复小腿胫前中、下段软组织缺损合并胫骨开放性骨折和(或)骨髓炎的有效性.方法 2007年5月至2011年12月,应用远侧端为全部、近侧端为内侧部的蒂在上端的比目鱼肌肌瓣修复8例小腿胫中、下段软组织缺损合并胫骨开放性骨折和(或)骨髓炎患者,缺损面积为8 cmu×6 cm~12 cm×10cm,其中5例合并慢性骨髓炎,3例合并开放性骨折并发急性骨髓炎.比目鱼肌肌瓣表面以大张中厚皮片覆盖,供瓣区直接闭合.结果 8例患者所移植的比目鱼肌肌瓣,以及覆盖其上的大张中厚皮片均全部成活,且肌肉组织覆盖可靠、骨折愈合,术后随访2~54个月,小腿外形和功能均满意.结论 比目鱼肌肌瓣是修复小腿胫前中、下段软组织缺损合并胫骨开放性骨折和(或)骨髓炎的有效和可行的方法,供区损伤小,修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胸壁严重烧伤的合理治疗.方法 胸壁严重烧伤16例,烧伤后积极抗休克、抗感染及呼吸支持治疗,根据深度烧伤患者的创面大小、损伤程度等行早期清创并选择皮瓣的类型.结果 16例中,术后肌瓣、肌皮瓣全部成活,肌瓣上游离植皮3例亦全部成活.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治疗胸壁严重的烧伤需要有系统、全局的观念,尽早恢复血循环的稳定,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辅助呼吸,积极抗感染,争取早期覆盖创面.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血必净治疗重症肺炎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住院的重症肺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4.95、4.89、4.96、3.13、3.11、3.09,均P<0.05),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t=3.89、3.56、3.78,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6.6%(x2=4.55,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结合西医治疗对重症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单一和联合应用时,对体外培养关节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初探符合组织工程需要的合适浓度的bFGF与TGF-β1的组合。方法:第四代幼兔关节软骨细胞,以bFGF(1,5,10ng/m1)或TG-β1(0.1、0.5、1.0ng/m1)及bFGF(10ng/m1)+TGF-β1(1ng/m1)的单独和联合刺激组为实验组,以常规培养组为对照组,通过Cell Titer96AQueous单溶液细胞增殖分析法测定细胞增殖效应。结果:单独应用时,10ng/ml的bFGF和1ng/ml的TGF-β1。分别为各自最有效的促增殖浓度(P〈0.01);以此浓度联合刺激条件下的细胞增殖活性与对照组及单因子浓度组相比,均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合适浓度的bFGF与TGF-β1联合使用,能有效促进体外培养软骨细胞的增殖,有助于组织工程种子细胞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57.
目的 研究显示人和兔皮瓣微血管构筑的实验方法。方法 利用内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采用组织化学Gomori-Takamatsu钙钴法和硝基四唑氮蓝/5-溴-4-氯-3吲哚磷酸盐(NBT/BCIP)显色法,观察人和兔皮瓣的微血管构筑。结果 两种方法均能良好显示人皮瓣的真皮内和真皮下血管构筑,而兔皮瓣均呈阴性。结论 内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存在明显的种属差异。Gomori-Takamatsu钙钴法和NBT/BCIP显色法,是两种用于研究人皮瓣微血管构筑的实用可靠的方法,但均不适用于兔皮肤或皮瓣的微血管显示。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游离皮片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2例急慢性创面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游离皮片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5d后去除负压敷料,观察皮片成活率、术后创面的愈合时间及总计手术次数。结果:在62例患者中,59例患者术后5d的皮片成活率为100%,3例患者皮片出现小部分坏死,面积均小于2cm×1.5cm,采用常规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0.5d,全部病例均需1次手术即可闭合创面。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移植皮片固定技术,其可有效缩短皮片成活时间,提高皮片成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9.
许腊梅  章宏伟 《江苏医药》2007,33(8):861-861
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是以恢复或增进服务对象的健康为目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全面、整体、连贯、系统的护理全过程[1].重度烧伤休克期患者病情发展快、病情复杂,优质的护理质量对患者是否能平稳地渡过休克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后续治疗及预后.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对41例重度烧伤休克期患者,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60.
目的:对糖尿病创面中巨噬细胞浸润变化的了解有助于探索糖尿病慢性创面愈合困难的原因。文中通过观察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过程中巨噬细胞浸润的数量及炎症因子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糖尿病鼠创面愈合延迟的相关性。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动物,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形成糖尿病模型鼠设为模型组,对照组为健康同龄SD大鼠,每组15只。在大鼠背部形成面积为1 cm2为全层皮肤缺损,分别于术后第3、7、14天切取创面及创周组织,观察并比较创面的愈合率、巨噬细胞浸润密度及创面组织中IL-12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u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 iNOS)、TNF-αmRNA表达量,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高倍视野下CCRT阳性细胞染色情况。结果术后第3、7、14天时模型组创面愈合率均低于对照组[(29.5±5.4)%vs (45.9±12.8)%、(71.6±3.1)% vs (80.1±6.9)%、(93.9±2.8)% vs (99.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HE染色显示第3天时模型组创面组织内的炎症细胞浸润密度低于对照组,而第14天时高于对照组;CD68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第3天时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内巨噬细胞的浸润密度低于对照组( P<0.01),而第14天时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针对2组小鼠相关性分析显示,第3天时创面巨噬细胞数和创面愈合率呈正相关(r=0.909,P<0.01),第14天时两者间呈负相关(r=-0.962, P<0.01);模型组创面组织中的炎症因子IL-12B、iNOS、TNF-α的mRNA表达量术后第3天时较对照组降低( P<0.05),而第14天时较对照组升高( P<0.05);创面组织CCR7荧光染色显示第14天时仍有较多阳染细胞残留于模型组创面组织内。结论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巨噬细胞早期进入创面的数量减少,而晚期则持续停留于创面,同时伴随着相关炎症因子表达量的改变,这可能与糖尿病创面愈合困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