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肝包虫病是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于人体肝脏所导致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可分为肝细粒棘球蚴病及肝泡状棘球蚴病,以肝细粒棘球蚴病多见。本病多见于畜牧区,是我国西北地区及西南地区常见病,患病率在0.5%~5.0%。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临床表现易与其他疾病混淆,  相似文献   
42.
痰热清注射液对放射性肺炎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急性放射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90例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随机分入治疗组44人与对照组46人。采用适形放射治疗技术,总剂量56—64Gy,V20限制在20%-30%;治疗组从放疗开始到放疗结束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每天20ml静脉点滴,每连用5天,停用2天。对照组单纯放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放射性肺炎发生例数(率)分别是5(11.3%)和14(30.4%),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别(P〈0.05),且治疗组无2级及以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放射性肺炎发病时间分别是放疗开始后62.2天和54.3天,差异显著(P〈0.05)。结论:接受放射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期间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能有效预防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3.
病毒性肝炎是以内科治疗为主的疾病。大多数病人经内科治疗是可以保持较好生存状态的。但也有部分病人经内科充分治疗效果不佳,或外科其他方法治疗预后很差,而需要行肝移植治疗才能挽救生命。肝移植对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主要适用于下列情况:重症肝炎、肝炎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基  相似文献   
44.
目的评价断流术与内镜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安全性与近远期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91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断流术394例(手术组),内镜治疗522例(内镜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术后总体生存率与无复发出血生存率,影响总体生存与无复发出血生存的独立风险因素,术后生存质量。结果手术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显著好于内镜组,内镜组急诊止血治疗病例显著多于手术组(P0.05)。断流术相关发症主要为感染、出血、食管吻合口瘘、发热、门静脉系统血栓。内镜治疗相关并发症主要为胸骨后疼痛和进食哽噎感。手术立时止血率为100%,内镜治疗立时止血率为94.1%(P=0.082)。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手术组为93.9%、86.0%、86.0%,内镜组为78.9%、58.7%、3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术后1、3、5年无复发出血生存率手术组为74.9%、74.9%、65.0%,内镜组为65.1%、33.9%、4.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手术方式、Child-Pugh分级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是影响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方式为影响无复发出血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组在一般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和心理健康5个维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内镜组(P0.05)。结论断流术和内镜硬化剂注射均是止血效果确切的治疗手段,内镜治疗对肝储备功能要求低于断流术,从无复发出血率及远期生存质量角度分析,断流术总体效果优于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45.
本文报告60例消化性溃疡活动期病人,分为抗HP(德诺 甲硝唑 阿莫西林)和抗酸(洛赛克)两个组,治疗4周为一疗程,抗HP组溃疡愈合83%,HP根除率80%,1年内溃疡复发16%,抗酸组溃疡愈合87%,HP根除率8%,1年内溃疡复发34%。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及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方法胃镜检查并取胃窦黏膜组织活检后行快速尿素酶实验,对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患者及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组,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率70%,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组,HP阳性率23.8%。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组中胃溃疡47例,HP阳性率10.6%,十二指肠溃疡113例,HP阳性率94.7%;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组中胃溃疡68例,HP阳性率17.6%,十二指肠溃疡16例,HP阳性率50%。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十二指肠溃疡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相关性;慢性乙型肝炎胃溃疡、乙肝肝硬化胃溃疡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7.
太白草医与中医同宗同源,在民间已有几千年的发展传承历史,其基础理论和中医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所区别,但鲜有文字记载.草医们在药物方面有"四梁八柱""应季药""应藏药、顺藏药队"及"天罡药""地煞药""太白七药"等分类方法及"观药尝药""形色气味"等理论;在认识疾病的病因病机方面有"七因"学说,即把"风、寒、暑、湿、郁、损...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分析228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接受断流术的临床资料,切口延迟愈合病例为观察组(95例),切口愈合良好病例为对照组(133例),筛选分析与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共95例,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41.67%。观察组中切口感染29例(1.27%);切口脂肪液化60例(26.32%);切口裂开6例(2.63%)。观察组的急诊手术比例、术前住院时间、皮下脂肪厚度、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脾脏功能亢进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开腹使用电刀功率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切口延迟愈合,除与皮下脂肪厚度、电刀的使用、手术持续时间等因素相关外,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状态及脾功能亢进程度对于术后切口愈合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索斜仰截石位双镜联合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疗效。方法:取我院于2017年8月~2018年8月72例复杂性肾结石进行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6例。一组采取斜仰截石位双镜联合处理结石作为观察组,即在全麻或连硬外麻醉下,采取斜仰卧位,同时在两套监视系统及碎石设备下行经皮肾镜及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另一组仅行经皮肾镜碎石术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方式结石清除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7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结石一期清除率[88.9%(33/36)vs.66.7%(24/36)P<0.05],术中出血量[(98.4±8.5)mL vs.(156.7±6.6)mL,P<0.05],手术时间[(86.5±11.0)min vs.(112.4±10.7)min,P<0.05],住院时间[(7.2±1.4)d vs.(7.5±1.8),P>0.05],并发症发生率[22.2%(8/36)vs.58.3%(21/36),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期结石清除率较对照组高,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斜...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细胞增殖和凋亡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 5 7例肝癌病理标本凋亡细胞指数 (AI)、Ki- 6 7增殖指数 (KI)和AI/KI比率 ,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术后复发、预后的关系。结果 细胞凋亡和增殖指数在肝癌组织中高于癌旁组织 ,在低分化肝癌中高于高分化肝癌。AI/KI值随着术后复发时间和生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 (P <0 .0 1)。结论 细胞增殖和凋亡共同参与肝癌的发生和进展 ,但细胞凋亡相对不足。AI/KI值对肝癌的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