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6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92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03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81篇
内科学   123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81篇
外科学   173篇
综合类   572篇
预防医学   240篇
眼科学   50篇
药学   173篇
  7篇
中国医学   200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目的:探讨检测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及心肌酶谱在急性期与恢复期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MPP患儿在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sICAM-1及心肌酶谱的水平,同时与60例健康体检儿的相应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MPP患儿急性期血清sICAM-1、心肌酶谱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②MPP患儿恢复期血清sICAM-1、心肌酶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60例MPP患儿急性期出现心肌酶异常(生化指标1项以上升高)48例,占80.00%。其中乳酸脱氢酶增高29例,占48.33%;磷酸肌酸激酶增高21例,占35.00%;门冬氨酸转氨酶增高17例,占28.33%;肌酸激酶同工酶增高12例,占20.00%;④急性期心肌酶异常的48例MPP患儿血清sICAM-1水平均高于心肌酶正常的12例MPP患儿(P<0.01)。结论:MPP患儿急性期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损害,急性期存在心肌损害的MPP患儿血清sICAM-1水平明显增高,故急性期联合检测血清sICAM-1及心肌酶谱的水平有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MPP患儿的心肌损害,及时加用营养心肌的药物,以免引起心肌的永久性损害。  相似文献   
122.
目的制备头孢氨苄胃漂浮缓释片,并考察其漂浮延迟时间及体外药物释放度。方法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制备头孢氨苄胃漂浮缓释片,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筛选得到影响头孢氨苄胃漂浮缓释片体外漂浮延迟时间、漂浮时间和释放度的关键性辅料用量范围,最终以羟丙甲纤维素(HPMC K15M)用量、碳酸氢钠用量以及压片主压力作为考察因素,以头孢氨苄胃漂浮缓释片的漂浮延迟时间和1,4和8 h时间点的药物释放度作为评价指标,通过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得到头孢氨苄胃漂浮缓释片处方设计空间,并在设计空间任取一点连续制备3批头孢氨苄胃漂浮缓释片,评价其漂浮延迟时间及体外释放度。结果优化得到头孢氨苄胃漂浮缓释片的处方设计空间,每片HPMC K15M用量为260 mg,碳酸氢钠用量为60 mg,压片主压力为8 kN,制备的头孢氨苄胃漂浮缓释片漂浮延迟时间仅为12.1±0.5 min,在12 h内药物释放平缓,无药物突释。结论通过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得到的头孢氨苄胃漂浮缓释片处方,漂浮延迟时间较短,12 h维持漂浮状态,药物释放平稳。  相似文献   
123.
目的考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Mumps and Japanese Encephalitis Combined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M-JEV)的稳定性。方法将M-M-JEV,37℃放置7d,检测病毒滴度;2-8℃放置0-25个月,检测外观、水分、病毒滴度、安全试验、异常毒性,0月和18个月时进行全检;(-30±2)℃放置0-30个月,检测外观、水分、病毒滴度、安全试验、异常毒性,0月、18个月、30个月时进行全检。结果所有检测结果,均符合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麻疹减毒活疫苗、流腮减毒活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的质量标准。结论 M-M-JEV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瑞舒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选择青海省人民医院自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CHF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利尿剂、硝酸盐类和ACEI的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d)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达到92.5%;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72.5%,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心功能指标参数:LADD、LVESD和LVEF分别为(28.2±4.7)、(35.3±5.7)、(44.9±8.3)m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CHF的效果明显,能显著改善并稳定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急性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10月因急性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就诊于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及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对照组54例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1%,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手术治疗急性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126.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安宁疗护作为提高临终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保障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需求不断增加。安宁疗护需要复合型人才,通识教育可提升人们对安宁疗护的认知和理解,使更多的人了解、接纳并参与安宁疗护。随着安宁疗护知识和技术的进步,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此,急需创新安宁疗护教育策略。通过分析目前中国安宁疗护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安宁疗护通识创新教育体系和评价体系、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促进学员群体多元化、加强社会公众安宁疗护知识普及等方面提出安宁疗护通识创新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7.
摘要: 目的 采用骨小梁分数 (TBS) 这种新型的骨微结构评价指标,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骨小梁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回顾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 2014 年 1 月—2016 年 3 月收治的中老年患者 253 例, 根据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组 (服用他汀类药物 1 年以上) 90 例和对照组 (从未服用过他汀类药物) 163 例。观察 2 组血清三酰甘油、 总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碱性磷酸酶、 空腹血糖等生化指标及 25 羟维生素 D 水平。双能 X 线骨密度仪 (DXA) 检测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 TBS iNsight ®软件分析腰椎 DXA 图像得出 TBS 值。结果 他汀组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 而 2 组其他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他汀组较对照组具有更高的腰椎 BMD (g/cm2 : 1.04±0.19 vs. 0.96±0.14, P<0.01) 及 TBS (1.31± 0.09 vs. 1.26±0.09, P<0.01), 但 2 组股骨颈 BMD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使用可以提高中老年人群腰椎骨密度, 并改善骨小梁微结构。  相似文献   
128.
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是我国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最主要形式,研究其利用现状对于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和控制卫生费用上涨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省域的视角出发,运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分析我国居民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的特征,以期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9.
今夏,你可以像比利弗山庄的明星们一样华丽低调,也可以如粉红小妇人般甜美到秀色可餐,或者,在暖洋洋的阳光下凝一抹清凉的薄荷绿,在大地的暖褐色中双颊泛起潮红。  相似文献   
130.
由于妇科炎症发病率的不断提高,异位妊娠发病率明显增加,临床上对需保留生育能力的患者,如何选择药物及最佳治疗方案是一个重要问题.我院收治126例异位妊娠患者,年龄为22~41岁,平均29.8岁;病程停经38~76天,平均51.3天;轻微下腹痛或伴有肛门下坠感,或剧烈腹痛后转为持续性下腹胀痛.将126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3种治疗方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1997年2月2000年2月,将住院确诊为异位妊娠并符合药物治疗条件的患者126例,随机分成A、B、C3组,3组对象的年龄、孕周、孕次、产次及基本条件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性.A组42例,B组30例,C组54例. 保守治疗条件:1)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腹腔内出血表现.2)B超检查:异位妊娠包块直径≤5.0 cm.3)肝、肾功能均正常.4)血β-hcG值<6 000Iu/L或≥6 000Iu/L,而患者有药物保守治疗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