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6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65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198篇
内科学   166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71篇
特种医学   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90篇
综合类   499篇
预防医学   167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74篇
  1篇
中国医学   129篇
肿瘤学   4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神经退变性碍障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其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精神症状的痴呆:记忆减退、认知缺损和行为迟缓。AD的发生基础之一是构象异常的Aβ42分子,这种病理性Aβ42分子最初为单体,其结构为C端序列形成反向平行β-片层的疏水核(anti-parallelβ-fibrillar core),N端序列伸展到分子的外部形成亲水的自由端。单体分子之间通过链间氢键和疏水作用包装、连接形成β-晶体亚单位(β-crystallite subunit),晶体亚单位通过不同层次的聚集形成原纤维(profibril),原纤维沉积在神经元的周围形成Aβ斑块,…  相似文献   
62.
急性双侧旁正中丘脑损害的诊断与MRI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急性双侧旁正中丘脑损害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其MRI特点。方法:对9例急性双侧旁正中丘脑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MRI特征及其病因诊断等资料进行分析:男性4例,女性5例;年龄26~80岁。首发表现为嗜睡2例,呼之不应、少言寡语1例,头晕、视物旋转2例,记忆力减退4例。临床诊断为双侧旁正中丘脑损害时昏迷5例,嗜睡1例,木僵样状态1例,记忆力下降2例。伴发异常眼征的4例,发热及脑膜刺激征1例。9例均在拟诊双侧旁正中丘脑损害时2d内行颅脑MRI检查,包括T1W、T2W与Flair成像,检查距首发中枢神经系统表现时间为3h~15d。结果: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例,可逆性缺氧性双侧旁正中丘脑损害综合征1例,不典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1例,单纯性双侧旁正中丘脑梗死3例,韦尼克脑病2例。MRI检查显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双侧旁正中丘脑伴发枕叶、颞叶及小脑半球、中脑损害;韦尼克脑病主要表现为双侧旁正中丘脑伴有尾状核头部、第Ⅳ脑室底、第Ⅲ脑室与中脑导水管周围脑组织对称性损害,其余病例仅表现为双侧旁正中丘脑损害。随访结果显示:2例死亡,1例意识程度严重低下,2例神经系统缺损症候部分好转,另4例分别在治疗2周~1年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颅脑MRI随访显示2例韦尼克脑病和1例可逆性缺氧性双侧旁正中丘脑损害综合征患者旁正中丘脑异常信号为可逆性,其余4例均为不可逆性损害。结论:急性双侧旁正中丘脑损害临床表现复杂,以脑血管疾病与代谢性疾患多见,MRI检查具有较大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前列腺癌患者血浆CRP、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血浆CRP、PSA、血红蛋白、行为状态(PS)评分及血清白蛋白与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有关,而ALP及年龄与预后无关.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CRP升高、血红蛋白降低及血清白蛋白降低是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CRP升高血红蛋白降低及血清白蛋白降低是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患者具备不良预后因素的数目越多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64.
对比剂肾病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放射诊断技术和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对比剂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由对比剂导致的肾病(contrast media-induced nephropathy,CIN)已成为继外科手术、低血压之后,医源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三大原因。CIN的发生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治疗费用。CIN的发生与许多因素相关,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使用对比剂时给予恰当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CIN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5.
三维测力系统的数据采集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海曙  杨子玖 《中国康复》1989,4(4):153-156
本文报道了配有信号调节放大器的三维测力系统的研制,该系统和一台Apple Ⅱ型计算机或一台长城0520型计算机(与IBMPC-XT兼容)相联接。文中先介绍测力系统,然后讨论测力平台和计算机之间的接口电路、数据采集的自动触发以及五道数据采集的编程。并提供了电路图和程序框图,最后,我们还提供了用Apple Ⅱ和长城0520计算机采集的跳远和步态分析的力对时间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66.
1 临床资料男性 ,6 5岁 ,因上腹部隐痛半年并渐进性消瘦于2 0 0 2年 7月 2 2日入住我院。查体 :重度贫血貌 ,消瘦 ,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腹软 ,肝脾肋下未及 ,右上腹有压痛 ,腹水症 (+ ) ,患者于 2个月前曾在外院体检发现距肛缘 6cm有一 3cm× 3cm直肠息肉 ,宽蒂 ,有分叶 ,病理活检报告为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 ,局部癌变 ,CT示腹主动脉旁有肿大淋巴结 ,诊断为直肠癌腹腔淋巴结转移 ,遂行电切直肠肿块 ,上腹部“转移性淋巴结”行X刀治疗。入院后行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降部管状狭窄 ,后壁见大溃疡 ,黏膜结节状隆起、水肿、糜烂 ,病理诊断为“十…  相似文献   
67.
“敛散同施”治外感迁延咳嗽验案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书玖 《光明中医》2009,24(9):1785-1785
外感咳嗽,多责之外邪犯肺,治以因势利导,宣肺气,祛外邪,冀肺气宣通,则咳自止.而临床多见外感咳嗽迁延,或因素体禀赋不足,肺脾气虚,感邪后正气无力抗争;或因治疗失当所致.笔者在临床遇数十例外感迁延咳嗽,治以"敛散同施",每每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故不揣简陋,将些许心得与同道探讨,恳请指正.  相似文献   
68.
中药生物技术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构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技术是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其在中药学领域的应用,将会对传统中药学的研究带来新的生机.文章从构建课程内容与知识体系,构建实验教学内容和体系,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教学内容等方面探讨构建中药生物技术教学内容及知识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MSCT检查时浅静脉结扎止血带的不同方法对深静脉显示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64例需进行下肢静脉MSCT检查的患者随机分组[A组(32例)行浅静脉全程结扎;B组(32例)行浅静脉半程结扎].测量下肢深静脉的显示范围、髂静脉水平管腔内的CT值,并对A、B两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28例,B组26例纳入本研究.A组显示下肢深静脉的范围为(651.2 ±47.3) mm;B组为(842.4 ±56.4) 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26,P<0.05).髂静脉水平管腔内CT值A组为(211.2±12.1) HU,B组为(228.8±6.9)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78,P<0.05).A、B两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Z=-2.672,P<0.05).结论 采用半程结扎浅静脉直接法进行MSCT检查时显示下肢深静脉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0.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42例PTM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25例临床查体未触及的PTMC经高分辨率甲状腺超声发现.19例行冰冻病理检查,其中14例经术中冰冻切片检查确诊;30例接受腺叶切除术,其中11例补充Ⅵ区淋巴结清扫,随访期间无复发.3例行甲状腺大部切除的多发病灶患者随访期间复发.对术后复发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为PTMC多灶性(P<0.05)和患侧甲状腺余留量(P<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起病隐匿,术前较难诊断.大多数临床未能触及的PTMC可经高分辨率超声检出并经术中冰冻切片确诊.手术为PTMC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颈侧区临床淋巴结阴性的PTMC患者施行腺叶切除加Ⅵ区淋巴结清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