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0篇 |
内科学 | 19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32篇 |
综合类 | 55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18篇 |
中国医学 | 15篇 |
肿瘤学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2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发病年龄、病程关系的超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与发病年龄、病程的关系。方法:本对100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行回顾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根据其回声表现分为扁平斑块、软斑软,混合斑块、硬斑块。结果:40一49岁年龄组均为扁平斑块或软斑块;50一59岁组检出混合斑块;60一69岁组检出硬斑块;70岁以上组则以混合斑块、硬斑块多见。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与发病年龄、病程呈正相关。(1)动脉管壁随发病年龄的增长而呈渐近性增厚;(2)斑块的性质随发病年龄、病程的递增而由扁平斑块、软斑块→混合斑块→硬斑块演变。单纯内膜-中层增厚及扁平软斑块可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而混合斑块、硬斑块则为中、晚期表现。 相似文献
92.
93.
94.
调脂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采用超声血管成像技术观察中药调脂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方法:选经超声检查发现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软斑块患者5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服用调脂胶囊,对照组20例,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疗程6个月。每3个月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最大厚度(Tmax),斑块最大面积(Smax)及斑块数量(N)。结果:治疗组用药前后IMT、Tmax明显变薄,Smax明显缩小,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调脂胶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肯定,超声血管检测技术无创、简便、直观、重复性强,可作为研究各种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5.
96.
目的利用已构建成功的、在人胰腺癌细胞株CFPAC-1中稳定抑制细胞分裂周期25同源体B(CDC2582)的重组慢病毒,建立CDC2582表达降低的细胞株,以研究该基因的作用.方法将产生CDC2582小干扰RNA(siRNA)分子的、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慢病毒感染CFPAC-1细胞后,用流式细胞仪筛选稳定表达的细胞株.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对细胞中CDC258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应用MTT法、流式细胞仪、平板克隆形成和Transwell小室法分别检测其对细胞增殖、周期、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和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CDC2582 siRNA显著下调CFPAC-1细胞中CDC2582的表达,所构建的重组慢病毒导入的siRNA有较高的沉默效率,CFPAC-1细胞的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以及迁移侵袭能力显著增强,细胞周期无明显改变.结论 CDC2582基因可显著影响胰腺癌CFPAC-1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和迁移能力,为利用CDC2582所介导的信号通路进行肿瘤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马钱子对湿热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9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95例。常规西药用药方法:(1)慢作用抗风湿:来氟米特10 mg/次,2次/日,口服;甲氨蝶呤10 mg/次,1次/周,口服;叶酸片10 mg/次,1次/周,口服。(2)抗炎镇痛:洛索洛芬,60 mg/次,2次/日,口服,按需服用。对照组给予上述西药,以及木瓜风湿丸5 g/次,3次/日,饭后服。治疗组所用西药与对照组相同,并给予木瓜风湿丸5 g/次,2次/日,早饭、中饭后服用;晚上睡前服用马钱子木瓜丸5 g。各组每个月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疗程为12周,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对照组脱落5例,治疗组脱落4例,两组完成疗程的病例各为90、91例,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ACR20、ACR50均升高(P <0.05)。两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 相似文献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