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对高位颈髓损伤膈肌功能的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定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对高位颈髓损伤患者膈肌功能状态及呼吸功能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MagⅠ型磁刺激仪对12例高位颈髓损伤患者进行经颅及颈部刺激,于腋前线第8肋骨插入同心圆针电极达膈肌,记录MEP,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膈肌MEP的变化与呼吸功能变化的相关性。并以10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结果:12例高位颈髓损伤患者受伤后各时间段的膈肌MEP皮层潜伏期及中枢传导时间(CMCT)均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损伤早期经颈刺激MEP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但是后期明显比正常对照组延长。结论:脊髓损伤早期,皮层潜伏期较正常显著延长提示患者膈肌功能障碍,出现呼吸衰竭的可能性大;损伤后期经颈刺激膈肌MEP潜伏期明显延长,提示患者只能长期依赖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可作为安装膈肌起搏器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襄枢椎不稳后路Brooks法固定技术中钢丝及不同钛缆内固定系统抗扭转生物力学性能.方法:6例新鲜寰枢椎复合体标本(枕骨-C3).在WD-5力学试验机上,分别测量正常寰枢椎复合体(N组)、寰枢椎不稳(M组)以及不稳时行寰枢椎Brooks法新型钛缆固定(A组)、Atlas钛缆固定(B组)、Songer钛缆固定(C组)、钢丝固定(D组)的寰枢椎复合体抗旋转刚度和强度的大小.结果:A、B、C、D组最大扭矩分别为12.5、11.3、11.52、11.55N·m,抗扭刚度分别为58.81、53.17、54.11、54.35 N·cm/deg,新型双向锁定式钛缆(A组)在相同锁紧拉力条件下抗扭转强度最高,同各内固定组与正常组(N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ooks法钛缆固定时,新型钛缆因为锁紧方式的改变达到了比钢丝和进口钛缆更好的抗旋转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管减压,钛网重建椎体治疗严重下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22例严重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男18例,女4例;年龄22~63岁,平均43.8岁。L3 11例,L4 8例,L5 3例。行I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体切除减压钛网重建,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的伤椎高度、伤椎矢状位指数(SI)、腰椎前凸角等影像学指标变化,采用下腰痛疗效评分法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3~4.2 h,平均3.6 h;出血量900~1 500 ml,平均1 300 ml;矢状位指数术前(57.5±7.6)%,术后(93.5±8.1)%;腰椎前凸角术前(34.3±7.3)°,术后(38.5±9.8)°。22例患者随访10个月~3年,平均2.6年,无内固定失败者,钛网重建节段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15例神经损伤患者末次随访Frankel分级:E级10例,D级4例,C级1例;依据下腰痛评分结果分级,优20例,良1例,可1例。结论:Ⅰ期经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管减压、椎体切除联合钛网植骨融合重建椎体手术创伤小,可进行彻底的椎管减压和神经根减压;同时可以选择长度合适的钛网,恢复腰椎前凸,可有效重建下腰椎的稳定性;有效防止迟发性神经损害、腰椎后凸畸形及慢性腰痛,可达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小针刀定点松解法治疗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针刀定点松解治疗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疗效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共治疗32例上千型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其中女22例,男10例;年龄25-55岁。病程1个月~3年,均为单侧发病。采用小针刀对C。关节突关节及冈下窝痛性条索定点快速松解,每周1次,治疗1-4次。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即刻都有不同程度的颈肩部主观症状缓解,26例术前有肌力下降的患者中术后即刻测试有20例肌力明显增加;18例术前有皮肤痛触觉减弱的患者中术后即刻测试痛触觉有8例感觉明显改善。随访1年,根据Wood评价标准,优19例,良7例,可3例,差3例,其中1例转为手术治疗,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小针刀定点松解法治疗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操作安全简便,疗效确切,并同时具有肌松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单纯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下腰椎不稳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评价椎弓根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在治疗下腰椎不稳症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腰椎不稳的患者行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加单纯后路或前路椎体间自体髂骨骨融合术,其不稳节分别在L3,4,L4,5和L5S1。手术指征以临床症状,体征为主,结合与临床相一致的影像学检查。结果:27例患者随访10-44个月平均21.9个月,本组除1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的神经根牵拉症状外,其余患者术后无神经功能恶化,病情均获不同程度减轻,随访期间椎体间植骨骨性愈合,无椎间高度及复位丢失,无其它远期并发症出现。结论:椎弓根内固定加后路单纯椎体间植骨融合,能提供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促进椎体间植骨融合,骨性愈合率高,固定牢靠,且经济费用较后路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器等有所降低,适用于治疗腰椎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检测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患者的诊断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150例绝经后妇女的诊疗情况。根据是否出现骨质疏松,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14例,非骨质疏松患者)和观察组(36例,骨质疏松患者)。通过骨密度测定仪对研究对象股骨、颈骨、腰椎等进行骨密度测定,并分析影响骨密度的相关因素。结果不同年龄段及不同BMI分组的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的孕次、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两组患者年龄、BMI、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吸烟、运动及豆类摄入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闭经、LH及年龄为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P<0. 05),而BMI、运动和豆类摄入为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P<0. 05)。结论骨密度降低在绝经后妇女中十分常见,闭经、年龄增长、豆类摄入量过少、LH升高等均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骨盆骨折Tile分类与患者早期输血量之间的相关性 ,便于预测骨折患者的输血量 ,指导急救早期对血流动力学不稳患者的治疗 ,减少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研究 5年间收治的 97例骨盆骨折患者 (包括复合伤患者 ) ,用Kruskal -Wallis非参数统计检验患者在受伤后早期的输血量与Tile骨盆骨折不同分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三型骨折患者骨折的严重程度与输血量统计学上有显著的相关性。 97例患者平均输血量为 912ml,其中A组平均输血 2 5 2ml,B组为 892ml,C组为2 2 0 0ml;ISS评分平均为 18 4 ,其中C组为 2 8 7。死亡率平均为 5 2 % ,C组平均为 19 0 %。结论 Tile骨折分类方法和骨盆骨折患者输血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因而有临床预测价值。骨折类型越严重 ,患者早期复苏时的输血量就越多 ,其中严重类型(C型 )骨折患者平均输血达 2 2 0 0ml以上。  相似文献   
18.
寰枕关节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 枕寰 枢 复合 体进 行 解剖 学研 究 ,为临 床 上枕 寰枢 后 路经 关节 螺 钉固 定提 供 解剖 学 依据 。 方 法 :对 100 例 中 国成 年人 枕 骨髁 和寰 椎 干燥 标本 进 行解 剖学 测 量;对 12 例 新鲜 尸体 枕 颈部 标本 进 行枕 寰 枢 后 部结构解 剖学 观 察。结 果:枕骨 髁与 寰 椎侧 块上 关 节面 咬合 成 寰枕 关节 ,枕 髁关 节 面呈 内倾 。其 中枕 髁关 节 面舌 下神经管 间距 为 9.66±1.13m m ,枕 髁 关节 面的 前 后 径 和横 径 、寰椎 侧 块 上 关节 面 前 后 径、侧 块上 关 节 面 横径 、侧 块与后弓 移行 处 侧块 厚度 均 在 5m m 以 上。新 鲜尸 体标 本 观察 发现 ,椎 动脉 第 三段 恒定 行 走于 椎动 脉 沟。第 颈 神经 1背侧 支和 第 2 颈 神经 背 侧支 与寰 椎 侧块 下关 节 突后 方几 乎 无交 叉,并有 一定 的 活动 度。 结 论:寰枕 关 节 的解 剖学形 态与 其 生物 力学 性 质密 切相 符 ;寰枕 关 节后 路经 关 节螺 钉内 固 定在 解剖 学 上是 可行 的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在足踝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3例小腿下段及足踩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观察其疗效。结果23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局部小面积创口愈合不良,经换药于3周内痊愈。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皮瓣质地及外形均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椎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等。方法:对29例患者(枢椎3例,下颈椎26例)的临床表现,手术适应证,外科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1例枢椎肿瘤术后症状无改善,呼吸衰竭死亡;25例术后局部疼痛,神经根痛缓解甚至消失,神经压迫症状改善或缓解;3例患者分别于13、19、25个月后因全身多处转移、衰竭死亡,结论:颈椎转移必骨肿瘤多数患者表现为疼痛,部分患者有神经损害的表现,手术必须考虑全身情况,限于颈椎不稳,神经功能进行性损害,疼痛剧烈,或原发灶不明,手术作为明确病理诊断以指导进一步治疗的患者,根据肿瘤侵犯悦位,患者耐受手术情况,预期寿命等选择前路,后路或前后路的一期或二期手术,手术能够稳定和重建颈椎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疼痛,维持或改善神经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