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比较动静脉(AV)脉冲系统及阿司匹林在降低下肢长管状骨内固定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16例行下肢长管状骨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分为3组,第1组有75例术后使用AV泵治疗,第2组的73例患者术后给予100mg阿司匹林治疗,第3组68例手术后未行任何预防深静脉血栓措施。在术后分别使用双重超声波测定下肢远、近端的静脉血栓。同时测量大腿、小腿的周长。结果:有4例使用AV泵的患者、8例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出现血栓,第3组有15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第1、2组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1、2组与第3组相比在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AV泵治疗组,术后大腿及小腿水肿明显减轻。第1组与第2、3组相比在减轻下肢水肿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下肢长管状骨内固定手术后,AV泵治疗及阿司匹林治疗均能有效的降低血栓发生率。AV泵可有效促进下肢长管状骨术后水肿消除。  相似文献   
22.
背景:文献报道采用X射线透视下经皮空心螺钉治疗骨盆髋臼骨折,但其内固定时间长,且患者与医生的放射暴露量大。目的:评价ISO-C3D计算机辅助导航微创技术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导航下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髋臼骨折31例,患者伤后至内固定时间为4-13 d。所有患者随访满1年。结果与结论:患者内固定治疗中除1例伴有骶髂关节损伤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出血量约300 mL,其余患者平均出血量18 mL。内固定中共置入螺钉42枚,髋臼前柱骨折螺钉24枚,后柱螺钉18枚,所有螺钉均一次性准确置入。平均内固定时间59 min,平均透视时间为39 s。31例患者治疗后1周疼痛明显减轻,均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发生。至随访结束,摄X射线片示骨折愈合,无螺钉断裂及松动,根据Matta临床评分标准,优23例,良8例,优良率100%。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根据Majeed 评分系统:优22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0%。提示ISO-C3D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可实现坚强内固定,且治疗中创伤小,内固定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23.
对膝部外伤及组成膝关节各骨骨折的治疗,既要尽早使伤口及骨折愈合,又要最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功能.但常常由于伸膝装置粘连致关节僵硬,使患者不能正常地工作及生活.我院自1992年1月-1999年12月,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特点,选用非手术或手术治疗膝关节僵硬病人4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
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lizarov技术Ⅰ期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2003年9月-2010年9月收治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24例,均为胫骨开放性骨折(Gustilo Ⅲ B型20例,Gustilo Ⅲ C型4例).在患肢上安放Ilizarov外固定架.清创术后小腿胫前内侧软组织缺损10 cm×6 cm,胫骨骨缺损(8±4)cm.对15例胫骨骨缺损<5 cm的患者使用Ⅰ期清创、腓骨截骨、胫骨缺损端加压.对9例胫骨缺损>5 cm的患者采用Ⅰ期清创、骨运输-骨延长.对15例患者采用Ⅰ期清创,封闭创面或缩小创面、骨搬移,Ⅱ期清理皮肤嵌顿及清理骨折端.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0~24个月,平均14个月.骨缺损均得以重建,患肢肢体长度与健侧之差<2 cm,骨折愈合,创面均闭合.1例术后出现腓总神经麻痹,术后3个月恢复.19例未通过额外手术进行修复.3例通过游离皮片植皮成活,2例通过局部旋转皮瓣修复覆盖创面.结论 Ⅰ期使用Ilizarov外固定架进行骨搬移肢体是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AO颈前路空心螺丝钉内固定治疗成人Ⅱ型和Ⅲ型新鲜齿状突骨折安全性、效果和最佳手术治疗方案。方法 从2000年8月~2002年10月,应用AO经颈前路空心螺丝钉内固定治疗成人齿状突骨折16例。其中Ⅱ型9例,Ⅲ型7例。采用1枚螺钉固定13例,2枚螺钉固定3例。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进行体格检查,拍摄上颈椎正侧位及张口位X线片和CT检查。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16例全部获得随访。骨折复位满意,骨折愈合率93.8%(15/16),1例经过延长外固定时间最终达到骨愈合,2例遗留颈部僵硬感,但临床检查无活动受限。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AO颈前路空心螺丝钉内固定治疗成人Ⅱ型和Ⅲ型齿状突新鲜骨折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是治疗该类型骨折的最佳选择;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细的手术操作以及术后适当的外固定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6.
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草药中铁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6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草药中铁的含量,为探究微量元素Fe与呼吸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天冬、金银花、菟丝子、当归、桔梗、枸杞6种中草药,消化后配制成溶液,用邻二氮菲作显色剂,使用721型分光光度计在510 nm处测各样品的吸光度(A),求样品的含量。结果:测量结果显示,当归中含铁量较丰富,为129.6480 mg/g,其次为金银花、菟丝子、天冬、枸杞、桔梗,桔梗含铁量最少,含量为2.9633 mg/g。6种中草药中铁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6种中草药在用量范围内Fe的含量适合人体每天正常摄入量,为使用中草药治疗系统疾病提供了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27.
胸脐双动脉蒂超薄皮瓣修复手及手指近端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侧胸脐皮瓣修复手掌、背侧皮肤,以及手指近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1992年8月~2000年6月共收治手部软组织缺损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17~35岁.致伤原因:挤压伤4例,机器碾轧伤5例,撕脱伤7例,梳棉机伤2例,热轧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1小时,创面软组织缺损范围8 cm× 12 cm~10 cm×20 cm.同时设计切取两侧腹壁下动脉脐旁穿支所支配区域的两块皮瓣,将其制成超薄皮瓣,一块皮瓣修复掌屈侧缺损,另一块修复掌背侧创面,并将覆盖于手指近端缺损的皮瓣设计成分叶皮瓣. 结果 19例获随访 8~12个月,平均9.8个月,所有皮瓣均全部成活,皮瓣修复处的色泽基本正常,两点辨别觉恢复较满意,外观不臃肿. 结论双侧胸脐皮瓣能很好地修复全手掌及手指近端软组织缺损,术中无需吻合血管,手术简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28.
病历摘要 患者女,30岁,因左股骨粗隆下骨折在当地医院行切开复位动力髋钢板螺钉(DHS)内固定后2a,螺钉断裂并股部畸形2个月于2006年6月18日入我院.患者于术后1个月(2a前)自行下床行走,未用拐杖,否认有摔伤及暴力接触史.  相似文献   
29.
复杂髋臼骨折后侧手术入路损伤臀上动脉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复杂髋臼骨折后侧手术入路损伤臀上动脉的原因、诊断手段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2004年9月收治的6例复杂髋臼骨折后侧手术入路致臀上动脉损伤的患者。结果 4例转入病例中2例为臀上动脉浅支撕裂,1例为臀上动脉出梨状肌上孔处损伤,1例未发现搏动性出血点。2例缝扎损伤的臀上动脉浅支,1例腹膜外入路结扎臀上动脉。笔者手术组损伤的2例采用腹膜外入路,结扎臀上动脉。结论 臀上动脉浅支的损伤容易被忽视,术后臀部血肿是其表现。臀上动脉出梨状肌上孔处的损伤可以导致致命的大出血,必须紧急处理,一般经腹膜外入路结扎臀上动脉。  相似文献   
30.
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改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外周血中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并与正常愈合患者进行对比。方法 共60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取其在骨折后1年内不同时间的外周血标本作为实验组;另取60例骨折后正常愈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酶标法分别检测骨折后1、2、4、8、12、24、36、48、60周,各组患者外周血中TGF-β1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并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另检测30例骨不连患者在手术前后及最终愈合时,外周血中TGF-β1的水平。结果 骨折2周后,各组患者的外周血TGF-β1水平都有显著升高(P〈0.01)。在2~4周间,实验组患者的TGF-β1水平急剧下降,又回到正常水平;而对照组患者的外周血TGF-β1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是实验组的1.2倍(P〈0.01)。对照组TGF-β1水平直至骨折后8周时,才回落至正常水平。术前骨不连患者外周血TGF-β1水平与正常人无差异,术后2周TGF-β1水平迅速上升(P〈0.01),维持到4周时逐步下降,直到最终愈合时又回落到正常值。结论 骨折患者外周血TGF-β1水平于较早期下降是骨折延迟愈合的一个重要指标。TGF-β1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骨不连患者术后愈合与外周血TGF-β1也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