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39篇 |
免费 | 435篇 |
国内免费 | 36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0篇 |
儿科学 | 93篇 |
妇产科学 | 31篇 |
基础医学 | 300篇 |
口腔科学 | 94篇 |
临床医学 | 1069篇 |
内科学 | 811篇 |
皮肤病学 | 40篇 |
神经病学 | 249篇 |
特种医学 | 25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6篇 |
外科学 | 573篇 |
综合类 | 2290篇 |
预防医学 | 1003篇 |
眼科学 | 196篇 |
药学 | 1181篇 |
14篇 | |
中国医学 | 1031篇 |
肿瘤学 | 2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0篇 |
2023年 | 162篇 |
2022年 | 208篇 |
2021年 | 222篇 |
2020年 | 195篇 |
2019年 | 184篇 |
2018年 | 202篇 |
2017年 | 127篇 |
2016年 | 172篇 |
2015年 | 187篇 |
2014年 | 491篇 |
2013年 | 372篇 |
2012年 | 453篇 |
2011年 | 493篇 |
2010年 | 506篇 |
2009年 | 496篇 |
2008年 | 434篇 |
2007年 | 491篇 |
2006年 | 394篇 |
2005年 | 392篇 |
2004年 | 429篇 |
2003年 | 339篇 |
2002年 | 310篇 |
2001年 | 290篇 |
2000年 | 251篇 |
1999年 | 221篇 |
1998年 | 191篇 |
1997年 | 191篇 |
1996年 | 160篇 |
1995年 | 120篇 |
1994年 | 124篇 |
1993年 | 99篇 |
1992年 | 97篇 |
1991年 | 94篇 |
1990年 | 75篇 |
1989年 | 49篇 |
1988年 | 49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36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24篇 |
1982年 | 22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6篇 |
1962年 | 4篇 |
1960年 | 8篇 |
1959年 | 10篇 |
1957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91.
X综合征患者内皮素-1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 X综合征患者内皮素 - 1( ET- 1)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 方法 :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 15例 X综合征患者 ( X综合征组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并测定其血中 ET- 1含量 ,与 2 0例正常人 (正常对照组 )进行对照。 结果 :1X综合征组患者反应性充血引起的肱动脉内径变化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 [( 4 .2± 2 .1) %比 ( 13 .6±3 .2 ) % ,P<0 .0 0 1],而两组患者对硝酸甘油的反应无显著性差异 [( 2 1.6± 7.8) %比 ( 2 2 .8± 4 .7) % ,P>0 .0 5 ]。 2 X综合征组患者在胸痛前、胸痛发作时及胸痛后的 ET- 1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 6.74± 2 .4 1ng/ L ,10 .0 7± 1.93 ng/L及 7.4 2± 2 .2 4 ng/ L比 4 .13± 1.3 6ng/ L ,P<0 .0 1)。胸痛发作时 ET- 1含量较胸痛前及胸痛后亦有明显差异 ( P<0 .0 1)。 3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与 ET- 1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 ( r=- 0 .73 2 8,P<0 .0 0 1)。 结论 :X综合征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心绞痛发作和 ET- 1水平增高有关。提示内皮功能异常在 X综合征患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2.
993.
目的探讨基线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2例,对照组1684例。比较两组间基线hsCRP水平,分析不同基线hsCRP水平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基线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1.63比0.79 mg/L,P<0.01);hsCRP四分位数水平较高者(>3.07 mg/L)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风险是较低者(<0.34 mg/L)的3.73倍(95%CI2.87~4.86,P<0.01),对hsCRP以3 mg/L及以第80百分位点为临界值分组后进行统计分析,hsCRP与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相关性依然存在,OR值分别为2.65(95%CI2.16~3.25),2.85(95%CI2.29~3.55)(均P<0.01)。结论基线hsCRP对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有预测价值,hsCRP水平较高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994.
肝纤维化在慢性肝病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正确诊断、分期并有效治疗肝纤维化对肝病严重程度的评估和预后十分关键。为规范和统一认识,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PASL)根据现阶段肝纤维化研究的证据,于2009年发布了肝纤维化共识意见,本文对此共识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右心室流出道起搏的电极放射影像定位与心电图特点,为确定起搏导线的植入位置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过去5年间植入DDD永久起搏器的缓慢性窦房结功能失调或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采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行右室流出道起搏。根据室间隔起搏的部位不同分为高位、中位,低位组。评价不同部位起搏的术中12导联心电图特征,包括QRS波形态、时限及振幅。结果:符合入选标准且完成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共计98例,中间隔起搏QRS波时限最短(139±21ms),较之高地位间隔起搏有差异。间隔部起搏位置升高,胸前导联R/S移行越靠前。下壁导联R波振幅与间隔部起搏位置存在相关。结论:右心室流出道起搏术中心电图分析对室间隔起搏电极定位有实用性意义。 相似文献
99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存在系统性和肝脏局部缺氧。对于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与脂肪性肝病的研究显示机体缺氧程度与胰岛素抵抗、肝脏脂肪变、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相关。动物实验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缺氧及其缺氧诱导因子能促进肝细胞脂肪堆积,加速肝脏炎症、纤维化,甚至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97.
998.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骨骼健康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作为影响骨骼健康的主要疾病,致残和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负担。钙和维生素D作为骨骼的主要营养素,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基石。近年来,一些研究对补充钙和维生素D是否对骨健康有益提出不同的观点。鉴于此,我们对钙、维生素D与骨骼健康、OP的关系及相关内容进行了讨论,并结合国际权威学术机构的指南推荐和中国具体情况提出建议,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999.
导管消融已逐渐成为心房颤动(房颤)治疗的有效手段,如何降低术后复发率是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肺静脉隔离是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基石,但是非肺静脉触发灶在房颤的触发和维持中发挥一定作用,是房颤术后复发的主要预测因子。消融非肺静脉触发灶有助于减少阵发性和非阵发性房颤术后心律失常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0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osteocyte density as a potential index of bone biomechanical property. Methods Forty 7-month-old fe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group (EST) and sham operation group (SHAM). At 15 weeks postoperation, the compression test was performed on L5 vertebral body and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μ-CT)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three-dimensional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and three-dimensional microstructure parameters of L6 vertebral body. After fatigue damage testing, the L6 vertebral body was bulk-stained in 1% basic fuchsin and embedded in methylmethacrylate. Mounted bone slices were used to measure microcrack parameters and osteocyte density. Results At 15 weeks postoperation, osteocyte density (Ot. N/T. area)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OVX group compared with SHAM group and EST group [(1268. 1 ±191.2)/mm2 vs. (1760. 8 ± 376.6)/mm2 and (1550. 9± 202.2)/mm2, F = 3.513,P<0. 05]. Maximum load (ML)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length of microcrack (Cr. L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OVX group compared with SHAM group, EST group and GEN group [(84. 4±16.9)N vs. (110.3±25.6),(103. 9±15. 8)and(110.1±4. 9)N; (58. 1±6.8) μm vs. (24.2±8. 1), (36. 5±9. 7)and(28.5±7. 5)μm, F=9. 561,3. 179, all P<0. 05]. Compared with SHAM group and EST group, bone trabecula connection density (Conn. D)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rabecular separation (Tb. Sp)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OVX group [(47.4±7.4) m-3 vs. (71.8±16.0)and (74.0±12.7)m-3;(315.0±32.7)μm vs. (222. 5±21.7)and (273.3± 50.0)μm, F=7. 635,7. 007, all P<0. 05]. Bone mineral content (BMC) was lower in OVX group than that in SHAM group[(6.5±2. 2)g vs. (7. 9±1.2)g, P<0. 05]. When data in four groups were overall analyzed, Ot. N/T. Ar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L, Conn. D and BMC (R2 = 0. 7874, 0. 1153, 0. 1309, all P<0. 05), but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Cr. Le and Tb. Sp (R2 =0. 5738, 0. 3964, both P < 0.05). Conclusions Osteocyte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maintaining bone biomechanical property and osteocyte density may be considered as a useful indicator for assessing bone biomechanical propert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