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方法制作偏侧帕金森病(PD)猴模型的稳定技术和方法,评价其有效性及实用性.方法 4只健康老年恒河猴,经右股动脉插管至颈内动脉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剂量为1.0 ~ 1.2 mg/kg,药物浓度为0.2g/L.术后2周进行运动功能评分,行阿扑吗啡诱转试验,10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变化.结果 4只恒河猴制作模型成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示注药侧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形态改变,数量减少,注药侧平均为(20.3±4.7)个,正常侧平均为(66.3±11.9)个(P<O.05).结论 血管内介入方法制作偏侧帕金森病猴模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对硬件及技术条件有一定要求.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甘露醇与尼莫通联合应用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等分成假手术组(A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B组)、小剂量甘露醇组(C组)、大剂量甘露醇组(D组)、尼莫通组(E组)及甘露醇与尼莫通合用组(F组)6组。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及末端标记(TUNEL)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及神经细胞凋亡数目。结果大鼠脑组织NO含量及神经细胞凋亡数:(1)B组明显高于A、C、D、E及F组(P<0.05~0.01);(2)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F组明显低于C、D、E组(均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甘露醇、尼莫通及两药合用均可通过下调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NO含量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而发挥脑保护作用,其中两药合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3.
伽玛刀治疗术后放射性脑水肿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伽玛刀(γ-刀)治疗后脑水肿的处理原则。万法:针对不同的病变部位、症状和性质分别采取脱水、激素或手术等治疗。结果:21例γ-刀治疗后放射性脑水肿病人,经保守或手术治疗,17冽症状消失,3例好转,1例加重。结论:γ-刀治疗后放射性脑水肿是较常见的并发症,如早期积极治疗,其症状多可得到较好控制。  相似文献   
74.
帕金森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轴突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轴突变性的超微结构改变,探讨其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电镜分析等方法,观察MPTP诱导的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轴突变性与神经元损伤的超微结构变化,探讨神经元损伤与细胞轴突损伤的相互关系。结果MPTP可诱导小鼠产生典型的帕金森病症状,并可引起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与轴突变性。但在超微结构变化上存在时间差异性,轴突微管的损伤发生较早,而典型的神经元凋亡改变出现较晚。结论轴突变性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能独立于其胞体的凋亡,甚至可能是神经元凋亡的诱因,因此阻止轴突变性,有可能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75.
1 临床资料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以来,采用VNK-3型纤维脑内窥镜,以CT或磁共振(MR)简易定位碎吸治疗颅内血肿68(男42,女26)例,年龄6~80岁.自发性颅内血肿33例,外伤性颅内血肿35例,发病距入院时间30 min~6 mo.入院时意识清楚26例,意识不清42例,肢体功能障碍64例.CT或MR检查单侧脑内血肿34例,硬膜外血肿15例,硬膜下血肿 12例,硬膜外、硬膜下多发血肿7例,出血量30~150 mL.入院15 min ~24 h内手术,21例成人清醒者局麻手术,11例小儿基础加局麻,36例昏迷者行全麻插管.  相似文献   
76.
李永林  高国栋  贾栋  赵振伟  秦怀洲 《医学争鸣》2002,23(17):1623-1623
1 对象和方法 本组患者 30 (男 13,女 17)例 ;年龄 2 3~ 6 5(平均 4 0 )岁 ,病程 10 m o~ 10 a,平均 5 .7a.临床表现包括头痛 12例 ,吞咽呛咳 5例 ,听力障碍 8例 ,头晕 5例 .神经系统体征包括 :1视神经损害 :视乳头水肿 2 0例 ,视力减退 5例 ,视野向心性缩小 2例 ,眼前指数 2例 ,视乳头萎缩 2例 ;2第5~ 8对颅神经损害 :三叉神经 5例 ,外展神经 1例 ,面神经 1例 ,听神经 4例 ;3锥体束受损 :病变侧阳性 2例 ,双侧阳性 2例 .其他检查包括 :1头颅 X光片检查 2 5例 ,9例异常 (2例内耳孔扩大 ,7例岩骨骨质破坏 ) ,16例正常 ;2 IV DAS检查 …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甘露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NO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等分成4组,每组12只.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即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C组:小剂量甘露醇组;D组:大剂量甘露醇组.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及TUNEL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NO含量及神经细胞凋亡数目.结果 B组脑组织NO含量及神经细胞凋亡数目均明显多于A组(P<0.01);C组、D组脑组织NO含量及神经细胞凋亡数目均较B组减少(P<0.05);C组与D组脑组织NO含量及神经细胞凋亡数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甘露醇的脑保护作用不完全与脱水降颅压有关,还可能与下调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NO含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8.
颅内外侧裂池蛛网膜囊肿的治疗(附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内外侧裂池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征,显微手术治疗的优越性、疗效及术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手术治疗外侧裂池蛛网膜囊肿18例,其中,囊肿穿刺抽吸2例,囊肿外侧包膜切除2例,囊肿腹腔分流2例,显微手术囊肿全切除3例,囊肿大部切除加脑池交通术9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8年,3例复发,1例治疗失败,其余患者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改善。CT随访14例,6例囊腔明显缩小,5例稍有缩小,3例无变化。结论显微镜下囊壁切除加脑池交通术是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囊肿较大且与蛛网膜下腔交通者以囊肿腹腔分流术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联合手术切除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性。方法 1999-03/2001-03采用血管内栓塞联合手术切除治疗脑动静畸形87例。79例以自发性颅内出血起病,4例为头痛,4例表现为癫痫。根据Spetzler-Martin计分标准,I级9例,Ⅱ级11例,Ⅲ级12例,Ⅳ级43例,Ⅴ级12例。血管内栓塞剂为NBCA,栓后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结果 通过血管内栓塞治疗,57例达到75%以上的闭塞率,占66%。AVM病灶闭塞在50%-75%22例,占25%,闭塞率小于50%8例,占9%。栓后手术完全切除病灶82例,占94%,次全或大部切除5例,占6%。术后3例遗留偏瘫或失语,死亡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结论 血管内栓塞联合手术切除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大型动静脉畸形,治愈率高,致残率和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80.
目的:评价血管内栓塞在脑动静脉畸形治疗中的意义。方法:1999-03/2001-03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148例,其中栓塞后87例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9例建议行政放射外科治疗。根据Spetzler-Martin计分标准。Ⅰ级18例,Ⅱ级20例,Ⅲ级21例,Ⅳ级50例,Ⅴ级35例,Ⅵ级4例。治疗主要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及栓塞后显微外科切除和г-刀或X-刀治疗。结果:148例血管内栓塞治疗的脑AVM,100%闭塞33例(22.3%),75%以上闭塞66例(44.6%),闭塞50-75%26例(17.6%),闭塞小于50%23例(15.5%),栓塞后并发症4例(2.7%)。87例栓塞后接受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病灶完全切除82例(94%),次全或大部切除5例(6%),术后4例出现并发症(4.6%)。9例接受放射外科治疗的患,3例照射后2a随访造影显示病灶完全闭塞,无照射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包括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血管内栓塞和放射外科在内的综合治疗是治疗脑AVM的安全、有效的手段,单纯栓塞除可治愈部分病例外,通过栓塞可使大部分AVM病灶减少,适合于手术切除和放射外科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