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0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7篇 |
内科学 | 2篇 |
外科学 | 95篇 |
综合类 | 55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1.
50例肝移植术后近期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近期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采用临床与系列肝穿刺活检相对比的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5 0例肝移植术后 3个月内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及其动态变化。结果 肝移植术后血总胆红素 ( μmol/L)的变化曲线形如一个倒“S”型 ,1周内血胆红素皆逐渐升高 ( 12 7.19± 113 .15 ) ,2周内达高峰 ( 135 .45± 12 4.16 ) ,3周始下降 ,4周时平均为 73 .10± 49.5 2 ,至术后 12周可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 ( 2 9.8± 37.5 6 ) ,与镜下肝细胞形态修复过程相一致。术前高胆红素血症 ( 10例 ,2 0 % )、保存损伤 (含缺血再灌注损伤共 44例 ,88% )、急性排斥反应 ( 13例 ,2 6 % )及胆漏 ( 4例 ,8% )系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 4个主要原因 ,其血总胆红素变化趋势曲线相近 ,无原因特征性曲线。 5 0例肝移植术后无原发性肝无功能 ,受者围手术期及移植物生存率为 90 .6 % ,1年生存率约为 80 %。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治愈率为 10 0 %。结论 肝移植术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四大原因分别为 :保存损伤、排斥反应、术前高胆红素血症及胆道并发症。针对其原因 ,进行综合处理 ,常可取得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经其配体吡咯列酮(pioglitazone,PGZ)激活后,对胆管癌细胞体外侵袭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门胆管癌细胞系QBC939细胞.实验分为实验组(又分为不同PGZ浓度组)和对照组(无PGZ干预);MTT法检测PGZ对QBC93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PGZ对QBC939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表达的影响;Matrigel侵袭实验和过河实验检测PGZ对QBC939细胞体外侵袭力和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显示干预12 h、其PGZ 5~40 μmol/L时,细胞毒性作用不明显(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GZ能分别下调和上调MMP-7 mRNA、TIMP-1 mRNA的表达,但TIMP-1 mRNA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trigel侵袭实验和过河实验显示,随着PGZ浓度的升高,透过Matrigel膜的QBC939细胞数减少、过河时间延长,有剂量-效应关系(P<0.01).结论 PPAR-γ经其配体PGZ激活后能抑制QBC939细胞的体外侵袭力,其机制可能与调控MMP-7的表达及抑制细胞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93.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中导师的作用与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的教学方法。本文在介绍PBL一般性特征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PBL中导师的作用及其技巧。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126例胰腺囊性病变中的36例恶性及90例良性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B超及CT检查诊断胰腺囊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52.8%、77.8%;特异性分别为78.9%、86.7%;囊内液癌胚抗原(CEA)、糖抗原19-9(CA19-9)结合内镜超声(E超)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检测敏感性可达94.4%,且与B超及CT检查的敏感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EA、CA19-9联检与囊内液CEA、CA19-9联检相比,其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消化道钡餐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仅有当病变侵蚀胃肠或主胰管时才有诊断意义,并不能作为胰腺囊腺癌早期诊断的常规手段。结论E超引导下的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联合囊内液CA19-9和CEA检测将成为胰腺囊腺癌早期诊断的可靠方法。但B超、CT及血清CEA、CA19-9检测作为胰腺囊腺癌常用的筛选检查,其作用亦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95.
目的旨在提高听神经瘤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听神经瘤,着重就其CT影像特点、CT诊断及鉴别诊断逐一进行分析。结果20例中21个瘤灶(1例双侧发病),全部位于桥小脑角区,平扫瘤灶呈低、等、高或混杂密度,部分病例有囊变。增强扫描后,出现不同程度强化,伴内听道改变的有17例。结论根据上述这些典型的听神经瘤的CT表现,一般不难作出正确诊断。听神经瘤还需与其它好发于桥小脑角区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96.
胰腺囊腺癌的诊断(附3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癌的诊断方法。方法对126例胰腺囊性病变中36例恶性及90例良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B超及CT检查作为诊断胰腺囊腺癌的常用手段,其敏感性分别为52.8%和77.8%,特异性分别为78.9%和86.7%;囊内液CEA、CA19-9检查结合内镜超声(E超)引导下的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测敏感性可达94.4%,且与B超及CT检查的敏感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09和4.18,P〈0.005,P〈0.050)。囊内液CEA、CA19-9联合检测敏感性明显高于血清CEA、CA19-9联合检测(X^2=5.14,P〈0.025)。上消化道X线钡餐及ERCP检查仅在当病变浸润胃肠道或主胰管时,才有诊断意义,并不能作为胰腺囊腺癌诊断的常规检测手段。结论E超引导下的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联合囊内液CA19-9和CEA检测将成为胰腺囊腺癌诊断的可靠方法。但B超、CT及血清CEA、CA19-9检测作为胰腺囊腺癌常用的筛选检查,其作用亦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胆源性肝脓肿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0~2004年期间收治并确诊为胆源性肝脓肿的12例患者进行分析,在应用抗生素和全身支持的前提下,再依据其病变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手段治疗.结果 4例急性期患者中2例行急诊胆道引流手术后治愈,另2例转为亚急性期(脓肿融合期);6例亚急性期患者均经B超导向下行脓肿穿刺抽脓后注入抗生素治疗后治愈;4例慢性期患者行脓肿切开引流后治愈.结论 本病在应用广谱抗生素(二联抗生素)和全身支持治疗的前提下,再根据病变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8.
患者,男,42岁,因"反复上腹痛3年"入住当地医院,并以"胆囊结石"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当天则出现腹痛、腹胀,以左上腹明显;自术后第2天起症状逐渐加重,且出现腹膜炎体征,压痛、反跳痛明显,遂行腹腔穿刺抽出淡黄色液体,CT检查发现有肠梗阻存在,遂于术后第7天转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查体: T 36.5 ℃,P 80次/min,R 24次/min,BP 123/62 mm Hg (1 mm Hg=0.133 kPa). 相似文献
9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BDI)的防治。方法 复习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对LC中BDI的防治对策作总结分析。结果 随着LC的推广,BDI的发生有增高趋势,BDI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胆囊三角区解剖不清、解剖变异、电热灼伤,也有思想麻痹和盲目自信引起的。LC术中采用钝性分离。少用电凝,熟悉局部解剖及其变异,切除胆囊前辨清胆总管与肝总管,必要时选择性应用术中胆道造影、腹腔镜超声、胆道闪烁扫描等辅助检查可预防BDI。BDI的处理应根据损伤类型和部位高低以及局部解剖组织的条件而可采用端端吻合、缺损修补、胆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肝胆管空肠端侧Roux—en-Y吻合,T管放置半年以上。结论 LC术中BDI应重视预防,发生后及时正确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0.
提高原位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 探讨提高原位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率的临床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3年多来所施行的72例原位肝移植病人术后生存情况、并发症发生的种类及数量,以及诊治处理方法,以探讨成功及失败原因。结果 72例肝移植病人中,原发病为良性疾病50例(其中终末期乙肝肝硬化34例);恶性疾病22例(其中HCC19例)。术后发生并发症54例次,含因凝血功能紊乱致术后腹腔内继发性出血4例,术前腹水感染未能控制,致术后腹水严重感染2例,激素用量过大致应激性溃疡出血、穿孔1例,胆瘘6例,肺部感染21例,肠道真菌感染5例。全组无原发性肝无功能及血管并发症,随访2~41个月,无远期胆道并发症及慢排发生。住院期死亡6例,随访期死亡6例,目前生存60例,总生存率为83.33%,存活超过1年者32例,最长已3年5个月。结论 ①术中技术的改进及新技术的应用;②采用个体化的免疫抑制方案;③加强术后感染预防与治疗;④加强乙肝复发的预防和治疗;⑤预防肿瘤复发的系列措施,是提高肝移植术后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