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8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对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溶栓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伴有导管血栓形成3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12例患者采用尿激酶浓度20 000μ/ml联合常规肝素25 mg/ml封管,B组104例采用尿激酶浓度5000μ/ml联合肝素25 mg/ml封管,对照组C组96例单独采用肝素25 mg/ml封管,观察3组患者血流量、导管再通率及溶栓前后PT,APTT指标。结果:3组导管再通率和血流量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溶栓前后PT,APT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操作严格规范下,采用5000~20 000μ/ml尿激酶浓度联合常规肝素25 mg/ml混合液封管,均能对中心静脉导管因血栓形成导致血流不畅有较好的溶栓作用,是处理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袖式肺叶切除后切缘阳性(显微镜下可见细胞)的原因、分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4月~2013年10月接受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的178例患者(男156例,女22例,年龄19~76岁,切缘阳性18例)的生存率,分析手术性质(切缘阴性、切缘阳性),切缘阳性的种类(切缘阳性、切缘周围组织阳性)、病理类型(鳞状细胞癌、非鳞状细胞癌),术后病理分期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中位生存期为112个月,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9.7%和56.6%。切缘阳性组与切缘阴性组相比,支气管吻合口局部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17%vs 12%,P>0.05),纵隔淋巴结转移(N2)比率显著升高(56%vs 14%,P<0.01),ⅢA期患者比率显著升高(78%vs 35%,P<0.01),5年生存率显著降低(18%vs 60%,P<0.01)。5年生存率在Ⅰ、Ⅱ、ⅢA期患者中分别为81.8%,68.8%,34.4%。多因素分析仅提示高龄和IIIA期为影响5年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论:切缘阳性组长期生存率低的直接原因是病变分期更晚,纵隔淋巴结转移比率更高,而非切缘阳性导致的支气管局部肿瘤复发。术后经放、化疗和气管镜下冷冻综合治疗后,部分患者可以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83.
目的采用FQ-PCR溶解曲线技术分析临床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细胞TRAV和TRBV基因各家族的CDR3谱系特征。方法提取4例健康志愿者和15例临床白血病患者PBMC中mRNA,逆转录成cDNA,FQ-PCR扩增32个TRAV基因和24个TRBV基因家族的CDR3区,FQ—PCR溶解曲线技术分析CDR3谱系特征,并测序分析单克隆家族CDR3区氨基酸序列的组成。结果4例健康志愿者PBMC中(α/βT细胞的CDR3谱系FQ-PCR溶解曲线峰型图,均表现为多峰图;而15例白血病患者PBMC中α/βT细胞CDR3谱系FQ—PCR溶解曲线峰型图,多数患者出现寡或偏峰型图、低或无峰型图、典型的单峰型图;不同白血病患者异常峰的频率不一致;单峰型图TRAV和TRBVPCR产物基因测序,未发现不同患者存在完全相同的CDR3区。结论FQ-PCR溶解曲线技术能很好的分析白血病患者PBMC中TCRα/βCDR3谱系的单、寡、多克隆性增殖;非T细胞白血病患者PBMC中TCRα/βCDR3的单峰(或寡峰)家族T细胞,可能来源于机体对肿瘤应答的T细胞,而在T细胞白血病患者,可能为肿瘤T细胞或机体抗肿瘤T细胞。本实验可为进一步研究白血病的免疫应答机制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可切除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的转移规律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和位置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于我院胸外科行根治性肺叶切除的335例NSCL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5例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的为第7组、第4组.右肺上叶与右肺中、下叶NSCLC相比更容易发生上纵隔淋巴结转移(P<0.01).T1期上叶NSCLC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几率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发生N2组淋巴结转移几率显著高于鳞癌(P<0.01).高分化NSCLC发生N2组淋巴结转移几率显著低于中、低分化NSCLC (P<0.05).结论:NSCLC的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与肿瘤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原发肿瘤大小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5.
B超监视下双子宫畸形人工流产5例050000河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李瑞珍,石彬双子宫畸形常无明显临床症状而不易被发现,人工流产时易漏吸且操作困难。在B超监视下行人工流产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现将我院门诊收治的双子宫畸形5例报告如下。1资料19...  相似文献   
86.
从1987年Cooper等报道肺移植成功,目前世界肺移植已近2万例。国外患者随访1年生存率90%以上,5年生存率达50%,我国肺移植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步,我们报告的是近2年我院的3例单肺移植。  相似文献   
87.
气管、支气管肿瘤的冷冻外科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索和推广一种新的治疗中晚期气管、支气管肿瘤的微创手术方法。方法 :在全麻和硬质支气管镜辅助下 ,对 2 8例中晚期气管、支气管肿瘤的非手术患者进行了气管内冷冻外科治疗。其中中心型肺癌 2 6例、支气管类癌 1例、支气管内肉芽组织增生 1例。对照观察术前、术后自觉症状及肺功能情况。结果 :自觉症状明显改善 ,改善率 :咳嗽为 6 4 .3%、呼吸困难 71.4 %、咯血 93.7%、胸痛 6 2 .5 %。肺功能也明显改善 :平均 1秒钟用力呼气量从 1.2 3L提高到 1.5 6L(P <0 .0 1) ,平均用力肺活量从 1.89L提高到 2 .12L(P <0 .0 5 )。无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 :气管、支气管冷冻外科治疗可以迅速控制和缓解不能手术患者的自觉症状、改善肺功能 ,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8.
目的 初步探讨聚丙烯网片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手术重建盆底功能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妇科2007年7月-2008年2月因盆底功能障碍应用聚丙烯网片进行全盆底重建患者18例,年龄50~71岁,平均(59.92±7.33)岁.阴道前壁膨出18例,子宫脱垂11例,阴道后壁膨出14例,阴道残端膨出7例.其中7例既往有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壁和(或)后壁修补术史.结果 18例患者总手术时间平均为(150.0±42.1)min(100~225 min),其中放置补片的时间平均21.3 min.术中出血平均(255.6±97.9)mL(100~500 mL),术中未发生周围脏器及重要血管神经的穿刺损伤.住院时间(7.61±1.3)d(6~11 d).平均随访(14.3±2.3)个月(11~18个月),除1例阴道顶端Ⅰ度膨出复发,2例网片暴露和1例患者诉术后性生活不适外,其他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聚丙烯网片在女性盆底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简单,短期随访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9.
食管癌在我国是常见病.是指原发于食管黏膜的癌症病变。以食管鳞状细胞癌居多.发病率居全世界恶性肿瘤的第6位。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死亡率居第4位(17.38/10万).但居世界第一。近年来.虽然肿瘤诊断、治疗等方面已取得许多进展.但食管癌的预后却很差.总的5年生存率在10%~20%.其中50%患者  相似文献   
90.
雌、孕激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雌二醇 (E2 )、孕酮 (P)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 ,免疫组化方法 ,测定其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的表达 ;不同浓度的E2 、P和E2 +P作用于HeLa细胞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观测HeLa细胞的增殖 ;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内bcl 2蛋白的表达 ;光学、电子显微镜检测其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HeLa细胞PR表达明显高于ER(P <0 .0 1)。E2 对HeLa细胞有明显促生长作用 (P <0 .0 1) ,P和E2 +P对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P <0 .0 1) ,增殖抑制率与浓度呈正相关 (P <0 .0 5 )。FCM显示E2 组细胞周期S期比例上升 ,凋亡率下降 ,细胞内bcl 2蛋白表达上升 ;P组和E2 +P组G0 /G1期细胞比例上升 ,S期细胞比例下降 ,凋亡率上升 ,细胞内bcl 2蛋白表达下降 (P <0 .0 1)。光镜和电镜可见E2 组细胞生长良好 ,P组和E2 +P组可见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论 :E2 对宫颈癌HeLa细胞具有促进增殖、抗凋亡作用 ;P则抑制HeLa细胞增殖 ,并诱导其凋亡 ;E2 +P显示了抑制增殖、诱导凋亡的增强作用。足量的P可拮抗E2 对宫颈癌细胞的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