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8篇 |
内科学 | 22篇 |
综合类 | 27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12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10篇 |
出版年
2013年 | 2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鸟苷环化酶CmRNA(GCC-mRNA)的表达对大肠癌微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1、制备微转移模型;2、收集周围血标本:大肠癌患者67例,正常人及良性胃肠道疾病患者20例。3、检测GCC—m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GCC—mRNA。结果1、微转移模型:微转移模型GCC—mRNA表达阳性率为85%;对照组正常人外周血20例中无一例阳性;大肠癌微转移模型标本及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显著(P〈0.001)。2、结肠癌:结肠癌GCC—mRNA表达阳性率为58%,良性胃肠道疾病为20%,正常人为0%.三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大肠癌患者有结肠外转移阳性率为72%;无转移阳性率为52%,二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3、GCC与CEA:GC—C与CEA总阳性率分别为58%与27%,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结论1、提示RT—PCR法检测GC—C诊断大肠癌微转移方法有希望用于诊断大肠癌微转移。2、提示GC—C有希望用于结肠癌患者微转移的诊断指标.且优于CEA。 相似文献
23.
小牛垂体提取液对人胃粘膜细胞原代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小牛垂体提取液199培养基及普通199培养基分别培养人胃粘膜细胞,在培养期间不同时间测定DNA合成(^3H-TDR渗入法),培养液PH(产酸),胃蛋白酶。结果表明,部分细胞贴壁生长,多数呈悬浮生长,细胞呈多角形或梭形,可见腺体样结构,分泌大量粘液。垂体培养基可维持培养24天,普通培养基16天,且增殖速度前者较快。^3H-TDR渗入法表明垂体培养基培养的细胞cpm值显著高于普通培养基(P〈 相似文献
24.
25.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四氯化碳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鼠离体肝细胞原代培养24 h,并利用CCl4造成急性肝细胞损伤模型,检定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肝细胞损伤的影响. 结果表明:HGF可显著降低中毒肝细胞及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物水平, 抑制肝细胞脂质过氧化, 并降低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 稳定质膜;显著促进中毒肝细胞RNA和DNA的合成;超微病理证实HGF能减轻CCl4对肝细胞质膜,染色质, 线粒体, 内质网及核蛋白体的损害. 相似文献
26.
改良Steel法建立人胃癌动物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改良Steel法建立人胃癌大鼠模型的研究结果。经阿糖胞苷预处理后的大鼠接受大剂量γ射线照射,然后皮下接种胃癌细胞,成功地建立了人胃癌动物模型,获得87.5%的成瘤率。移植瘤保持了原接种癌细胞的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生长抑素(SS)与胃食管癌的关系.方法本组95例,年龄78岁~24岁,男63例,女32例;胃癌43例,食管癌22例,正常对照组30例.血浆及粘膜中EGF和SS测定采用RIA法测定.结果①血浆(μg/L)和癌组织(μg/g)EGF含量在胃癌(3285±946和13533±3841)和食管癌(2861±1051和15070±2955)显著高于正常人(1047±46和5101±1770,P<001).②血浆(ng/L)和癌组织(ng/g)SS的含量在胃癌(1124±511和13018±3773)和食管癌(1787±531和4441±1326)显著低于正常人(2841±677和21746±5087,P<001).结论胃食管癌患者存在EGF和SS分泌异常,可能与癌肿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分析与解决PCR扩增肠癌组织p53基因时失败的问题,为如何解决PCR技术在科研应用中的问题提供一个实例,方法:经初步分析,将失败原因确定为DNA模板有问题,采用下列方法处理模板再进行PCR反应:用70%乙醇再清洗模板,用新标本重新提取模板,用PCR反应成功与失败的模板配成混合模板。比较PCR比较与失败所用模板的差异,寻找与证实失败的原因。结果:最终发现溶解DNA模板的TE缓冲液浓度不高,使P 相似文献
29.
E—cadherin和Calretin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良性与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cadherin和Calretin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良性与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5例胸腔积液,离心取脱落细胞行“标准化”处理后涂片,巴氏染色后进行常规细胞学诊断,采用第二代LAB-SA酶标法进行E-cadherin和Calretin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恶性积液E-cadherin染色阳性率为86.4%(19/22),良性积液为13.0%(3/23),且前者阳性强于后者;两组间染色阳性率及阳性强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诊断恶性积液的特异性为87.0%。良性积液Calretinin染色阳性率为95.7%(22/23),恶性积液为9.1%(2/22),且前者阳性程度强于后者;两组间染色阳性性率及阳性强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诊断良性积液的特异性为90.9%。两者联合检测对诊断良性与恶性积液的特异性均提高到100%。结论E-cadherin和Calretin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有良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30.
朱苏敏 黄光明 张发明 卢瑗瑗 季国忠 祝金泉 范志宁 浦福兴 ZHU Su-min HUANG Guang-ming ZHANG Fa-ming LU Yuan-yuan JI Guo-zhong ZHU Jin-quan FAN Zhi-ning PU Fu-xing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4):253-256,F0003
目的:探讨不同表型幽门螺杆菌(Hp)对Hp相关性胃炎和胃癌病变及其p53表达的影响。方法:对137例Hp(+)慢性胃炎(CG)、消化性溃疡及胃癌患者和34例Hp(-)患者用Western blot检测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尿素酶(Urease)及其亚型。评价Hp(+)CG中慢性炎症(CI)、多形核活动性(PA)、Hp定植密度(DH)的组织学等级。用免疫组化检测p53表达,以H-score方法评价。结果:①Hp128ku CagA、116ku CagA、95ku VacA、91ku VacA、30ku UreA表达在轻度CI组的比例低于中、重度CI组(P均〈0.05),95ku VacA、91ku VacA和30ku UreA表达在无PA组的比例低于有PA组(P均〈0.05)。②Hp(+)组P53 Hscore均高于Hp(-)CG组(P=0.002)。在Hp+CG中,中重度CI组P53 Hscore均高于轻度组(P=0.025),而在Hp(-)CG组中,差异无显著性。③Hp+胃癌中,未发现任何独立表型与CG和胃癌的53 Hscore有关(P〉0.05)。结论:Hp多种毒力因子对胃黏膜CI程度加重、PA的发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Hp感染及DH增加均促进p53表达无关;未见Hp任何独立表型与53表达有关,提示Hp可能通过多种毒力因素及此研究未提及的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促进p53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