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1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48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299篇
预防医学   50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26篇
中国医学   174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851.
驻极体外电场对季铵化壳聚糖生长因子纳米粒制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驻极体外电场对季铵化壳聚糖生长因子纳米粒制备及表征的影响,探究季铵化壳聚糖生长因子纳米粒的经皮载药转运机制.方法 以表皮生长因子为模型药物、季铵化壳聚糖为材料、三聚磷酸钠为交联剂,在不同表面电位驻极体产生的外静电场作用下,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不同电场条件下的季铵化壳聚糖生长因子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表面形态,粒径-zeta电位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和zeta电位.结果 (1)用离子交联法制备的季铵化壳聚糖生长因子纳米粒呈球形,分布均匀、分散性较好,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2)季铵化壳聚糖生长因子纳米粒的粒径随季铵化壳聚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季铵化壳聚糖的浓度可能是调控季铵化壳聚糖生长因子纳米粒粒径的主要因素.(3)外静电场能引起壳聚糖生长因子纳米粒极化.季铵化壳聚糖生长因子纳米粒的粒径随静电场场强的增大而减小,zeta电位的变化也与外加电场的极性密切相关.(4)经静电场处理后的季铵化壳聚糖生长因子纳米粒的粒径随存放时间的推移而减小.结论 季铵化壳聚糖生长因子纳米粒的形态、粒径和zeta电位与外加电场的场强大小和极性密切相关,要制备粒径适当、稳定性好的纳米粒,必须合理选择电场参数.  相似文献   
852.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以往大不相同,导致糖尿病(DM)的患病率持续攀升。目前,我国已经成为DM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数据表明,截止到2017年,中国的DM患者人数高达1.14亿,占全世界DM成人患者总数的1/4以上[1]。随之而来的,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DPN)、糖尿病足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也在明显升高。在高发病率、多并发症等因素的影响下,DM成为人类第六大致残原因[2],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53.
1 材料与方法收集 1988— 1999年间本院妇科部分维族妇女附件和盆腔肿块切除及子宫全切标本共 15 6例。常规病理检查检出结核病 4 2例、输卵管癌 1例 ,余 113例均表现为输卵管非特异性炎症和增生。部分标本做抗酸染色对照。结核病诊断标准 ,以常规病检切片中查到典型增殖性结核肉芽肿为准。2 结果2 1 病理检出输卵管及盆腔结核 4 2例 ,其中输卵管结核 2 7例占 6 4 3% (2 7/4 2 )。输卵管结核中检出腺瘤样和 /或假癌样增生 5例 (18 5 % ) ,其中 3例输卵管腺上皮呈假癌样增生 ,余 2例为腺瘤样增生。2 2 输卵管非特异性炎症和增生  113…  相似文献   
854.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Ⅰ型(APS-Ⅰ)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自身免疫调节因子基因.已报道的致病性突变包括无义突变、错义突变、沉默突变、插入和缺失以及剪接位点突变等,该文就APS-Ⅰ致病基因的突变特征归纳综述.  相似文献   
855.
目的:研究难治性癫痫性痉挛发作患者的头皮及颅内脑电图(EEG)特点,探讨与痉挛发作相关的EEG变化及其与发作间期放电、神经影像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头皮同步视频脑电图(V-EEG)。此11例患者均行术中皮层EEG监测30~60min,其中4例术前行颅内电极长程EEG监测。结果:8例患者表现为双侧基本对称的痉挛发作,发作期头皮EEG为全导高波幅慢波、尖波伴低波幅快波活动或广泛低波幅快波活动发放;另3例患者表现为一侧肢体的痉挛发作,EEG为局灶性棘慢波发放。术中皮层监测5例患者为反复的、暴发出现的多棘波活动,2例患者见持续性的棘波、尖波活动,4例未见明显的癫痫样电活动。4例行颅内电极监测者发作期EEG表现,2例为“前导性”的高波幅棘波伴随20Hz左右的低波幅快波发放;另2例为局灶性低波幅快波活动并迅速扩散,无“前导性棘波”。手术切除“前导性棘波”或反复性、节律性痫样放电的皮层可消除发作。结论:在一部分癫痫性痉挛发作患者,其痉挛发作可能因新皮层局灶的电发放点燃,颅内EEG如果存在前导性的棘波,这个棘波部位可能是促发痉挛发作的点燃灶。完整切除术中监测呈现反复性、节律性痫样放电的皮层可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56.
目的了解卡氏肺孢菌肺炎(PCP)的发病情况,合并HIV感染对其临床特点的影响,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2001—2005年间的PCP病例40例,其中HIV阴性者22例(55%)。HIV阴性者较合并HIV感染者病情更加严重,就诊时氧合指数314±49对114.2±16.9,APACHEⅡ评分13.2±2.2对7.66±2.1,病死率72.7%对44.4%(P<0.05)。在HIV阴性者中,APACHEⅡ评分、发病至开始用药的时间、合并CMV、曲霉感染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3.1、4.3、3.7、20.7(P<0.05),而CD4细胞计数、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累计或每日剂量、氧合指数间无差异。对于合并HIV感染者,死亡组与存活组仅APACHEⅡ评分差异显著,13.2±2.4对7.6±2.1(P=0.04)。结论合并HIV感染,对PCP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有显著影响。随着免疫抑制剂的使用,HIV阴性人群中PCP的发病率显著增加;较合并HIV感染者该人群的临床进程更加凶险,我们应提高警惕,早期诊断、及时用药,同时注意对混合感染的筛查及治疗,以期提高感染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57.
浮膝损伤是一种常见的高能量损伤,若治疗时机与方法不当,将严重影响术后患肢的功能,甚至导致截肢.笔者自2003年1月~2008年1月.共救治12例浮膝合并血管损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58.
802例上消化道异物内镜下取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上消化道异物是常见的急症胃镜检查指征之一,随着内镜技术的开展、内镜器械不断完善,内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技术的开展,成功解决了患者的痛苦;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经内镜诊断和治疗802例上消化道异物,其中780例成功取出,现将内镜治疗中护理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59.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LCP)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7月至2009年1月间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2例。按AO骨折分型:A3型2例,B3型6例,C1型2例,C2型3例,C3型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0d,平均6d。结果本组22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复查X片显示骨折全部Ⅰ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8周,无成角畸形,未发现晚期塌陷导致的背倾、内固定松动以及骨折再移位病例。与健侧对比,握力减弱者1例,活动后疼痛者1例。根据改良的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18例,良2例,可2例。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特别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860.
目的:对于双重病理的癫痫患者,发作起源于新皮层还是颞叶内侧结构还不清楚。分析发作起源对于手术决策的制定非常重要。本文分析双重病理癫痫患者的颅内EEG。 方法:纳入11例诊断明确的双重病理的癫痫患者,术后随访大于24个月。MRI可见新皮层的局灶性损害及海马信号的变化。分析所有患者的颅内EEG资料。 结果:共记录到68次复杂部分性发作,16次部分继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20次临床下发作。其中8例患者,除起源于新皮层病灶部位的发作外,还记录到独立起源于海马的复杂部分性发作或临床下发作。仅3例患者所有发作均起源于新皮层病灶周围。 结论:颅内EEG分析显示在双重病理的癫痫患者,独立起源于海马的发作很常见。是否切除海马是决定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