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中国医学   36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中医内科学作为重要的临床课程之一,多年来,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着不断的探索,使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但教学方法上多是照本宣科,虽然使用了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终究还是没有能够真正体现这门课程的特征和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在临床带教中我们发现,学生缺乏的不仅仅是知识点,更重要的是缺乏辨证论治的思路,也就是说在诊疗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和建立规范的诊疗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2.
血液形态学是一门古老而又经久不衰的特殊的临床检验学科。它在血液病的诊治和研究中一直是最直观而常见的根本性方法,是以临床血液病为工作对象,创建的一个理论一检验一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如何通过细胞形态学的临床教学使学生树立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是新形势下临床教学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细胞形态学是实验室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细胞形态学实习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之一,一般以无明确诱因的单纯性血小板数减少为特点。基于人口基数的ITP流行病学数据国内无报道,而国外报道成人ITP年发病率为(2~10)/10万,老年人、育龄期女性为高发人群。临床表现差异性较大,无症状、皮肤黏膜瘀斑瘀点、内脏出血及致命性颅内出血均可单独出现或合并存在。老年患者的内脏出血及致命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明显大于年轻患者。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对成人ITP诊治专家共识逐步进行了4次更新,2018年发布了《中国成人ITP治疗指南》。ITP国际工作组及美国血液学会在2019年均对其既往发布的共识、指南进行了相应更新。结合国内临床研究进展及实际情况,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召集国内专家对《中国成人ITP诊治指南(2018版)》进行修订,旨在为成人ITP诊治提供最新的临床指导。目前,ITP发病机制较为经典的共识是与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即与体液免疫功能紊乱、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关。ITP归属于中医学“紫斑”“血证”“葡萄疫”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药...  相似文献   
14.
王××,男,57岁。1989年3月6日诊。自述无任何不适,唯晨起刷洗时见舌苔如墨染,吞咽时略感粗糙。初诊时本黑主寒,主痰饮,拟温化寒饮之法,小青龙汤加减,3剂后苔色同前。因思苔即胃中食物腐化之浊气,遂拟温降胃气之法。处方:淡竹茹、茯苓、炒白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泼尼松加用益气补肾活血中药治疗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血液科收治的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120例,按自愿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泼尼松)和观察组(泼尼松+益气补肾活血中药),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泼尼松1mg·kg-1·d-1治疗;治疗组采用泼尼松治疗基础上,加益气补肾活血中药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CD19+/CD20+淋巴细胞数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和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19+/CD20+淋巴细胞数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升高、血压升高、库欣样症状及神经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泼尼松加用益气补肾活血中药是临床上治疗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案之一,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从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治疗(早期、中期、后期、巩固期)阐述了白玉盛主任医师辨证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思路,辨证时重视病人的临床表现,不仅调节气血阴阳,还适时加以补益之剂,使免疫紊乱达到平衡,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对血热伤络型过敏性紫癜(HSP)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整理了我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确诊为HSP的患者并辨证为血热伤络型36例,分析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血清总IgE的变化.结果: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血清总IgE各项指标中IgA、血清总IgE与急性期血热伤络型HSP有一定的相关性,患者经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存在一定的变化和差异,随着中医治疗后HSP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指标变化降低或接近正常水平,IgG、IgM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免疫球蛋白指标IgA、血清总IgE可作为血热伤络型HSP的证型判断参考指标,并作为患者中医药治疗前后的疗效观察指标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激素治疗对阴虚火旺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ity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患者血小板参数影响。方法:收集整理了我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确诊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并辨证分型为阴虚火旺型31例外周血血小板参数,分析激素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结果:血小板参数在阴虚火旺型ITP患者激素治疗前后存在一定的规律性,随着激素治疗后血小板计数的上升,患者的血小板压积上升,血小板分布宽度增加,而血小板平均体积在减小。结论:血小板参数可作为阴虚火旺型ITP患者激素治疗前后的有效指标观察疗效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伏气学说探讨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笔者认为,ITP的发病、缓解与复发蕴含着伏气学说的理论模式,为辨证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1病例患者为女性,汉族,70岁,于1996年无明显诱因出现面苍乏力,于乌市邮电医院检查发现贫血,血色素75g/L,于自治区人民医院做骨髓检查确诊为“营养不良性贫血”,未治疗。1997年因感冒病情加重,于陕西咸阳某医院骨髓检查确诊为“巨幼细胞性贫血”,予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无效,1998年于新疆医学院一附院住院治疗,做骨髓检查提示“增生性贫血”,结合症状、溶血检查确诊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凝集素综合征”,予标准剂量激素治疗效不佳。2004年停服激素,同年病情加重,血色素58g/L,输血支持治疗,2004年11月始予干扰素治疗4月,效差,于200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