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51.
Tile C型髋臼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髋臼Tile C型骨折的诊断、最佳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其近期疗效。方法 自1999年2月至2004年1月共手术治疗Tile C型(双柱)骨折46例,其中C1型23例,C2型14例,C3型9例。手术入路包括髂腹股沟入路15例,改良Kocher-Langenbeck入路10例,前后联合入路2l例。根据伤后距手术治疗的时间将46例患者分为3组:伤后1周以内手术治疗者15例(组1),第2周手术治疗23例(组2),第3周及以后者8例(组3);手术前、后均行X线平片、CT三维重建检查并通过X线平片随访。结果 46例患者中解剖复位34例(74%),复位欠佳8例(17%),不满意复位4例(9%);随访1-4年,平均31个月,d' Aubigne和Postel髋关节评分标准功能表现优良者32例(70%),较好5例(11%),可5例(11%),差4例(9%)。组间比较:复位程度组1与组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1,2与组3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位程度与d' Aubigne和Postel髋关节功能评分密切相关(P〈0.01)。髋关节功能组1与组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1,2与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把各种影像学资料结合起来采用Tile通用分型,能够全面了解骨折情况,正确诊断骨折类型;(2)近期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与伤后距手术的时间、骨折复位质量均密切相关,手术应尽可能在伤后2周内进行,并力求达到解剖复位。(3)虚用正确的复位和内固定方法是髋臼Tile C型骨折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2.
急性脊髓损伤后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在急性脊髓损伤后应激性溃疡 (SU)大出血中的价值。方法 对 8例急性脊髓损伤并SU大出血行剖腹探查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 4例行胃大部切除术 ,2例行单纯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加溃疡出血单纯缝扎术 ,1例幽门成形术加溃疡出血单纯缝扎术 ,1例局部结肠切除术。结果  7例治愈 ,1例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急性脊髓损伤并SU大出血应早期行手术治疗 ,可提高本病的治愈率 ,挽救生命。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Colorado 2TM脊柱内固定系统与髂骨螺钉联合应用治疗骨盆后环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骨盆后环骨折脱位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26~52岁,平均37.6岁.按照AO分型,B2型1例,C1型2例,C2型2例,C3型3例.其中合并单侧骶骨骨折伴脱位5例;均合并骨盆前环骨折,包括耻骨联合分离2例,耻骨上下支骨折5例,耻骨上下支骨折合并髋臼骨折1例.合并骶丛神经损伤2例,膀胱破裂1例.均行Colorado 2TM脊柱内固定系统与髂骨螺钉联合内固定术,应用Majeed标准(优,≥85分;良,70~84分;一般,55~69分;差,<55分)评价患者功能恢复情况,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X线片示8例患者垂直和旋转移位均获满意复位.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合并神经损伤者,1例随访10个月遗留会阴区麻木,另1例术后6个月复查功能恢复良好.膀胱破裂患者经手术修补随访8个月功能恢复满意.末次随访时患者双下肢运动、感觉功能恢复满意,经Majeed功能评定,优6例,良1例,一般1例.X线片及CT扫描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骶髂关节无再脱位,骨折部位已呈骨性融合.结论:Colorado 2TM脊柱内固定系统与髂骨螺钉联合应用治疗骨盆后环骨折脱位可获得即刻稳定并能够维持良好复位效果,为骨盆后环骨折脱位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4.
浮肩损伤手术治疗的内固定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浮肩损伤的适应证、复位顺序、内固定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浮肩损伤患者19例,男13例,女6例,平均年龄31.6(18~62)岁;肩胛颈骨折合并锁骨骨折18例,肩胛颈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1例.全部采用内固定治疗.取浮动侧卧位,先将患者体位向后浮动,变为侧仰卧位,复位固定锁骨后,X线透视检查锁骨及肩胛骨,如果此时肩胛骨也已复位,可以考虑仅固定锁骨即可而不必再内固定肩胛骨.如果肩胛骨未复位,或复位后不稳定,则将体位向前旋转变为侧俯卧位,取后路复位并固定肩胛颁,若存在肩胛骨等其他部位的肩胛骨骨折,应考虑同时复位固定.如果锁骨骨折无明显移位,则仅采用后入路复位固定肩胛骨.本组中肩胛骨与锁骨同时固定13例,单纯肩胛骨同定2例,单纯锁骨固定3例,1例合并肩锁关节脱位者采用张力带固定并行韧带修复.结果 1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4年,平均26个月.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1.8(8~16)周.肩关节功能根据Rowe疗效评价标准,优11例,良4例,可2例,优良牢为88.2%.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浮肩损伤的有效方法,但应根据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选择复位顺序与固定方法.浮肩损伤大多须将两处骨折同时固定,以便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手术时先复位固定锁骨后复位固定肩胛骨有利于手术完成,减小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55.
穆卫东 《创伤外科杂志》2011,13(1):77+89-77,89
创伤导致急性软组织缺损44例在创面清创术后行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5%葡萄糖+银杏达莫注射液静脉滴注)与对照组(21例,5%葡萄糖静脉滴注),结果显示治疗组肉芽生长情况及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银杏达莫可以促进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56.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股动脉插管暂时性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10年5月采用股动脉插管暂时性腹主动脉阻断术治疗的23例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8例;年龄17~62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7例,高处坠落伤4例,其他2例.骨盆骨折AO分型:B2型4例,B3型2例,C1型1例,C2型4例,C3型12例.闭合性骨折18例,开放性骨折5例.所有患者均行股动脉插管暂时性腹主动脉阻断,盆腔探查止血;15例行单侧髂内动脉结扎,6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17例患者行骨盆骨折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6例一期钢板内固定.结果 23例患者均被抢救成功.手术时间2~7 h,平均4.2 h;腹主动脉阻断时间15~120 min,平均46 min;输血量1500~8500 ml,平均4000 ml.14例患者采用术中自体血回输,回输血量700~5000ml,平均1500 ml.21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5~36个月,平均26个月.根据Tornetta和Matta评定标准,骨盆骨折复位结果:优13例,良7例,可2例,差1例.术后功能根据Majeed评分:优11例,良4例,可4例,差2例.术后并发症:伤口感染1例,脂肪液化1例,经换药治愈;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保守治疗痊愈;骶髂关节复位不良1例,骨盆畸形愈合1例,未行特殊处理.无动脉穿破,肾功能损害,脊髓缺血损伤,腹腔、盆腔器官缺血性坏死,血管内膜损伤等腹主动脉阻断相关并发症.结论 股动脉插管暂时性腹主动脉阻断术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提供最有效的止血,迅速改善失血性休克,维持有效循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骨盆骨折早期病死率;是骨盆骨折大出血紧急状态下的有效抢救措施之一.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temporary occlusion of abdominal aorta in the treatment of massive bleeding after pelvic fracture.Methods From May 2003 to May 2010,temporary occlusion of abdominal aorta was performed for 23 patients with massive bleeding after pelvic fracture.There are 15 male and 8 female patients with a mean age of 32 years (range,17-62 years).The mechanisms of injury included traffic accidents in 17 cases,falls in 4,engine injury in 1 and crash injury in 1 case.According to AO classification,4 cases were of type B2,4 of type B3,2 of type B3,1 of type C1,4 of type C2,and 12 of type C3.After aorta occlusion,the internal iliac vessel was ligated and the bleeding sites were tamponed.The fractures of pelvis were reduced.External fixation was used in 17 cases and screws and plates were used to fixation in 6 cases.Results All cases were rescued successfully.The average volume of blood transfusion was 4000 ml (range,1500-8500 ml).Intraoperative self-blood transfusion was performed in 14 patients.The average volume of self-blood transfusion was 1500 ml (range,700-5000 ml).Twenty-one patients were followed;the duration of follow-up was 26 months (range,5-36 months).The functional results were excellent in 11 cases,good in 4,fair in 3 and poor in 2 according to Majeed scores system.Complications included 2 cases of infection,1 of lower limb deep venous thrombosis,1 of malreduction of sacroiliac joint,and 1 of malunion of pelvic fracture.No complication was found due to the aorta occlusion or the internal iliac vessel ligation.Conclusion Temporary occlusion of abdominal aorta was an efficient and quick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massive bleeding after pelvic fracture.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术椎管内出血的原因及减少出血的方法。方法:在21 具成人脊柱腰段标本和100 例青壮年CT片上对椎内静脉干进行断层解剖及CT影像观测。测定23 例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术术中出血等项目。结果:在硬膜囊与椎体、椎间盘之间,后纵韧带两侧各有1 条粗大的静脉干,外径平均为3.7 m m ,CT片上口径2.6 m m 。经23 例临床应用,首先结扎椎内静脉干,测定其出血量,平均(181.04±54.74)m l。结论:在椎内静脉前丛内存在两条纵行的静脉干,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术时首先结扎椎内静脉干可明显减少手术出血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计算机辅助导航和传统透视引导下,在骨盆标本上模拟手术中经皮空心拉力螺钉置入操作,评估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的准确性及实用性.方法 将6具国人骨盆干性标本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引导技术即传统C形臂透视技术、二维及Iso-C3D三维导航引导下,模拟手术过程在三组骨盆标本的S1、S2两侧椎弓根、双侧髋臼前柱、双侧髋臼后柱和耻骨联合内共置入54枚空心螺钉.比较不同组间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每枚螺钉置入所需平均操作时间和平均放射时间.结果 三种引导方式中螺钉置入的准确率、所需平均操作时间及平均放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Iso-C3D三维导航组准确率最高,每枚螺钉的平均操作时间最短,传统透视组的平均操作时间及放射时间最长,二维导航组所需放射时间最短.结论 Iso-C3D三维导航是目前手术导航技术中最准确、最快捷的引导技术.二维导航或Iso-C3D三维导航可以明显减少手术中的放射量.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手术中髋关节前脱位技术在治疗髋臼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8月-2001年12月,采用传统Koeher—Langenbeck(K—L)入路治疗36例髋臼骨折(组1)。2002年4月-2005年7月,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及术中髋关节前脱位技术治疗32例髋臼骨折(组2)。两组随访时间7~35个月,平均24个月。结果采用髋关节前脱位技术(组2)骨折解剖复位率高于采用K—L入路(组1);组1股骨头坏死率高于组2(P〈0.05);组2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组1(P〈0.05)。结论与传统K—L入路相比,手术中采用髋关节前脱位技术具有显露髋关节充分、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复位质量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