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背景:研究发现藻酸盐及水凝胶敷料等均可促进创面愈合,而新型敷料藻酸盐银联合水凝胶敷料,对于难治慢性创面的愈合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藻酸盐银联合水凝胶敷料对慢性创面治疗的作用。方法:选择江苏省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住院慢性创面患者3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藻酸盐银联合水凝胶敷料序贯换药;对照组采用1%磺胺嘧啶银冷霜抹在凡士林纱布上外敷,于治疗后7,10,14,17,21d进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速度、药物不良反应、换药时创面痛感、肉芽破坏等情况。结果与结论:治疗组创面细菌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比对照组平均缩短约6d,创面愈合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加快(P〈0.05)。两组均无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组创面换药时无明显疼痛感,肉芽组织无明显破坏。提示藻酸盐银联合水凝胶敷料序贯治疗慢性创面具有显著抗菌及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和上皮再生、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按照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设计原则,修复皮肤软组织肿瘤切除后的继发创面。探讨该皮瓣的成活机制以及形成、移转方法的改良策略。方法:2015年1月—2016年8月,应用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修复皮肤肿瘤切除后继发创面11例,其中缺损面积最小为5.0 cm×3.5 cm,最大为15.0 cm×10.0 cm,皮瓣切取面积最小为9.0 cm×4.0 cm,最大为20.0 cm×10.0 cm。创面旁设计拱顶石形状皮瓣,皮瓣与缺损同宽,与创缘相邻顶角成直角,皮瓣两端V-Y切口设计。改良策略:皮瓣长轴可垂直于人体纵轴;可减少皮瓣皮肤切口;皮瓣与基底面可适当分离,但须保证主要穿支血管勿损。结果:本组患者,皮瓣均成活良好。术后随访3~9个月,皮瓣色泽和形态恢复良好,瘢痕生长不明显,无明显功能活动障碍。结论:与传统的随意或轴型皮瓣相比,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设计简单,安全可靠,能满足身体广泛区域的缺损修复需要。  相似文献   
14.
小腿下段、足踝在外伤后常易出现感染、皮肤坏死、软组织缺损,甚至肌腱、关节、骨与内固定的外露,常并发关节与骨的破坏,创面很难愈合,如何修复由此造成的软组织缺损,是临床经常要面临的难题.游离皮瓣移植对显微外科技术要求高,操作复杂,往往需要牺牲主干动脉,成活风险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西医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5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7例采用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中医疗效,并记录2组治疗前后体温、呼吸、心率,白细胞计数、氧合指数、胱抑素-C,X线胸片及胸部CT、痰培养...  相似文献   
16.
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是由于其皮肤可能未完全离体,或无伤口却有潜行剥离,早期皮肤的颜色接近正常,常漏诊或处理不当,正确的早期处理,对抢救生命,尽早修复创面,恢复肢体功能,缩短治疗时间关系重大。作者对20年中收治的45例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处理作了分析。早期处理,时间愈早愈好;彻底清创是保证创面Ⅰ期愈合的关键;直接缝合只适用于小面积片状撕脱;撕脱皮肤回植,可节省皮源;皮瓣修复适用撕脱层次深,深层组织裸露者;以及手、足、小腿下段特殊需求者。足底、踝、跟腱等处的皮肤撕脱,皮片移植甚难愈合,即使创面修复,亦不能承受重力,要彻底解决皮瓣的耐磨、耐重力问题,仍需作有神经营养、感觉功能的带感觉神经皮瓣移植。  相似文献   
17.
皮肤错构瘤的临床分析整形烧伤科章宏伟,周芳,包平涵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徐天蓉,虞梅宁关键词皮肤错构瘤;皮瓣;外科手术中图号R739.5皮肤错构瘤易误诊,确诊常依赖术后病理检查,对巨大错构瘤的切除后缺损利用原有瘤体皮肤回植,即节省了皮源,又减少了患者的痛...  相似文献   
18.
藻酸盐银联合水凝胶敷料对慢性创面愈合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研究发现藻酸盐及水凝胶敷料等均可促进创面愈合,而新型敷料藻酸盐银联合水凝胶敷料,对于难治慢性创面的愈合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藻酸盐银联合水凝胶敷料对慢性创面治疗的作用。方法:选择江苏省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住院慢性创面患者3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藻酸盐银联合水凝胶敷料序贯换药;对照组采用1%磺胺嘧啶银冷霜抹在凡士林纱布上外敷,于治疗后7,10,14,17,21d进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速度、药物不良反应、换药时创面痛感、肉芽破坏等情况。结果与结论:治疗组创面细菌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比对照组平均缩短约6d,创面愈合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加快(P<0.05)。两组均无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组创面换药时无明显疼痛感,肉芽组织无明显破坏。提示藻酸盐银联合水凝胶敷料序贯治疗慢性创面具有显著抗菌及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和上皮再生、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微淋巴管密度在黑色素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黑色素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表达和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分析VEGF-C和微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及两者与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生存分析评价两者表达高低对黑色素瘤无转移生存率的影响?取黑痣为对照?结果:黑色素瘤微淋巴管密度(14.30±4.91)明显高于黑痣(7.64±3.08)(P < 0.01);黑色素瘤溃疡组的微淋巴管密度高于无溃疡组(P=0.005);VEGF-C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未发现相关性(P > 0.05),且其表达强度高低对微淋巴管密度大小及无转移生存率均无影响(P > 0.05)?而微淋巴管密度≥14.7比<14.7的黑色素瘤患者的无转移生存率缩短(P < 0.05)?结论:黑色素瘤内部存在新生淋巴管,微淋巴管密度大小和原发灶有无溃疡正相关,检测微淋巴管密度可以预测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回顾性临床研究,分析几种常用的穿支皮瓣在小腿和足部深度创面的应用方法 ,并初步探讨其使用原则.方法 针对10例交通伤患者小腿和足部伴有骨和/或肌腱外露的创面,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6例)、胫前动脉穿支皮瓣(3例)和股前外侧皮瓣(1例),通过带蒂皮瓣移植(8例)、带蒂皮下筋膜瓣移植(1例)和游离移植(1例)方式修复缺损.术前常规行血管多普勒检查,明确穿支定位.术中和术后观察皮瓣血运和皮瓣成活质量,以及供区影响.结果 皮瓣最小面积为4.5 cm ×12.0 cm,最大面积为9.0 cm×19.0 cm.7例全部成活,3例皮瓣远端有轻微的静脉回流障碍,经换药后自愈或植皮后愈合.皮瓣质地柔软,厚度、色泽与受区周围组织匹配.供区无肌肉损伤,运动障碍.结论 小腿胫前、胫后血管来源的穿支皮瓣带蒂移植和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小腿和足深度缺损的良好方法 ,符合整形外科皮瓣研究和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