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甲泼尼龙静脉冲击治疗中、重度Graves眼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6例中、重度Graves眼病患者随机分为甲泼尼龙冲击组30例和环磷酰胺联合甲泼尼龙冲击组36例。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眼征评分、眼部彩超检查结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CAS评分、眼睑水肿、结膜充血、突眼、视力、复视、球后面积及球后体积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环磷酰胺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纯甲泼尼龙治疗组(P0.05)。结论环磷酰胺联合甲泼尼龙治疗中重度Graves眼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2.
程亮  俞伟男  洪兵  胡文  郝海荣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441-2443
目的探讨尿液足细胞表面标志蛋白Podocalyxin(PCX)检测在糖尿病肾脏损害程度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取97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按照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清肌酐(SCr)水平,将97例糖尿病患者分为4组:Ⅰ组,UAER<30 mg/24 h,SCr≤135μmol/L,27例;Ⅱ组,UAER为30~299 mg/24 h,SCr≤135μmol/L,29例;Ⅲ组,UAER≥300 mg/24 h,SCr≤135μmol/L,22例;Ⅳ组,UAER≥300mg/24 h,SCr>135μmol/L,1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5组受检者尿液中PCX水平,分析尿液中PCX与UAER、尿蛋白定量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Ⅰ组、Ⅱ组、Ⅲ组、Ⅳ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中PCX、UAER显著升高(P<0.05),Ⅱ组、Ⅲ组、Ⅳ组SCr、尿蛋白定量亦显著升高(P<0.05);且随着糖尿病肾病的进展,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尿液中PCX分别为(5.8±1.0)μg/L、(15.3±4.3)μg/L、(28.9±9.0)μg/L和(23.3±10.6)μg/L,Ⅰ组、Ⅱ组、Ⅲ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尿液中PCX与UAER、尿蛋白定量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8和0.58,P均<0.01)。结论尿液PCX检测可反映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33.
目的:目前驻极体透皮贴剂的体外实验多采用比较低效的单因素实验设计方法。为了更系统和有效地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影响,本文根据驻极体透皮贴剂的研究目标,提出驻极体透皮贴剂的体外实验的优化方案。方法:由于影响驻极体电荷储存稳定性的因素和水平数较多,首先采用均匀设计与正交试验设计相结合的方法设计筛选电荷储存稳定的驻极体透皮贴剂的实验;在随后的体外实验设计中,先利用双因素析因设计筛选理想表面电位极性和促渗剂的实验,再进一步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主药、表面电位和促渗剂的不同水平对透皮吸收的影响。结论:所提方案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采用了多因素的试验设计方法,能够更有效地分析实验数据、减少工作量,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34.
负极性驻极体对美洛昔康贴剂透皮吸收的促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SD大鼠经皮给予美洛昔康4 h内的血药浓度和给药面皮肤浸出液中的浓度,以及荧光素钠(NaFI)在SD大鼠完整皮肤中的定位和荧光强度,探讨负极性驻极体对美洛昔康透皮的促渗作用以及驻极体促渗的主要途径。方法:利用药剂学方法和栅控恒压电晕充电技术制备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美洛昔康的浓度;以NaFI为探针,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考察其在皮肤中的定位及透皮路径情况。结果:(1)负极性驻极体及其驻极体美洛昔康贴剂具有良好的电荷储存稳定性;(2)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表明经皮给药4 h内驻极体对美洛昔康的透皮促进作用明显;(3)LSCM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驻极体对小分子的促渗作用,同时证实了驻极体促进药物透皮的主要途径是角质层间脂和毛囊孔扩散。结论:负极性驻极体可以作为美洛昔康透皮吸收的一个促进因子。  相似文献   
35.
喉罩七氟醚吸入在小儿疝气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亮  朱明 《淮海医药》2009,27(4):333-334
目的观察喉罩应用于七氟醚吸入麻醉下行小儿疝气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疝气患儿30例,年龄1-5岁,体重8-23 kg,ASAⅠ-Ⅱ级,均无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疾病。麻醉诱导,丙泊酚2 mg/kg,后用面罩半紧闭吸入七氟醚,氧流量2-3 L/m in,吸入浓度前30 s内8%,后降至4%,待下颌关节较松弛后插入喉罩(普通喉罩,插前气囊表面涂上2%的利多卡因胶浆,以润滑气道和减轻咽喉区刺激),术中维持氧流量1.5 L/m in,七氟醚吸入浓度2%,半紧闭下保留自主呼吸,丙泊酚微泵静注3mg.kg-1.h^-1。严密观察并记录患儿心电图(ECG)、心率(HR)、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的变化及术毕患儿苏醒时间。结果30例患儿麻醉效果均满意。麻醉期间各时间点HR、BP、SpP2、RR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3例喉罩拔除后气道不畅,经面罩吸氧后恢复正常。无反流、误吸、喉痉挛、咽喉部不适等并发症。结论喉罩七氟醚吸入在小儿疝气修补术中是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6.
凋亡,最初也称生理性或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与细胞和组织动力学广泛联系的一种基本的生物学现象[1].凋亡可发生于正常细胞生理过程,如细胞生长、分化与老化,亦可作为重要的生物体防御机制,参与损伤修复及恶性细胞的清除,而后者在治疗诱导的肿瘤消退以及肿瘤的发生和演进中发挥重要作用[2-6].诸多生理及病理因素皆可激发凋亡.目前普遍认为,细胞群体的稳定,包括增生、分化和死亡均与凋亡机制的调节密切相关,这些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功能失调都会导致失控性细胞生长或分化异常.而对抗和逃避凋亡也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近年来对凋亡相关蛋白靶向性治疗肿瘤的研究较多,它代表了目前肿瘤研究和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7-10].本文就此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37.
消化性溃疡治愈后复发率很高。大量资料证明,根除幽门螺杆菌(HP),可使消化性溃疡复发率显著下降〔1〕。尽管根除HP疗法很多,但至今尚无一种疗法可同时达到高效、安全、方便、价廉的要求。本文使用法莫替丁、阿莫西林及甲硝唑合用观察消化性溃疡愈合及HP根除情...  相似文献   
38.
原位心脏移植28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28例心脏移植的临床资料,探讨手术效果以及免疫诱导方法。方法 2000年1月至2005年5月共完成28例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2003年前进行心脏移植的14例受者围手术期采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免疫诱导方案,2003年后的14例受者采用达利珠单抗+霉酚酸酯免疫诱导方案。结果 28例受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出血、扭曲、右心功能不全等手术并发症。2003年前移植的受者中,有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不全,3例并发不同程度的感染。2003年后移植的受者无1例术后发生肝、肾功能不全和感染。结论 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肌病变的有效手段。达利珠单抗+霉酚酸酯诱导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家庭随访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维持治疗和一般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家庭随访,观察12个月。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康复状态量表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定随访效果。结果随访各时段观察组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总积极因素及病程总估计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消极因素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随访第12个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康复状态量表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随访能有效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对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盐酸艾司洛尔在成人心脏瓣膜病围术期并发的恶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中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科2004年10月至2012年12月成人心脏瓣膜术前1周~术后1个月出现恶性VT或VF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经床边心脏超声、X线胸片及腹部超声检查,排除心包积液、瓣周漏、感染或人工瓣故障及心脏以外的病变,血气和电解质均大致正常.术前窦性心律2例,心房颤动13例;术后心房颤动10例,窦性心律4例,交界性心律1例.围术期出现非持续性VT(NSVT)6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SVT)5例,VF 4例,其中术前1例.NSVT、SVT、VF均经ICU床边心电监测仪诊断.一旦发现VT或VF,首先除颤,同时予盐酸艾司洛尔50~100 mg静脉注射,然后30~150 mg/h维持,观察治疗的有效率、病死率、低血压发生率(收缩压低于80 mmHg)、心率显著变慢(<50次/min)发生率、心功能不全发生率、1年内心脏事件再入院率.结果 盐酸艾司洛尔治疗SVT和NSVT、VF的有效率均为100%,15例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均得到有效控制,无围术期死亡.治疗过程中一过性低血压10例,持续性低血压4例,心率显著变慢5例;无心功能显著恶化,无多器官功能衰竭.所有患者均安全出院,随访期间死亡2例,余13例患者随访8个月~9年,平均(5.36 ±3.59)年,1年内心脏事件再次入院者5例.结论 盐酸艾司洛尔治疗成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围术期并发的VT和V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