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目的:研究应变量不同的两种机械力对PFD与非PFD患者的骶韧带成纤维细胞细胞骨架形态影响及骨架相关蛋白vimentin与α-actintin表达的调节。方法:以12例POP患者的骶韧带为病例组,以同期(非POP)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全切的15例患者为对照组,对骶韧带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细胞鉴定。采用Flexcercell4000柔性基底拉伸加载系统对实验对象进行加载,观察不同机械力对两组成纤维细胞骨架中vimentin的影响,同时考察受力前后骨架相关蛋白α-actintin表达含量的变化。结果:在机械力作用下骶韧带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及排列方式变化,随着受力时间的延长形态由原来的多形性成为单一的长梭形,排列方向趋于规则并垂直于最大应变方向,以24 h最明显。结论:机械力在PFD盆底组织细胞骨架的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机械力在PFD的发病机制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
<正>输卵管性不孕(IF)的发生率约占女性不孕的25%~35%[1]。随着性传播疾病(STDs)、宫内感染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的升高,以及人工流产率的升高,罹患IF的相对人数和绝对人数均呈上升趋势[2]。本文将对IF的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予以综  相似文献   
53.
共行胸腔镜外科手术28例。其中肺大泡切除修补12例,肺部周围性肿物楔形切除7例,原因不明胸腔积液活检4例,纵隔神经纤维瘤切除1例,结节病3例,脓购包裹性积液1例。取得了满意效果。胸腔镜外科手术创伤小,疼痛轻,对心肺功能影响小,有推广运用价值。本文对手术指征及应用体会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4.
总结7例同种异体单肺移植资料的移植方案、肺保存及移植后管理监测情况。7例同种异体单肺移植患者中特发性肺纤维化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2例,双侧矽肺、肺气肿1例,双肺结核右毁损肺1例。7例供体均为脑死亡者,供肺均采用Euro-Colins液或低钾右旋糖酐液灌注并良好保存。受体与供体血型匹配,5例患者行右侧单肺移植,2例行左侧单肺移植。肺支气管、肺动脉为端端吻合,肺静脉为心房-心房吻合。移植前后均常规应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肺移植后进行全面指标监测,包括心肺功能、抗生素使用及免疫抑制药物的调整。7例患者均未出现支气管、肺动静脉吻合口并发症。5例移植后2个月内死亡,1例存活近1年,另1例存活近2年。死亡者中4例死于肺感染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多曲霉菌感染致严重肺出血。6例移植后出现排斥反应,其中1例出现3次。肺移植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供肺的选择和保存、肺移植操作以及移植前后的管理已逐渐成熟,移植前心肺功能差者、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同时合并严重感染者病死率仍很高。  相似文献   
55.
目的建立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法检测60Co-γ射线辐照中药材。方法以杜仲、金银花、黑骨藤为对象,探究在吸收剂量范围0、1、3、5、7、9、12 kGy下经60Co-γ射线辐照后ESR波谱特征,以及ESR波谱峰信号强度与吸收剂量、微波功率、贮藏时间的关系。结果各药材经过不同剂量辐照后,ESR波谱峰信号强度与吸收剂量均呈二次项关系增长,微波功率对信号强度有一定影响,贮藏时间对信号强度的影响较大。结论本研究能为ESR在辐照中药材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阴道斜隔综合征(oblique vaginal septum syndrome,OVSS)是指双子宫、双宫颈、一侧阴道完全或不完全闭锁的先天性畸形,发生率在0.1%~3.8%[1],多伴阴道闭锁侧泌尿系畸形,以肾缺如多见。此病多以斜隔侧经血潴留就诊,一般双侧子宫及宫颈发育完整。我院2010年3~4月连续收治2例OVSS合并患侧宫颈发育不全,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骶骨阴道固定术(LSC)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LSC手术的患者7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解剖和功能的恢复及并发症。采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PFDI-20)及盆底疾病生活质量影响问卷短表(PFIQ-7)及性生活质量问卷(PISQ-12)随访。结果:7例患者客观治愈率为100.0%,主观治愈率71.4%。平均手术时间208.57±35.20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168.57±76.54ml,平均随访时间17.29±9.69月。按POP-Q分期,C点术前为+4.14±3.02cm,术后12月减小为-8.92±0.67cm,PFDI-20、PFIQ-7和PISQ-12评分术前分别为111.43±22.72分、101.71±10.27分、31.71±7.67分,术后12月分别为16.14±3.67分、16.57±4.16分、56.14±12.08分,各指标术前、术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下骶骨阴道固定术能够较好地恢复阴道轴和保持足够的阴道长度,性生活满意,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中盆腔脱垂成功率高、疗效肯定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58.
0 引言 随着肿瘤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的阐明,一些肿瘤细胞特有的分子靶点已成为肿瘤显像或筛选特效抗癌药物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59.
背景与目的 目前对pIII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法尚不一致.本研究旨在评价不同 影响因素与pIIIa/N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4年5月13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 者经以外科干预为主的综合治疗后的无瘤生存期和5年生存率.研究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跳跃转移、淋巴结转移 站数、手术类型、病理分型、辅助治疗等.应用SPSS 16.0软件统计生存率.结果 133例pIIIa/N2期入组患者总的5年 生存率为32.33%,单站淋巴结转移亚组与多站淋巴结转移亚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9.62%和27.50%;临床N0-1分期 (cN0-1)亚组与临床N2分期(cN2)亚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7.78%和20.93%.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站数 (P=0.013, OR=0.490, 95%CI: 0.427-0.781)及cN0-1(P=0.009, OR=0.607, 95%CI: 0.372-0.992)与N2患者预后呈正相关. 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的cN分期、淋巴结转移站数目与pIIIa/N2期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在严格入组条件下,可以对 选择性pIIIa/N2患者进行以外科治疗为主、联合辅助治疗的综合治疗,并可获得较满意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和亚肺叶切除在T1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直径≤3 cm)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78例T1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60.7 ± 10.4)岁。其中亚肺叶切除61例(楔形切除35例,肺段切除26例),肺叶切除217例。腺癌占81.7%,鳞癌占12.9%,其他占5.4%;高分化癌占8.6%,中分化癌占27.0%,低分化癌占20.5%,不能确定占43.9%。在腺癌中,浸润前病变占4.0%,微浸润腺癌占7.5%,浸润性腺癌占88.5%。T1N0M0占86.7%,T1N1M0占1.1%,T1N2M0占12.2%。 结果与肺叶切除组比较,亚肺叶切除组患者年龄较大、手术时间较短、病变≤2 cm的比例较高,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496,P=0.009;t=8.082,P=0.029;χ2=2.105,P=0.002)。但两组间在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以及手术方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65,P=0.713;t=2.12,P=0.085;χ2=0.399,P=0.274;χ2=0.438,P=0.490)。对于T1N0M0的NSCLC患者,亚肺叶和肺叶切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3.9%和8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3)。亚肺叶切除组内分析显示:楔形切除组和肺段切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9.4%和7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9)。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有年龄和纵隔淋巴结转移N2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HR=1.07,P=0.048;HR=5.56,P=0.011)。亚肺叶切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肺叶切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38,P=0.552)。 结论对于T1N0M0的NSCLC患者,亚肺叶切除虽然不可能完全替代肺叶切除手术,但是对于肺功能储备较差的老年患者可能逐渐成为主流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