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6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8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天然产物中先导化合物的快速发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研究的历史表明,天然产物是新药发现的重要来源,提高天然产物的研究水平,提高从天然产物中发现先导化合物或药物的效率,需要技术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改进。本文根据应用现代天然产物分离提取技术和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研究天然产物先导化合物的实际工作情况,探讨从天然产物中快速发现先导化合物的新策略和新方法,以推进活性化合物或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进程,促进我国的创新药物研究。  相似文献   
72.
松节藻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大永  韩丽君  贺娟  石建功  范晓 《中草药》2005,36(2):229-233
目的对松节藻中得到的10种化合物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筛选,并对其醇提取物进行体内抑瘤活性研究。方法采用碘酰罗丹明B(SRB)蛋白染色法和MTT法对10种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用S180荷瘤小鼠模型进行松节藻醇提取物的体内抗肿瘤活性评价,分别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抑瘤率、胸腺指数、脾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MTT法)、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脾淋巴细胞凋亡率等指标,应用软件SPSS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体外活性筛选实验表明4,4′-亚甲基-二(5,6-二溴-1,2-二苯酚)()、3-溴-4-[2,3-二溴-4,5-二羟基苯基]甲基-5-(甲氧基甲基)-1,2-二苯酚()、3-溴-4,5-二(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基)-1,2-二苯酚()、二(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基)醚()和3-溴-4-[2,3-二溴-4,5-二羟基苯基]甲基-5-(乙氧基)-1,2-二苯酚()5种单体化合物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松节藻醇提取物中剂量(1g/kg)组表现出较高的抑瘤率,但中剂量组胸腺指数及脾指数均有所升高;松节藻醇提取物各组均可较好抑制脾淋巴细胞增殖;各组免疫球蛋白IgA和IgG无明显变化,而松节藻醇提取物中剂量组IgM含量有明显升高;中、高剂量组脾淋巴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结论从松节藻中提取的部分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其醇提取物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3.
青钱柳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目的 :研究青钱柳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溶剂萃取及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 ,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 6个单体化合物 ,为山柰酚 (Ⅰ)、槲皮素 (Ⅱ)、异槲皮苷 (Ⅲ)、逆没食子酸 (Ⅳ)、胡萝卜苷(Ⅴ)和青钱柳酸B(Ⅵ)。结论 :化合物Ⅰ,Ⅱ,Ⅲ和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4.
75.
手掌参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手参属药用植物手参Gymnadenia conopsea的化学成分。方法:用乙醇提取后通过大孔树脂、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闪式快速分离、中压液相色谱和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运用光谱数据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手参药用部位块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34个化合物,其中包括6个2-异丁基酒石酸苄酯苷:凹舌兰素A,B,E和D(1-4),dactylorhin B(5)和loroglossin(6);3个2-异丁基苹果酸苄酯苷:dactylorhin A(7),dactylorhin E(8)和militarine(9);3个木脂素类:牛蒡酚(10),lappaol A(11)和lappaol F(12);6个芳香酸(或醛或醇)衍生物酚苷类:4-β-D-吡喃葡萄糖氧基反式苯丙稀酸(13)、4-β-D-吡喃葡萄糖氧基顺式苯丙稀酸(14)、天麻素(15)、4-(β-D-吡喃葡萄糖)苯甲醛(16)、4-(β-D-吡喃葡萄糖)苄基甲基醚(17)、4-(β-D-吡喃葡萄糖)苄基乙基醚(18)和双(4-羟基苄基)醚单β-D-葡萄糖苷(19);4个环二肽:环(L-亮氨酸-L-酪胺酸)(20)、环(L-亮氨酸-L-脯胺酸)(21)、环(L-缬氨酸-L-酪胺酸)(22)和环(L-丙氨酸-L-苯丙胺酸)(23);1个N6-取代的腺苷类:N6-(4-羟基苄基)-腺苷(24);1个酰胺类:N-trans-阿魏酰色胺(25);9个芳香酸(或醛或醇)衍生物:3-羟基苯甲酸(26)、4-羟基异肽酸(27)、4-羟基苯甲醇(28)、4-羟基苄甲醚(29)、4-羟基苯甲醛(30)、4-羟基苯甲酸(31)、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32)、反式-对羟基苯丙烯酸(33)和顺式-对羟基苯丙烯酸(34)。除化合物5~7,9,15,28~34外,其他化合物均为从手参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10~12对Fe2+-Cys诱导大鼠肝微粒体丙二醛(MDA)的生成有抑制作用,在1×10-6mol.L-1浓度下抑制率分别为53%,59%,52%,阳性对照药VE的抑制率为35%。  相似文献   
76.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MCI树脂、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Toyopearl HW-40F、HPLC等多种固定相结合的柱色谱,以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从中药钩藤水煎液中分离得到5个megastigmane类新化合物(1~5)。通过HR-ESI-MS、NMR和CD等波谱数据解析,结合Mosher’s衍生化及ECD和NMR计算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钩藤紫罗酮A (1)、钩藤紫罗醇A (2)和B (3)及钩藤脱落酸A (4)和B (5)。其中, 3和4的结构曾有报道,但文献中的NMR谱数据有误或不能支持报道的结构。本文为从钩藤属植物中发现megastigmane类新天然产物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7.
目的以体内吸收和分布特点为指导,对传统抗肝炎藏药花锚的成分进行研究;探索用此方法进行中草药药效成分研究的可行性。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方法,确定能被吸收和分布在大鼠血液、器官和组织中的花锚成分,并利用各种色谱分离技术和波谱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花锚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能被吸收并分布在大鼠血液、器官和组织中的6个酮苷元类成分。结论花锚中的酮苷元类成分是能够在大鼠体内检测到的主要被吸收和分布的成分,在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中它们很快被转化为酮苷元。因此,花锚中酮苷类成分的活性主要是通过转化为酮苷元来实现。利用现代灵敏分析检测手段,以天然药物成分的吸收分布特点为指导,进行天然药物成分的研究是一种可行并且值得进行深入探索的方法。  相似文献   
78.
目的 研究新化合物YZG-404与腺苷A1受体(A1R)和腺苷A2A受体(A2AR)的亲和力及其镇静催眠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性配体受体竞争结合实验分别测定YZG-404与腺苷A1R和腺苷A2AR的亲和力;采用开阔场实验测定其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采用协同戊巴比妥钠睡眠实验评价其镇静催眠作用.结果 YZG-404对腺苷A...  相似文献   
79.
拟豪猪刺(Berberis soulieana schneid)系小檗科小檗属植物,分布于甘、陕、川、鄂等省。民间有用根及茎皮作黄连代用品,具有抗菌消炎作用。《中药志》仅用薄层色谱定性分析检查出小檗碱,巴马亭和小檗胺。本文从其根的酸水提取部分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得B_3,B_4和B_5三个季铵生物碱。小檗碱:R_1R_2=—CH_2—巴马亭:R_1=R_2=—CH_3 药根碱:R_1=—H,R_2=—CH_3 三个化合物具有相似的紫外吸收,λ_(max)~(MeOH) 224,263,247和430nm、λ_(min)~(MeOH) 246,300和377nm,为2、3、9、10—四氧基取代的原小檗碱型骨架特  相似文献   
80.
白花酸藤果中苯酚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白花酸藤果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及高效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合物,用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白花酸藤果中分离鉴定了5个长链烷基取代的苯酚类化合物5-(8-十五烯基)-1,3-苯二酚()、5-(8,11-十七-二烯基)-1,3-苯二酚()、5-十五烷基-1,3-苯二酚()、5-(8-十七烯基)-1,3-苯二酚()和3-甲氧基-5-戊烷基苯酚(3-methoxy-5-pentyl-phenol,),以及2个酚苷3,5-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3,5-dimethoxy-4-hydroxyphenyl-1-O-β-D-glucopyranoside,)、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葡萄糖苷(2,6-dimethoxy-4-hydroxyphenyl-1-O-β-D-glucopyranoside,)。结论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