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6篇
综合类   127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2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苦参汤有效部位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苦参汤有效部位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以黄芩苷为对照品 ,采用盐酸 镁粉反应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 :黄芩苷在 6 971~ 34 85 7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为C =0 0 2 2 1A 0 0 0 5 3(r =0 9994 )。黄芩苷平均回收率为 10 3 5 9% ,RSD =0 74 % (n =5 )。结论 :3批样品测定结果表明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 ,可用于苦参汤有效部位总黄酮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2.
中药复方化学与创新药物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中药复方化学与创新药物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关键课题,本文简要回顾了中药复方化学研究的概况,论述了中药复方化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学,结合研究实践,阐明以中药复方化学研究所发掘出的中药复方有效部位(群)或有效成分(群)为基础,研制创新药物是实现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鉴定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SBGC)在Beagle犬体内的代谢行为。方法选择健康Beagle犬3只单剂量0.4g·kg-1灌胃SBGC,于给药后60min后肢静脉取血,3000r·min-1离心10min,分取血浆,将血浆经SPE-C18固相柱纯化后,采用LC/MSn方法对血浆中的待测的代谢产物进行总离子监测(TIM)和多级全扫描质谱分析(MSn)。结果在Beagle犬血浆中检测到母体成分SBGC和4种代谢产物。结论SBGC在Beagle犬体内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相结合形成II相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74.
痛泻要方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痛泻要方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归纳分析发现其功效主要与抗炎、镇痛、止泻等药理活性相关。临床上多以其为基本方,加味化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炎、腹痛腹泻等,疗效显著。应进一步利用现代化学分离分析技术和药理学研究方法,结合中药复方配伍用药特点,针对痛泻要方主要临床应用,进一步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并以药效物质为指标,建立其合理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为中药复方药物创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5.
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热稳定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加热温度和时间对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加热不同时间,对各样品进行HPLC分析。结果: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在加热过程中,生成一系列分解产物,其中异鼠李素为二者所共有。140℃加热3 h或160℃加热1 h,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无明显变化;180℃加热10 m in,可检出分解产物,加热3 h后仍能检测到香蒲新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及其分解产物;200℃或220℃加热1 h,香蒲新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及其分解产物均不能被检测。结论:在烘制蒲黄炭时,烘制温度宜控制在160~180℃(170℃),而加热时间也应相应控制在3~1 h(2 h)。  相似文献   
76.
清脑宣窍方有效部位的两个新化合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霄  石任兵  刘斌  陈玉平  孙建宁 《中草药》2007,38(9):1287-1289
目的研究清脑宣窍方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大孔树脂、硅胶、聚酰胺等色谱方法分离,波谱法鉴定结构。结果从清脑宣窍方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两个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达玛-24(25)-烯-3β,12β,20(S)-三醇-6-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20-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2,6,11,15-四甲基-,4,6,8,10,12,14-十六烯单乙酯(Ⅱ)。结论两个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三七皂苷Rt(Ⅰ)和藏红花酸单乙酯(Ⅱ)。  相似文献   
77.
清脑宣窍滴丸治疗急性期腔隙性脑梗死6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清脑宣窍滴丸治疗急性期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的临床疗效进行初步的观察。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66例急性期L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评价指标采用改良NIHSS量表和中医临床证候计分法进行评价。结果:LI的中医证候诊断中以风证最为常见,其次依次为火证、瘀证、痰证、阴虚阳亢证、气虚证。通过对两组改善中风证候的疗效分析显示,具有熄风清热,化痰活血作用的清脑宣窍滴丸能够较西药组在改善风、火、痰、瘀证候方面疗效显著。因LI临床症状相对较轻,多符合中风中经络的中医诊断,依据《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中风病中经络诊断标准,观察发现LI患者以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最为常见,其次是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阴虚阳亢证和气虚血瘀证。此外,清脑宣窍滴丸可明显改善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治疗“善忘迟钝、头痛、眩晕、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秘结、舌苔黄”这七个症状上效果显著。结论:两组在总体临床疗效上均具有显著的意义,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8.
棘豆属植物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棘豆属植物全世界有300余种,在民族医药中有广泛的应用。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三萜皂苷类、生物碱类等,这些化合物主要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综述了近20年来对棘豆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毒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该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HPLC法测定枳实黄酮有效部位中3种二氢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华  李军  石任兵 《中国药房》2008,19(27):2127-2128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枳实黄酮有效部位中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20:80),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83nm。结果: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的进样量分别在0.44~2.20μg(r=0.9995)、0.0256~0.1280μg(r=0.9993)、0.54~2.70μg(r=0.9999)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三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1%、100.33%、99.69%,RSD分别为1.14%、1.47%、1.1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枳实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0.
荆芥穗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荆芥穗Schizonepeta tenuifolia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和反相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MS,NMR等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荆芥穗中分离鉴定9种成分,分别为5,7-二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1),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2),熊果酸(3),3-羟基-4(8)-烯-p-薄荷烷-3(9)-内酯(4),5,7,4′-三羟基黄酮(5),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6),橙皮苷(7),木犀草素(8)和胡萝卜苷(9)。结论:化合物1,2,6为首次从荆芥穗中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