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VCFs)的初步疗效。方法在C臂X线机监视下经皮穿刺,经椎弓根建立管性通道,将可扩张球囊置入伤椎,高压注入造影剂使球囊扩张,X线确认椎体骨折基本复位,骨水泥注入扩张产生的空腔。结果46例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后均行X线检查,病椎椎体高度恢复满意,后凸畸形矫正15~28°,平均20°,骨折脊柱后凸明显得到矫正,有2例骨水泥渗漏,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5~18个月,平均6.5个月,未发现强化椎体高度丢失。1例L2椎体骨折PKP治疗后6个月出现T11椎体新鲜骨折。结论应用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是一种安全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本文报告 2 3例胸腰椎骨折伴不全瘫用AF系统内固定加术中椎管造影的疗效。方法 对 2 3胸腰椎骨折并不全瘫应用AF系统内固定结合术中造影治疗。结果 其中 2 0例占 86 9%造影显示椎管通畅 ,脊髓神经根无受压 ,未行椎板切开减压。 1例硬膜囊破裂 ,1例椎间盘破裂突入椎管内 ,1例椎体游离骨折块突入椎管内。给予有限的椎板减压 ,修补破裂的硬膜囊 ,取出破裂的椎间盘及游离的骨折块。结论 认为该手术创伤小 ,出血少 ,术后恢复好。 相似文献
14.
术中造影AF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不全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本文报告23例胸腰椎骨折伴不全瘫用AF系统内固定术中椎管造影的疗效。方法 对23例胸椎骨折并不全瘫用AF系统内固定结合术中造影治疗。结果 其中20例占86.9%造影显示椎管通畅,脊髓神经根无受压,未行椎板切开减压。1例硬膜囊破裂,1例椎间盘破裂突入椎管内,1例椎体游离骨折块突入椎管内。给予有限的椎板减压,修补破裂的硬膜囊,取出破裂的椎间盘及游离的骨折块。结论 认为该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经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57例颈椎病手术的病例,其中19例行人工颈椎盘置换术(置换组),38例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融合组)。结果置换组术后颈部生理活动度得到保持,JOA评分由9.6±3.5升至14.3±4.6(2年)、16.1±3.2(5年),dom评定满意率100%;融合组术后颈部活动度由(48.6±6.1)°降至(36.6±3.5)°(单节段融合)和48.4°±4.1°降至27.3±5.3°(双节段融合),Odom评定满意率97.3%。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期疗效满意,前者不加速相邻节段的退变,显著减少由融合导致的多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应用微创技术Gamma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2年4月~2003年6月应用微创技术Gamma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予手法复位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配合中药熏洗,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对照组予中药熏洗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原发性骨质疏松与颈椎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070岁绝经1年以上女性患者80例,按照中医临床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检测患者骨密度、PTH、CT等指标,测量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探求原发性骨质疏松与颈椎病关联;结果:根据骨密度以及临床病史,分为骨量减少型15例,骨质疏松型36例,严重骨质疏松型29例,中医辨证分型,气滞血瘀24例,脾肾阳虚23例,肝肾亏虚33例,气滞血瘀型骨赘积分为2.17±0.18,椎间盘高度为11.34±0.56,脾肾阳虚型骨赘积分为3.24±0.38,椎间盘高度为10.77±0.29,两者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脾肾阳虚型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颈椎退变明显严重于气滞血瘀型,而肝肾阴虚骨赘积分为2.34±0.13,椎间盘高度为11.25±0.61,与气滞血瘀型骨质疏松患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与颈椎病存在相关性,通过预防骨质疏松可以减缓颈椎退变,减少颈椎病。 相似文献
19.
20.
点对点定位器辅助置入固定跟骨骨折载距突螺钉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治疗中在点对点定位器的引导下辅助置入固定载距突螺钉的可行性.方法 2008年12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11例(11足)涉及后关节面明显移位的跟骨骨折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8~58岁,平均32岁;左侧4例,右侧7例.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4例(Ⅱa型2例,Ⅱb型1例,Ⅱc型1例),Ⅲ型7例(Ⅲab型1例,Ⅲac型4例,Ⅲbc型2例).均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其中固定载距突的1枚或2枚螺钉采用点对点定位器引导的方法辅助置入.术后复查X线和CT片,验证螺钉置入载距突的准确性.结果 11例患者术后获2~13个月(平均7个月)随访.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优6例,良3例,可2例;术后Maryland足部评分平均为88分,与术前(3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75,P<0.05).所有患者共置入16枚固定载距突的螺钉,其中1枚穿过载距突前下,1枚进入载距突前方,其余14枚均准确通过后关节面下方骨块,精确率达87.5%.结论 点对点定位器能够帮助术者准确置入固定载距突的螺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