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中国医学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经筋刺法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3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筋刺法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殚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技术治疗,治疗组予经筋刺法结合康复技术治疗.结果:治疗组踝关节主动及被动背屈、外展活动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FMA评定法中踝关节运动、跟腱反射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筋刺法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2.
推拿配合针刺治疗小儿厌食症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学慧 《中医药导报》2004,10(11):44-45
目的 :观察推拿配合针刺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 0例小儿厌食症患者在运用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掐总筋、分阴阳等小儿推拿手法的基础上再分型论治 ,并配合针刺四缝穴。结果 :治愈 32例 ,好转 8例 ,总有效率10 0 %。结论 :推拿配合针刺对小儿厌食症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43.
薛惠倩  马丽  张雨琪  石学慧 《光明中医》2023,(15):2950-2953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取穴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 PubMed数据库针灸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数据库,进行腧穴频次与归经分析,对腧穴进行关联规则、核心腧穴网络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有效文献162篇,涉及84个腧穴;高频应用腧穴分别是关元、三阴交、中极、气海等;应用频次较高的经脉分别为任脉、足太阴脾经等;常用的腧穴组合为三阴交、中极;关联规则分析(置信度≥80%,支持度≥10%)共得到41个关联规则,支持度最高的组穴为“三阴交→足三里”(支持度为42.59%),置信度最高的组穴为“三阴交,阴陵泉→气海”(置信度为94.44%),“中极,阴陵泉→归来”(置信度为94.44%);腧穴可分为3个有效聚类群。结论 针灸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选穴遵循一定规律,可为现代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4.
石学慧主任认为突发性耳聋的基本病机为经络阻塞,耳窍不通,情志因素是发病的重要诱因,发病后常伴随情志障碍,导致本病迁延难愈,故运用“调神”方法针药并用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动静结合”针刺法辅助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动静结合”针刺法,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结束后的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治疗完成后评估临床疗效;第6个月时进行电话随访,比较两组的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DHI、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2个疗程后较治疗1个疗程后降低(P <0.05);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组DHI、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6个月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PC-BPPV患者复位后伴随残余症状者,在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的基础上,加用“动静结合”针刺法,可促进前庭功能恢复、改善残余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复发率,且“动静结合”针刺法为辅助治疗的方法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