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91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脊髓急性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时相和空间分布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脊髓急性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及其时相和空间特点。方法 大鼠脊髓(T8,9)经中度压迫损伤后,分别在30min、2h、4h、8h、24h、48h、72h、7d、14d、和21d处死取材(n=4)。应用HE、Nissl染色及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对脊髓组织进行标记。结果 损伤4h后,在损伤段及邻近段可见末端标记阳性神经细胞,损伤段灰质中阳性细胞数8h达高峰,24h白质中阳性胶质细胞数量达高峰。相邻节段阳性细胞数量在72h达高峰。阳性细胞以白质中胶质细胞为主,主要分布于相邻节段。结论 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是继发损伤期的重要病理变化,并有其时相和空间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62.
PCB系统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PCB系统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颈前路椎间盘切除、PCB系统置入融合术,术后进行5-17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结果:术后症状消失,神经功能恢复者7例,症状显著缓解,神经功能显著恢复者4例,优良率92%(11/12)。术后6个月椎间植骨融合率100%。钢板和螺丝钉无松动和断裂现象。结论:应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PCB系统置入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可提供术后即刻稳定,恢复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生理前凸、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颈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对6例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患者行颈前路植骨融合,Zephir颈前路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术后进行10~18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结果 术后症状明显恢复。全部病例颈椎生理前凸维持良好,C2椎弓骨折线模糊。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100%。无内固定系统松动和断裂现象存在。结论 应用颈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具有可获得术后上颈椎即刻稳定,防止植骨块移位,无须行石膏固定,维持颈椎生理前凸,促进骨折愈合和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4.
青少年重度脊柱侧凸前后路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少年重度脊柱侧凸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青少年重度脊柱侧凸(侧凸角度(Cobb’s法)80°~130°,平均88°。)患者采用脊柱前路松解,后路矫正、固定的方法治疗。结果本组经随访13月~5年3月,平均2年1月,术后侧凸矫正55°~95°,平均57°。结论青少年重度脊柱侧凸采用前后路手术治疗可取得明显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5.
脊髓栓系综合征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栓系综合征术后并发症分析石志才贾连顺李家顺袁文倪斌脊髓栓系综合征是相对少见的脊柱脊髓疾患。如不及时治疗,将产生无法挽救的后果。外科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并发症是影响其疗效的重要原因之一。1临床资料我院自1981年8月至1996年7月手术治...  相似文献   
66.
腰椎小关节囊切除治疗慢性腰痛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腰椎小关节在退变性腰椎疾患中的病理演变和致病机理; 观察小关节囊切除对腰痛的影响。方法: 将516例退变性腰椎疾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258例, 分别采取不同方式处理腰椎小关节突。分别于术后观察腰椎活动度, 随访腰痛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腰椎活动度无显著差异(P>0 .05)。实验组腰痛完全消失172例, 明显缓解64例, 无变化16例, 术后腰痛加重6例。对照组腰痛完全消失114例, 明显缓解108例, 无变化28例, 加重8例。两者有显著差异(P<0. 05)。结论: 腰痛与腰椎小关节病变有明显关系, 术中切除小关节囊有利于减轻或缓解术后腰痛。  相似文献   
67.
我院1993年9月1997年2月共收治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39例(男407例、女332例)。其中因脊髓型颈椎病所致男性性功能障碍者17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7例,均为男性,年龄39~54岁,平均年龄45.7岁。病程1~4年,平均2.5年。主...  相似文献   
68.
神经电生理技术在脊髓栓系综合征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cordsyndrome ,TCS)是由于各种后天和先天原因牵拉圆锥,造成脊髓传导束以及低位中枢病变,并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的症候群[1,2 ] 。临床上相对少见,儿童发病率较高。其病因包括终丝粗大,腰骶管内肿瘤,腰骶椎及腰骶髓畸形等病理因素(原发性TCS)以及脊髓脊膜膨出或其他腰骶椎手术后导致脊髓粘连(继发性TCS)使圆锥受牵拉。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主要在于受牵拉部分的神经组织在代谢和生理方面发生改变,造成脊髓传导束和(或)低位中枢病变,从而产生感觉、运动以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多种表现。TCS治疗的唯一手段是手术…  相似文献   
69.
单节段与双节段Cage颈椎前路植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颈椎前路单节段与双节段螺柱状Cage植入后的影像学及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选择单节段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6 7例 ,双节段患者 4 2例。对比两组间术后临床结果及放射学测量结果。结果 单节段与双节段Cage颈椎前路植入均具有良好的即时稳定性 ,在术后 3月内均能够获得骨性融合 ,神经功能评价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远期放射学测量显示颈椎力线与术中力线是否纠正有关 ,与节段多少无关。结论 双节段减压Cage植入具有良好的疗效 ,可以替代椎体次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70.
目的:在行腰椎管减压融合的手术中,置入Wallis棘突间稳定系统,分析其缓解邻近节段腰椎退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采用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25-60岁),其中20例患者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同时于具有退变趋势的邻近节段置入棘突间稳定系统Wallis固定(试验组),其余20例单纯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对照组)。分别于置入后1个月、3年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的JOA评分和目测类比评分(VAS),同时测量并计算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和椎管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4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5年,平均3.6年。40侧患者伤口均I类甲级愈合,术后疼痛情况均较术前缓解。两组患者置入后1个月JOA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JOA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椎管面积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术后3年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椎管面积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结论:两种术式即刻效果无差异,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此效果主要依赖于手术有效的减压。试验组中期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主要是棘突间稳定系统Wallis发挥良好的生物学作用,有效减缓了因腰椎融合术导致的邻近节段的加速退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