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中国医学   36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是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共同临床特征的疾病群,而单个病种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医辨治所依靠的证据以临床症状、舌脉表现为主。因此,血液病共性特征可作为辨治的直接依据,这一点已经成为临床辨证的常规。从总体的疗效来看,仍然存在着不尽如人意之处。也就自然地提出了辨病论治解决各病种之间辨治的差异。如何充分利用中医基础理论,正确分析血液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层次关系,恰当的施用中医辨证和辨病的方法,是解决好血液病中医辨治诊治的关键。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中医辨证过程中的层次观。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复方漱口液防治急性白血病口腔溃疡的效果。方法将9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自制中药复方漱口液防治口腔溃疡,对照组47例采用洗必泰漱口液和碳酸氢钠漱口液交替含漱防治口腔溃疡。比较两组发生口腔溃疡的程度和疗效。结果观察组口腔溃疡的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治疗口腔溃疡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中药复方漱口液可有效防治急性白血病口腔溃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3.
[主要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证候特征。[资料来源]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及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科2011年12月至2013年9月ITP住院患者,制定中医证候观察表。[选择文献量及依据]①年龄16~81岁。②符合ITP西医诊断标准。③干预方法:糖皮质激素,强的松片,1mg/(kg·d),连续治疗4周,逐步减量。④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出血如颅内出血;严重心、肝、肾并发症或合并其它原发性疾病和精神病;依从性差,不按规定用药而影响观察;糖尿病及其他有使用糖皮质激素禁忌症。[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根据中医证候观察表,分析治疗前后症状、舌苔、脉象、证型等,将结果如实记录到中医症候观察表,分析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的症状分布以及证型分布。使用Excel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将ITP患者出现的症状、年龄分布、症状变化、证型分布进行例数统计,计算频率。[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①年龄主要分布在16~81岁之间共113例,男27例,女86例,男:女=1:3.19。②使用激素治疗前后主要症候包括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食少纳呆、面色无华、少气懒言、大便干、盗汗、五心烦热、咽痛、颧红、肌肤甲错、面色暗黑、心慌等。③糖皮质激素治疗前证型以气不摄血(35.40%),气阴两虚(25.10%)居多。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证型以阴虚火旺(34.51%)为多,气阴两虚(24.55%),气不摄血(14.16%)。④共有75例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治疗前证型分布:气不摄血(37.84%)气阴两虚(21.62%)脾肾阳虚(13.51%)阴虚火旺(10.81%)血热妄行(2.70%)。ITP糖皮质激素使用前,证型分布与现行证型分布基本一致。并且还有气阴两虚、脾肾阳虚两种证型占较大比例;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证型有明显变化,以阴虚火旺型为多;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的病例在治疗前的证型分布,以气不摄血、气阴两虚型为多。[未来展望]糖皮质激素治疗ITP患者中医证候类型不是一成不变,未来明确中医证候特征并辨证治疗能提高机体对激素敏感性及增强激素疗效,可拮抗激素副作用、并发症及撤减激素后反跳现象,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证型的骨髓细胞学特征。方法:收集111例ITP患者,中医辨证分为:瘀血内阻证、血热妄行证、气不摄血证及阴虚内热证4个证组,统计各证组患者骨髓中原始巨核细胞、幼稚巨核细胞、颗粒型巨核细胞、产板型巨核细胞、裸核型巨核细胞及成熟淋巴细胞的数据,分析不同证型患者巨核细胞和成熟淋巴细胞的特征。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证型间颗粒巨核细胞(X1)、产板巨核细胞(X2)、裸核巨核细胞(X3)、成熟淋巴细胞(X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为:Logit(P)=-13.002+0.097X1 +0.407X2 +0.147X3+0.137X4。进一步经SLD两两组间比较分析,产板型巨核细胞在瘀血内阻与气不摄血、血热妄行组与瘀血内阻、血热妄行与气不摄血、血热妄行与阴虚内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裸核型巨核细胞在血热妄行组与瘀血内阻、血热妄行与气不摄血、血热妄行与阴虚内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熟淋巴细胞在瘀血内阻与阴虚内热、血热妄行与瘀血内阻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中颗粒巨核细胞、产板巨核细胞、裸核巨核细胞可作为ITP临床辩证分型的客观化依据。ITP患者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化瘀生新”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四种中医证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血红蛋白浓度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收集139例ITP患者,辨证分为气不摄血证(77例)、血热妄行证(16例)、阴虚内热证(34例)、瘀血内阻证(12例)四组,检测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血红蛋白浓度,分析证型间各指标的差异性。结果:四组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血红蛋白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1)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血热妄行证阴虚内热证气不摄血证瘀血内阻证。气不摄血证数值低于血热妄行证、高于瘀血内阻证,血热妄行证数值均高于阴虚内热证、气不摄血证、瘀血内阻证,阴虚内热证数值高于瘀血内阻证、低于血热妄行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中性粒细胞比例:瘀血内阻证数值最高。气不摄血证数值高于阴虚内热证,血热妄行证、阴虚内热证数值均低于瘀血内阻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红蛋白浓度:阴虚内热证数值最低。阴虚内热证数值低于气不摄血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血红蛋白浓度可为ITP患者的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参考性依据。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加减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单用益气活血方加减治疗;对照组30例用长春新碱治疗。观察时间为8周。结果:两组经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治疗组血小板上升数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加减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8周时效果较长春新碱好,疗效持久,副作用较小,并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7.
目的总结近三年中医药辨证论治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提供清晰认识及新方向。方法搜索近三年发表于中国全文数据库的中医药辨证论治ITP相关文献92篇,通过仔细阅读筛选出34篇,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关于中医药治疗ITP,现代医家在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均有独特见解,为今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结论中医药治疗ITP疗效显著,但关于慢性ITP多数医家专注于益气、补肾,而针对阳虚的症状、机理以及益气温阳摄血法等方面未能有进一步详细阐述,这也将成为我们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8.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个特殊类型,英、美、法(FAB)血液病协作组将急性髓系白血病分型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1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等7型.近年来,随着细胞形态学(M)、免疫学(I)、遗传学(C)和分子生物学(M)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本病在诊断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并为临床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定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现就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9.
过敏性紫癜小儿多见,也有部分成人发病。病因有外感和内伤,病机有虚实,实则热毒迫血妄行,虚则阴虚内热伤络,气虚失于统摄;病情迁延则气虚致瘀,瘀血阻络又易导致血液溢于脉外而复发。小儿外感因素居多,成人与饮食、情志和劳伤等因素更密切。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均可致病。有阳络伤和阴络伤以及伤经络和伤脏腑不同",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斑出阳明,疹出太阴"。临床证型有热毒伤络、阴虚火旺、气不摄血和瘀血阻络等,热毒伤络型带有明显外感特征,其余三个证型则表现为内伤特征。前者多以疏风清热或清热解毒联合凉血止血方法,其余三个证型则滋阴清热或降火、健脾益气摄血或活血化瘀止血等。治疗体现止血、消瘀、宁血、养血总纲。  相似文献   
30.
目的:通过搜集和整理清代医家治疗虚劳的内服方剂总结出其组方用药的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为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在查阅了大量清代医家著作的基础上,对治疗虚劳的内服方剂进行采集、整理和编排,运用频数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总结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到内服方剂112首,其四气以温、寒、平三类为主,五味以甘、辛、苦三类为主,归经以入肝、肾、脾、肺和胃经的药物为主,功效中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其中补虚药中补气药、补阴药和补血药为主;居前20位的药物依次为:熟地、甘草、麦冬、白芍、茯苓、生地、人参、山药、茯神、酸枣仁、五味子、北沙参、黄芪、阿胶、白术、枸杞子、牛膝、丹皮、橘红、大枣。结论:清代医家治疗虚劳的组方用药规律为:①甘温补中、扶正祛邪;②平调脏腑,共治气血;③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