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8篇
中国医学   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研究来氟米特(LEF)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相关肾损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排除药物等继发因素,经临床及肾活检确诊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本身相关的肾损害患者4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来氟米特+糖皮质激素)和对照组19例(糖皮质激素)。观察治疗12周后两组相关生化指标、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2周后实验组、对照组疗效比较:实验组完全缓解8例(33.33%),显效4例(16.67%),有效5例(20.83%),无效7例(29.17%),总有效17例(70.83%);对照组完全缓解2例(10.53%),显效4例(21.05%),有效3例(15.79%),无效10例(52.63%),总有效9例(47.37%)。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肾损害近期降尿蛋白疗效显著,肾功能稳定,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2.
中药配方颗粒是传统中药饮片的传承与发展。农药残留是中药饮片质量安全的主要危害因子之一,也是主要风险来源。因此,以中药饮片为原料制备的中药配方颗粒,同样存在农药残留风险。目前,《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了药材、饮片中部分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使部分禁用农药监督抽检有标可依,而中药配方颗粒由于样品基质的差异,虽能参照《中国药典》中的检测方法,但专属性不强。因此,亟需对中药配方颗粒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评估其风险等级,制定专属性标准。本文分析了中药配方颗粒中农药残留控制现状与面临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中药配方颗粒中农药残留控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3.
患者,男36岁。因突发头痛、呕吐4日伴抽搐2次,于1987年4月20日急诊入院。患者于1984年12月因皮肤粘膜色素沉着经外医院确诊为阿狄森病,并予泼尼松替代治疗二年,病情好转稳定。1986年12月在该院行胎儿肾上腺皮质移植,术后多次复查血皮质醇均偏低,遂加服泼尼松每日5mg维持。既往有“肺结核”史,无肾炎、高血压史。无高血压家族史。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链脲佐菌素(ST Z)所致糖尿病大鼠胃运动改变,探讨墨蝶呤(S EP)对雌性糖尿病大鼠胃排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6组,观察血糖、体质量、胃排空率,采用电场刺激测定胃平滑肌条舒张反应,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胃一氧化氮合酶(nNOS)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较,糖尿病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F=4.16,q=3 2.7,P〈0 0.1),血糖明显升高(F=59 4.8,q=12 9.1,P〈0.01),胃排空率显著降低(F=25.59,q=10.80,P〈0.01);给予S EP灌胃后,糖尿病大鼠胃排空率显著升高(q=8.68,P〈0.01)。与正常大鼠相比较,电刺激平滑肌条可使糖尿病大鼠胃平滑肌条舒张作用明显减弱(F=40.17,q=12.52,P〈0.01);给予S EP灌胃后,电刺激平滑肌条可使糖尿病大鼠胃平滑肌条舒张作用显著增强(q=7.33,P〈0 0.1)。糖尿病大鼠胃组织n NOS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大鼠显著降低(F=13 3.2,q=6.96,P〈0.01);给予SEP灌胃后,大鼠n NO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接近正常水平(q=7 3.4,P〈0.01)。结论 SEP可加速糖尿病大鼠胃排空,并增加胃nNOS蛋白表达。对于女性糖尿病胃轻瘫病人,SEP治疗可能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5.
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研究文献,归纳总结了牡丹籽及其榨油废弃物籽皮、籽粕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以期对牡丹籽及其榨油废弃物籽皮、籽粕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体质量指数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选择接受检测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91例,根据其体质量指数(BMI)将其分为两组,BMI≥24 kg/m2为肥胖组(n=48),BMI<24 kg/m2为正常组(n=43),两组均使用睡眠呼吸监测进行监测。统计两组患者病情轻度、中度及重度所占比例;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暂停次数、低通气次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BMI;比较两组患者氧饱和度以及睡眠结构。并对患者BMI与其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肥胖组中/重度患者占比明显高于正常组中/重度患者,且肥胖组呼吸暂停次数、低通气次数、AHI及BMI均明显高于正常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肥胖组最低血氧饱和度及平均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低于正常组患者,低于90%的血氧占整夜睡眠的百分比则明显高于正常组患者(P<0.05);两组S1期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肥胖组非快速动眼睡眠期明显延长,而S2<...  相似文献   
27.
老年痴呆症的药物治疗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年性痴呆,又称老年呆病,是以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活动能力下降甚至丧失为特征的老年常发疾病,是以老年斑(senile plaque,SP)、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和广泛的神经元缺乏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进行性大脑退行性变性疾病。根据其病因主要分为脑变性疾病引起的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Alzheimer disease,AD)、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Vascular disease,VD)、混合型痴呆三大类^[1],其中50%-60%为阿尔茨海默病,  相似文献   
28.
雪松松针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雪松Cedrus deodara松针中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对其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雪松松针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5′-二甲氧基杨梅素-3-O-(6″-O-乙酰基)-α-D-吡喃葡萄糖苷[3′,5′-dimethoxymyricetin-3-O-(6′′-O-acetyl)-α-D-glucopyranoside,1]、杨梅素(myricetin,2)、2R,3R-二氢杨梅素(2R,3R-dihydromyricetin,3)、槲皮素(quercetin,4)、2R,3R-二氢槲皮素(2R,3R-dihydroquercetin,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雪松酮A(cedrusone A),化合物2~5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针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9.
目的:建立关黄柏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收集具有代表性的10批关黄柏饮片,参照标准,制备标准汤剂。以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为定量检测指标,计算二者平均转移率与出膏率,并建立其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结果:对10批关黄柏饮片标准汤剂进行含量测定,指标成分的平均转移率为51.3%~65.9%,出膏率为17.3%~20.4%;并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12版)进行分析,标定了10个共有峰,确认了其中3个峰,分别为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5。结论:建立了系统评价关黄柏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可为源于关黄柏水煎液的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研究糙叶败酱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糙叶败酱水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7α-甲氧基莫罗苷(1)、7β-甲氧基莫罗苷(2)、1-辛醇(3)、2,3-壬烯烃(4)、lariciresinol(5)、Jatamanin J(6)、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7)、黄花败酱醇(8)、Jatamanin A(9)、Scabroside A(10)、十六烷酸-α-单甘油酯(11)。结论 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4为首次从败酱科败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