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60篇 |
免费 | 349篇 |
国内免费 | 36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2篇 |
儿科学 | 26篇 |
妇产科学 | 63篇 |
基础医学 | 410篇 |
口腔科学 | 23篇 |
临床医学 | 1042篇 |
内科学 | 1038篇 |
皮肤病学 | 84篇 |
神经病学 | 114篇 |
特种医学 | 31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255篇 |
综合类 | 2320篇 |
预防医学 | 1065篇 |
眼科学 | 54篇 |
药学 | 807篇 |
12篇 | |
中国医学 | 659篇 |
肿瘤学 | 2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0篇 |
2023年 | 126篇 |
2022年 | 163篇 |
2021年 | 217篇 |
2020年 | 197篇 |
2019年 | 130篇 |
2018年 | 160篇 |
2017年 | 98篇 |
2016年 | 174篇 |
2015年 | 145篇 |
2014年 | 348篇 |
2013年 | 365篇 |
2012年 | 443篇 |
2011年 | 411篇 |
2010年 | 397篇 |
2009年 | 401篇 |
2008年 | 430篇 |
2007年 | 426篇 |
2006年 | 440篇 |
2005年 | 402篇 |
2004年 | 429篇 |
2003年 | 415篇 |
2002年 | 320篇 |
2001年 | 317篇 |
2000年 | 289篇 |
1999年 | 244篇 |
1998年 | 159篇 |
1997年 | 191篇 |
1996年 | 207篇 |
1995年 | 195篇 |
1994年 | 219篇 |
1993年 | 172篇 |
1992年 | 170篇 |
1991年 | 139篇 |
1990年 | 115篇 |
1989年 | 85篇 |
1988年 | 66篇 |
1987年 | 64篇 |
1986年 | 56篇 |
1985年 | 36篇 |
1984年 | 30篇 |
1983年 | 25篇 |
1982年 | 30篇 |
1981年 | 21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6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3篇 |
1959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肠康复治疗用于小肠移植的免疫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肠康复治疗对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评价其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48只异基因异位小肠移植受体大鼠 (SD→Wistar)根据肠康复治疗及环孢素A应用与否随机分为 4组 ,观察至术后 14天各时相点移植小肠病理改变、固有层淋巴细胞IL 2受体表达、血浆IL 2水平以及受体大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IL 2分泌能力。结果 :肠康复治疗能够增强小肠移植受体大鼠的细胞免疫功能 ,加重急性排斥反应。应用环孢素A(10mg·kg-1·d-1)能阻断这种免疫增强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 ,肠康复治疗不能诱发或加重急性排斥反应。结论 :肠康复治疗能够加重小肠移植的排斥反应 ,但在应用环孢素A的情况下 ,免疫增强作用受抑制 ,不会诱发或加重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02.
肾组织活检在移植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移植肾组织活检在移植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58例移植肾组织活检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58例中以急性排斥反应多见,共55例(34.8%),移植肾改变35例(22.2%),临界改变32例(20.2%),慢性排斥反应13例(8.3%),系膜增生性病变13例(8.3%),急性肾小管坏死6例(3.8%),新月体性肾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和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各1例(0.6%);血中环孢素A的浓度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无明确正相关关系;临床诊断与肾组织活检结果尚存在一些差异。结论 肾组织活检对明确诊断及提高临床诊断的正确率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3.
胸腺肽α1对严重外科感染病人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胸腺肽α1(Tα1)对严重外科感染病人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Tα1在外科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5年2月至2006年5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ICU收治的45例严重外科感染病人,随机分为用药组(24例)和对照组(21例),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用药组加用胸腺肽α1,并观察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以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百分率的变化。结果 两组病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呈升高趋势,但对照组趋势更加明显,而白介素-10(IL-10)在用药组病人中呈升高趋势,治疗第4天用药组的CD3^+、CD4^+较用药前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Tα1可以调节严重感染病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细胞因子的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4.
105.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特点,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 ①回顾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近9年63例SAP合并ARF临床资料,用多元直线回归方法分析影响ARF发生率的相关因素;②63例病人均行肠内营养支持(62.4±20.6d)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15.6±8.7 d),51例行机械通气(21.7±12.4 d),54例早期腹腔穿刺,34例置鼻胆管或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18例行腹膜后脓肿穿刺引流,50例手术治疗.结果 SAP合并ARF的死亡率为31.7%,发生率为10.6%,SIRS持续时间、病情严重程度、ARDS、MODS、腹腔间室综合征等是SAP合并ARF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SIRS持续时间、病情严重程度、ARDS、MODS、腹腔间室综合征等是SAP合并ARF的重要影响因素;早期液体复苏、CRRT、有效维护脏器功能和局部引流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人体生物敷料(灭活的同种异体皮肤)作为腹腔开放临时覆盖物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44例因外伤行腹腔开放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腹腔开放后以改良三明治法作为临时关腹技术.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33例行腹腔开放治疗患者采用凡士林纱布为腹腔临时覆盖物,设为凡士林纱布组(33例);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共11例行腹腔开放治疗患者采用人体生物敷料为腹腔临时覆盖物,设为人体生物敷料组(11例).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0月.比较两组患者肠道空气瘘发生率、植皮时间、术前和术后2周内血液感染学指标(WBC、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总体预后.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凡士林纱布组患者中,肠道空气瘘发生率为42.4%(14/33),人体生物敷料组患者中无一例出现肠道空气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凡士林纱布组植皮时间为(15±6)d,人体生物敷料组为(11±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0,P<0.05).凡士林纱布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3、7、14天降钙素原分别为(1.20±0.60) μg/L、(2.50±0.90) μg/L、(1.70±0.30) μg/L,(1.90±0.40) μg/L、(2.70±0.60)μg/L,显著高于人体生物敷料组的(0.90 ±0.30) μg/L、(1.80±0.60) μg/L、(1.30 ±0.50) μg/L、(0.60±0.20) μg/L、(0.30±0.07) 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0,P<0.05);两组患者WBC、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和C反应蛋白分别由术前的(13.8±2.4)×10^9/L和(12.9±2.1)×10^9/L、0.90±0.09和0.88 ±0.06、(81±19) mg/L和(136±28) mg/L变化为术后第14天的(16.2±3.3)×10^9/L和(7.9±3.0)×10^9/L?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探讨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Case-based Learning,CBL)在儿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轮转的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实习医生79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 CBL 教学模式进行实习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模式,实习时间均为6周,实习最后1周进行出科考试和实习满意度调查。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出科考试成绩分别为(87.6±2.7)分、(84.1±2.3)分,实习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分别为(24.5±2.0)分、(23.0±1.9)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CBL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儿科实习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实习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究毛兰素通过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信号通路对恶性黑素瘤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毛兰素处理B16F10细胞筛选合适的药物作用浓度。体外培养B16F10细胞、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并随机分为对照组、毛兰素低、高剂量组、空载组、毛兰素高剂量+HIF-1α过表达组,分组处理后,提取B16F10细胞条件培养基,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测定B16F10细胞培养基中VEGF水平;并用提取的B16F10细胞条件培养基按上述分组处理HUVECs,小管形成实验检验各组HUVECs细胞成管长度。建立B16F10移植瘤小鼠模型并按上述分组进行处理,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移植瘤微血管密度(CD31表达)及VEGF表达;免疫印迹检测各组B16F10细胞及其移植瘤小鼠肿瘤组织中HIF-1α/VEGF/VEGFR2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毛兰素低、高剂量组B16F10细胞培养基中VEGF水平、HUVECs细胞成管长度、移植瘤CD31及VEGF阳性细胞比例、B16F10细胞及其移植瘤小鼠肿瘤...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总结6例短肠综合征病人肠管倒置手术失败的教训,强调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短肠综合征合理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短肠综合征病人,均在外院接受肠管倒置手术,除1例为结肠倒置外,其余均为小肠倒置,倒置肠管长度从10~50cm不等,5例小肠倒置手术均在广泛肠切除的同时进行,术后1例出现吻合口瘘,4例出现肠梗阻。结果 1例病人因肝功能衰竭于术后5年死亡,1例病人放弃治疗,1例行肠瘘及倒置小肠切除治愈,2例行倒置肠管切除治愈,1例行倒置肠管复位治愈。治愈病人依靠普通饮食和部分肠内营养支持维持正常营养状况。结论 短肠综合征病人应首选肠康复治疗和小肠移植。只有极少数病人适宜进行肠倒置手术,手术时倒置肠管不应超过10cm,手术时机应在广泛肠切除2年以后进行.手术时应注意倒置肠管的血液供应,避免肠缺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