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程为平教授治疗癫痫的用药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V1.1)软件,分析程为平教授治疗癫痫病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程为平教授门诊接诊的癫痫患者病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癫痫的药物使用频次、对药的配伍、组方特点等,分析程为平教授治疗癫痫的用药经验。结果:程为平教授治疗癫痫时强调治病求本、标本兼顾,治疗以补脑益髓为主,辅以熄风、化痰、开郁、散结。程为平教授确认药物组合及处方补脑止痫散为其治疗癫痫的核心方剂。结论:程为平教授以补脑益髓法为基本治疗原则,选用首乌、石斛、天麻、僵蚕、全蝎、远志、甘松并辨病辨证相结合,治疗癫痫特点突出、用药准确。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结果结合专家本人校审与其临床辨证论治心得基本吻合,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2.
目的:通过检测石甘散对戊四氮致痫模型大鼠血清 GABA 的含量,从而探讨石甘散治疗癫痫的相关机制。方法:从60只 Wistar 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50只大鼠给予戊四氮35mg/kg 腹腔注射诱导点燃癫痫模型。其中模型组10只,将余下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石甘散组、石菖蒲组、甘松组、西药对照组,每组各10只。治疗30天后比较各组大鼠血清中 GABA 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相比,石菖蒲组、甘松组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西药对照组、石甘散组、石菖蒲组、甘松组均有统计学意义;与西药对照组相比,石菖蒲组、甘松组、石甘散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石甘散能调整 PTZ 致痫大鼠血清中 GABA 含量使其平衡,从而抑制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63.
穴位敷贴法是流传久远的一种外治方法,将穴位应用贴敷方法以及贴敷药物综合运用治疗疾病。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为原则,选用适当药物根据经络理论,在患者相应的腧穴上进行敷贴,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  相似文献   
64.
针刺上巨虚穴对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上巨虚穴对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应用上巨虚穴治疗脑血管病提供依据。方法:对10名青年健康志愿者(男性6名,女性4名)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连续观测针刺双侧上巨虚穴在进针前10rain、进针得气后、行针时(留针15min)、出针时(留针30min)并分别施以行针手法15s钟后、出针后10min等5个时间点的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同进针前10min比较,进针时、行针时VM、VD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针时、出针后10minVM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同进针前10min比较Vs、PI、RI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上巨虚穴有可能增加MCA的血流量,对MCA的平均血流速度的影响具有非常显著的后遗效应,提示针刺该穴具有一定的延迟治疗作用。针刺上巨虚穴对MCA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5.
目的:运用MRI对关元穴的层次结构、针刺危险深度和角度进行研究,分析针刺深度与身高、体重及BMI指数的相关性。方法:根据BMI指数选择健康青年20名(男女各10例),在关元穴用维生素E丸固定体表标记。应用MRI影像观测关元穴的针刺深度和角度。结果:所获数据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针刺关元穴的安全角度和深度以及与身高、体重及BMI的相关性。结论:男性与女性在直刺关元穴的危险深度和安全深度上无差别。关元穴向下45°、向上45°针刺危险深度和安全深度男女无差别。直刺关元穴危险深度与身高、体重、BMI指数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针刺日月穴的安全性,为针刺日月穴的安全操作提供依据。方法:运用MR I扫描双侧日月穴的解剖结构;测量日月穴与内部各重要组织的距离、角度及向外、向内、向上、向下各方向上15°、30°、45°时危险深度。结果:向上针刺左日月穴时,各个角度均需注意深度。左右侧日月穴直刺深度有差别,针刺时需差别对待。左右侧日月穴斜刺15°、45°时针刺深度无显著差别,针刺时无需差别对待。左右侧日月穴向内斜刺30°时有差别,针刺时需差别对待。BM I指数越大角度越大、深度越深。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究针刺百会、风府穴对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观察不同性别患者间的差异。方法选取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30例作为混合组,其中男15例作为男性组、女15例作为女性组。应用经颅多普勒检测技术(TCD)记录所有患者在针刺百会、风府穴前、针刺后、行针时、出针时和出针后双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进行分析。结果混合组和男性组行针时、出针时双侧MCA的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均显著高于针刺前(P均0.05),搏动指数(PI)均显著低于针刺前(P均0.05);女性组行针时、出针时、出针后双侧MCA的Vd、Vm均显著高于针刺前(P均0.05),PI均显著低于针刺前(P均0.05)。结论针刺百会、风府穴可增加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双侧MCA血流速度,增加血管弹性和顺应性,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在针刺后遗效应上女性患者要优于男性。  相似文献   
68.
程为平教授从虚论治痫证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疾病,又名"癫痫"或"羊痫风"。可见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后如常人等表现。导师程为平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从虚论治痫证的方法,且疗效显著。方以首乌黄精汤为主,随患者的症状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中药补髓健脑方对PD小鼠脑内递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用纯系C57BL老龄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和美多巴组。采用腹腔注射MPTP法制备帕金森病动物模型,采用中药补髓健脑方进行灌胃治疗。观察小鼠行为学的变化。治疗前后检测小鼠脑内一氧化氮(NO)、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黑质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含量的影响。结果:中药补髓健脑方能减少小鼠脑内NO及nNOS的含量(P0.01),增加小鼠黑质内GSH含量,增强GSH-PX活性(P0.01)。结论:中药补髓健脑方可调节PD小鼠脑内神经递质代谢,修复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70.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主要是脑桥被异行扭曲的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后根,局部产生脱髓鞘变化而导致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以三叉神经第二、第三支发生率最高。目前现代医学对该病治疗的有效方法较少且副作用大。程为平教授在多年的临床中用循经取对穴法为主针刺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