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观察卡托普利和氯沙坦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分析卡托普利和氯沙坦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时间点分别结扎左、右颈总动脉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用卡托普利和氯沙坦灌胃给药4 w观察学习记忆能力后,测定脑组织SOD活性、MDA、NO含量及NOS活力的变化.结果 卡托普利组和氯沙坦组均可拮抗脑缺血引起的脑组织SOD活性的下降及MDA含量的升高,能明显抑制脑组织NOS活性及NO的含量.结论 卡托普利及氯沙坦均可通过增加氧自由基的清除,影响NOS的活性及NO的含量改善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42.
目的:测定荔枝核皂苷(LSS)对正常PC12细胞最大安全药物浓度,评价其体外细胞毒性,并测定其抑制Aβ25-35诱导PC12损伤的有效浓度。方法:CCK8法测定PC12细胞活性;6级毒性分类法评价荔枝核皂苷的细胞毒性;LOGIT法计算Aβ25-35抑制PC12细胞活性的半抑制浓度(IC50)。结果:15mg.L^-1及其以上浓度荔枝核皂苷组OD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12细胞相对增殖百分率(RGR)〈75%,细胞毒性在2级以上;7.5mg.L^-1及其以下浓度荔枝核皂苷组OD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GR〉75%,细胞毒性在0~1级之间。Aβ25-35抑制PC12细胞活性的IC50为23.74μmol.L^-1;0.94~7.50mg.L^-1荔枝核皂苷预处理组OD值较Aβ25-35组明显升高(P〈0.05),OD值依次为7.50mg.L^-1〉3.75 mg.L^-1〉1.88 mg.L^-1〉0.94 mg.L^-1 LSS预处理组。结论:小于或等于7.5mg.L^-1荔枝核皂苷对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无毒性,即LSS的最大安全浓度为7.5mg.L^-1;荔枝核皂苷抑制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有效浓度为0.94~7.50mg.L^-1。在此终浓度范围内,研究荔枝核皂苷抑制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3.
黄新武  张红  李国春  李华  章卓  秦大莲 《中国药房》2011,(25):2328-2329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和氯沙坦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SD大鼠,采用不同时点分别结扎左、右颈总动脉建立VD模型,将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卡托普利,2.5mg·kg-1)、氯沙坦组(氯沙坦,2.0mg·kg-1)、模型组(生理盐水),另设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和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每组10只,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给药4周后,测定其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中TNF-α、IL-1β含量,以及海马组织中AchE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和氯沙坦组大鼠TNF-α、IL-1β含量和AchE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卡托普利和氯沙坦可能通过降低脑组织中TNF-α、IL-1β、AchE水平来改善V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44.
目的:建立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COC1/DDP,探讨其耐药的机制。方法:采用逐步递增DDP浓度、体外间歇诱导法诱导卵巢癌细胞系COC1,建立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COC1/DDP;CCK-8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检测各种抗癌药对COC1和COC1/DDP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计算耐药指数;GSH和GSSG试剂盒检测细胞内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细胞内顺铂的含量。结果:历时5个月建立COC1/DDP,对顺铂耐药性稳定,耐药指数为9.44;与COC1比较,COC1/DDP细胞内GSH的水平增高,顺铂含量下降(P〈0.01)。结论:入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COC1/DDP耐药性稳定,耐药机制可能与GSH/GST-π解毒系统活性增强,减少细胞内顺铂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索积雪草苷的解热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溶媒对照组、对乙酰氨基酚组和积雪草苷3个剂量组。除正常组外,每只大鼠ip细菌脂多糖(LPS)100μg.kg-1制备大鼠发热模型,连续6h监测大鼠体温变化,6h后取血、肝脏和脑组织标本。积雪草苷3个剂量组造模前连续3dig积雪草苷(5,15和45mg.kg-1),每日1次;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溶媒对照组给予等量0.5%羧甲基纤维素钠;对乙酰氨基酚组于造模前30min一次性给予对乙酰氨基酚(50mg.kg-1,ip)。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MPO试剂盒检测,肝脏组织血红素氧化酶1(HO-1)和脑组织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测定,血浆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用酶联免疫法检测,HO-1活性用Morita法检测。结果注射LPS后,模型组出现3相热,最高升温幅度为2.01℃。积雪草苷5,15和45mg.kg-1组体温明显低于模型组,其中45mg.kg-1组与对乙酰氨基酚组相当。与模型组比较,3个积雪草苷剂量组发热后6h肝组织MPO活性、脑组织COX-2蛋白表达和血浆中PGE2的产生明显降低,肝组织HO-1活性和蛋白表达升高。结论积雪草苷具有预防发热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抑制COX-2/PGE2系统,并抑制炎症因子MPO活性、增强炎症保护因子HO-1的活性和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评价疏肝理气、清热解毒类中药,配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用清胰汤加减(柴胡、白芍、生大黄、黄芩、广木香、延胡索、芒硝等)。对照组选用抑酶制剂(奥曲肽、乌司他叮、雷尼替叮、甲哨唑、头孢他啶等)。疗程为两周。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B超、CT及血尿化验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有效率76%。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47.
杨世勇  何毅  宋大强  吴旭  章卓 《中国药房》2020,(9):1034-1039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对脂多糖致急性肺损伤(ALI)小鼠的保护作用,并基于Toll样受体(TLR4)/核因子κB(NF-κB)途径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昆明种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0.5 mg/kg)以及Res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每组10只。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均灌胃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7 d;阳性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每日1次,连续3 d;Res各剂量组小鼠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后,除正常组外的其余各组小鼠均于鼻内滴注LPS(5 mg/kg)以复制ALI模型。采用Hoechst 33242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凋亡情况,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计算肺湿质量/干质量(W/D)比值;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的形态学特征;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中TLR4、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凋亡中性粒细胞较少,肺组织结构完...  相似文献   
48.
49.
IRAK家族中TIR信号通路的关键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RAKs(Interleukin-1 receptor associated kinases,IRAKs)作为TIR信号通路的重要连接体,在调节机体的自身免疫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家族成员包括IRAK1、IRAK2、IRAKM和IRAK4,目前还鉴定出8个剪接异构体.其中IRAK1和IRAK4有激酶活性,通过与MyD88和TRAF-6连接成复合物启动TLRs/IL-1介导的信号途径;而IRAK2和IRAKM则无激酶活性,对通路起着负调节作用.本文从IRAK的分子特点、作用和机制、与其它因子间联系及相应剪接异构体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隐性课程的开展对麻醉系学生法律知识掌握的效果。方法:通过问卷的形式,考核三个年级学生(共60名)在实施隐性教育前后对法律知识掌握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三个年级在培养前分值均较低,培养后成绩大幅度提高,培养前与培养后的成绩有明显区别,数据统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隐性课程教学可以明显提高麻醉系学生对医学相关法律的掌握程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