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目的:探究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方法:对伴有不同程度上肢运动功能损伤的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调查随访,采用1994年国际疼痛研究学会SHS的诊断标准[1]筛选并发肩手综合征者,对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讨。结果: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生31例(34.1%),肌力Ⅰ~Ⅱ级14例,Ⅲ~Ⅳ级13例,Ⅴ~Ⅵ级43例;肌张力减退13例,正常3例,Ⅰ~Ⅱ级4例,Ⅲ~Ⅳ级11例;肩关节脱位20例。非SHS组肌力Ⅰ~Ⅱ级15例,Ⅲ~Ⅳ级21例,Ⅴ~Ⅵ级24例;肌力减退11例,正常16例,Ⅰ~Ⅱ级24例,Ⅲ~Ⅳ级9例;肩关节脱位12例。结论:脑卒中后合并肩关节半脱位、肌力明显减退、有运动功能障碍、肌张力减退或肌张力异常增高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22.
壮医药是壮族人民积累和总结的宝贵医疗经验,具有简、便、廉、验等优势。壮医外治疗法包括壮医普通针刺术、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熏洗疗法、壮医竹罐疗法等,普遍应用于临床,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上疗效明显。文章对壮医外治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广西产赪桐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Hypersil C18色谱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0.1%磷酸-甲醇,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0 nm,柱温25℃,流速1.0 mL· min-1;将色谱图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软件中,生成对照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 建立了含12个共有峰的赪桐特征指纹图谱,不同产地赪桐特征图谱的相似度均>0.9.结论 所建指纹图谱反映了同一产地赪桐中化学成分的趋同,可用于赪桐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4.
壮医莲花针是壮医用来叩刺体表皮肤龙路、火路表浅网络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简便而具有壮族特色的针具,在壮族地区早有流传,现代莲花针具多用5~7枚不锈钢针集成一束,固定于针柄一端,露出针尖约1 cm,针柄多用竹棒或木棒制成。根据针数及针的排列形状,由5枚不锈钢针集成的,因其排列类似圆形的梅花,壮医称梅花针;由7枚不锈钢针集成的,因其排列类似莲花,壮医称莲花针;临床习惯将5枚及7枚不锈钢针集成的均统称为莲花针。此外,由于莲花针只打刺在皮肤表层,刺皮而不伤肉,故又称"皮肤针"。  相似文献   
25.
目的:优化一匹绸总黄酮含量测量方法。方法:测定一匹绸总黄酮的含量,并对加入3种化学试剂后的显色静置时间进行优化。结果:优化的测定方法在减少干扰物质的同时,使3种显色剂的总显色时间减少;在稳定的显色时间内,测定结果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2%,RSD为2.87%(n=6)。结论:此方法可以有效鉴别一匹绸,改进后的总黄酮测定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准确度高、重现性好、精密度高、显色稳定性好等优点,是一种测定一匹绸总黄酮含量的理想方法,也可为其他原料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赪银合剂对风热型急性扁桃体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风热型急性扁桃体炎患者随机分为赪银合剂组(治疗组)予赪银合剂口服,赪银合剂组成:赪桐根25 g,银花15 g,连翘15 g,甘草10 g,水煎至400 mL,1剂/d,分早晚2次口服,头孢氨苄组(对照组)口服头孢氨苄胶囊,500 mg/次,4次/d.各60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总体疗效以及改善主要症状、次要症状和实验室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赪银合剂对风热型急性扁桃体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7.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西医诊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祖杰 《华夏医学》2011,24(2):224-227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慢性、对称性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RA主要侵犯手足小关节,多呈对称性发作。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病变呈持续性、反复发作过程。其主要病理变化为关节滑膜炎症细胞浸润、血管翳形成、软骨及骨组织受到侵蚀  相似文献   
28.
赪桐根的化学成分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系统预试法对赪桐根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预试验,初步探索赪桐根的化学成分类型。[方法]采用化学反应鉴别方法,对赪桐根石油醚、水、95%乙醇提取液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类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赪桐根可能含有蛋白质、糖、鞣质、有机酸、皂苷、黄酮类、酚类、香豆素与内酯、植物甾醇、三萜类和挥发油等化学成分。[结论]初步确定赪桐根含有多种成分,为赪桐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进一步探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针0.45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同时予以四妙散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布洛芬胶囊0.2g/次,3次/d,饭后服;疼痛缓解后,以别嘌醇片口服,0.1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主要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以及血尿酸(B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沉(ESR)与白细胞(WBC)等实验室检测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关节疼痛积分与关节肿胀积分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P<0.01);治疗组治疗后,治疗组的BUA、TC、TG等实验室检测指标与对照组经治疗后之间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0.
成人高等中医药学历教育是我国高等中医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的中医药专门人才,其中不乏业务精英和骨干.近年来,随着国家医学成人学历教育政策的调整,生源质量下降,成人高等中医药学历教育教学质量存在许多问题,值得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