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白血病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参与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程发展,是导致患者耐药和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自噬作为一种保守的溶酶体降解途径,参与细胞内降解和循环途径,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和功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研究表明,自噬参与了白血病干细胞的分化调控,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化疗敏感性密切相关。该文就自噬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化疗敏感性和干细胞功能的调控进行了系统综述,为靶向自噬的抗白血病药物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陈云  徐璐娜  王翰华  李兆慧  周漫佳  程汝滨 《中草药》2022,53(14):4504-4511
目的 对不同产地的金钱草Lysimachia chriatinae及其常见的地方习用品与混用品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研究,比较分析不同产地金钱草及其习用品与混用品的差异,为其鉴定技术的开发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80%甲醇制备金钱草及其习用品与混用品样品的提取溶液,采用HPLC法建立不同产地的金钱草及其习用品与混用品提取液的指纹图谱,明确金钱草及其地方习用品与混用品的特征鉴别峰,分析比较不同产地金钱草样品间指纹图谱的差异,利用SPSS软件对不同样品的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明确HPLC指纹图谱在不同产地金钱草样品的质量评价和习用品与混用品的正伪鉴别中的作用。结果 HPLC指纹图谱共获得了区分度较好的8个特征峰数据,可用于后续的鉴别和质量评价,其中金钱草和其地方习用品浙金钱草与几种混用品的指纹图谱存在显著差异,SPSS聚类分析结果表明HPLC指纹图谱可将金钱草及其地方习用品与混用品进行准确高效区分;不同产地金钱草的指纹图谱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四川产地和贵州、云南产地的可以进行有效区分。结论 HPLC指纹图谱能有效区分不同产地金钱草及其地方习用品与混用品,鉴定结果具有快速、准确和操...  相似文献   
13.
程汝滨  杨波  钟晓明  黄真 《中草药》2013,44(14):1967-1973
目的 研究小檗胺体外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及TNF-α-JN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MTT比色法检测小檗胺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显微镜观察A549细胞形态变化;Annexin V/PI双标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凋亡标记蛋白Bcl-x、Caspase-3和PARP表达的变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和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变化;通过JNK通路抑制剂进一步验证TNF-α-JNK信号通路在小檗胺药效中的作用.结果小檗胺能够显著抑制A549细胞增殖,并呈浓度相关性,小檗胺给药后24 h的IC50值为9.01 μmol/L;经小檗胺处理后,A549细胞可见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Annexin V/PI双标法检测结果也显示小檗胺可诱导A549细胞凋亡,小檗胺10 μmol/L组细胞早期凋亡率为13.8%,为对照组的6.6倍;小檗胺可显著降低抗凋亡蛋白Bcl-x的表达,明显增强促凋亡蛋白Caspase-3和PARP的活性,显著提高TNF-α基因和蛋白表达及JNK蛋白的磷酸化表达水平,激活TNF-α-JNK通路.结论小檗胺能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NF-α-JNK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渐尖毛蕨Cyclosorus acuminatus(Houtt.)Nakai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MCI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渐尖毛蕨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柯伊利素(1)、山奈酚(2)、木犀草素(3)、金丝桃苷(4)、山萘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5)、芦丁(6)、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7)、胡萝卜苷(8)、豆甾醇(9)、β-谷甾醇(10)、莽草酸(11)和原儿茶酸(12)。结论: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9,1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到。  相似文献   
15.
葛宇清  杨波  程汝滨  黄真  陈喆 《中草药》2013,44(22):3188-3194
目的 探讨隐丹参酮诱导人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线粒体途径相关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隐丹参酮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丹参酮对细胞凋亡的影响,DAPI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丹参酮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PARP、Bax、Bcl-2和细胞色素C(Cyt C)表达的影响,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检测丹参酮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检测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PTP)抑制剂环孢霉素A和caspase抑制剂z-VAD-fmk对隐丹参酮药效的影响。结果 隐丹参酮对K562细胞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可引起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诱导细胞发生凋亡,提高蛋白Bax/Bcl-2的比例,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促进Cyt C从线粒体释放到胞浆,增强促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9和PARP的活性。环孢霉素A和cz-VAD-fmk均能减弱隐丹参酮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 隐丹参酮可显著诱导K562细胞凋亡,其机制与线粒体凋亡途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人参皂苷Rh2(ginsenoside-Rh2,G-Rh2)是一种含有达玛烷型骨架的四环三萜类皂苷单体,属于人参二醇型。人参皂苷Rh2是人参皂苷Rg3在体内的主要活性降解产物,二者均属于人参中的稀有皂苷,是白参蒸制为红参的过程中生成的次生皂苷[1]。药理学研究表明,G-Rh2药理作用广泛,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有显著的调节功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显微和分子鉴定技术对不同植物基源的松针药材进行鉴别,为松针的鉴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基源、显微鉴定的方法研究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和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的特征;利用PCR扩增和双向测序分析植物DNA条形码ITS2rbcL序列特征;采用分子进化遗传分析(MEGA)6.0软件进行种间、种内Kimura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计算,并构建邻接系统聚类树。结果: 三种松针数目及长度、维管束数、气孔线的分布、树脂道数目及分布等具有明显区别。马尾松、黑松和华山松的ITS2序列长度分别为470、469和470 bp,rbcL序列长度均为553 bp;ITS2序列在马尾松、黑松和华山松的种内变异率分别为0%、0.2%和2.8%,rbcL序列在这三种松针样品的种内变异率分别为0%、2.4%和1.1%。ITS2序列在松针的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中不存在显著的条形码间隔;而rbcL序列的种内和种间距离存在一定的条形码间隔。邻接系统树结果表明,三种松针药材聚为不同的分支,rbcL条形码序列可鉴别马尾松、黑松、华山松及其近缘的植物。结论: 利用基源、显微及分子鉴定技术可准确、快速地鉴别马尾松、黑松和华山松,为松针的质量评价和分类鉴别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葛宇清  程汝滨  陈梦  黄真  张光霁 《中草药》2017,48(15):3138-3144
目的研究二氢丹参酮(DHT)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DHT处理细胞后,MTT法检测DHT对细胞生长活力的影响,划痕实验观察DHT对细胞运动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模型研究DHT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q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和Hedgehog通路调控基因Gli1和HHIP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HT可显著抑制SGC7901细胞的体外增殖及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表明药物处理后穿膜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呈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ting和q RT-PCR实验结果表明,DHT可显著抑制SGC7901细胞中MMP9的表达,降低Gli1基因的m RNA和蛋白表达,并提高HHIP基因的表达水平。结论 DHT能够抑制SGC790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MMP9蛋白的表达降低和Hedgehog通路活性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9.
痤疮是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高且易复发,不仅会对容貌造成影响,还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抗生素和激素等痤疮治疗方法的副作用多,且易产生耐药性。中医药在治疗痤疮方面历史悠久,治疗形式多样,临床疗效确切,各具特色。中药内治法可针对痤疮发病的类型辨证论治,采用黄芩、连翘、半夏等具有消散解毒、清热凉血功效的复方汤剂进行对症治疗;中药外治法包括中药面膜、中药熏蒸、湿敷、搽剂和涂剂法,具有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等特点;中医火针、刺络拔罐法、穴位埋线法等治疗方法通过作用于特定穴位起作用,其具有起效迅速、成本低廉的优势。本文综述了中医药在治疗痤疮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概况,以期为临床治疗痤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白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是著名的“浙八味”药材之一,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白芍中化学成分丰富,主要包含单萜及其苷类、三萜及其苷类、黄酮类、鞣质类等,具有镇痛、抗炎、抗抑郁、保肝、调节免疫等药理作用,在治疗内脏痛、癌性疼痛、慢性胃炎、慢性乙型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广泛。本文总结了白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梳理了白芍现代化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和问题,以期为白芍的后续应用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