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分析健胃愈疡颗粒(JWYY)对乙酸性胃溃疡(GU)复发大鼠胃组织蛋白质组表达的影响,寻找JWYY抗GU复发的热休克蛋白(HSP)。[方法]应用固相pH梯度(IPG)双向凝胶电泳技术(2-DE)分离对照组和JWYY组大鼠胃组织的总蛋白,胶体考马斯亮蓝染色后,Image Scanner扫描2-DE获取图像,PDQuest图像分析软件分析比较2-DE图谱并识别2组间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获得相应的肽质量指纹图谱(PMF),利用Mascot、NCBInr及SWISS-PROT数据库搜索鉴定蛋白质。[结果]JW-YY组与对照组2-DE的平均匹配率为92.3%,12个已鉴定的HSP差异蛋白质中有HSP27、免疫球蛋白重键结合蛋白(GRP78)、HSP70、HSP60,并且以上HSP蛋白在JWYY组大鼠胃组织中表达均上调。[结论]GU复发受多种HSP的调节,调节相关HSP的上增性表达可能即是JWYY抗GU复发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联合运用多普勒超声与动脉硬化仪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的相关性,综合评价补肾中药复方首参颗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73例和中药组83例,西药组口服普法他汀治疗,中药组服用首参颗粒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ba PWV与IMT的相关性,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IMT与ba PWV变化。结果:1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IMT与ba PWV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873),两组治疗后IMT与ba PWV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两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T与ba PWV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监测的有效指标,首参颗粒可能通过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IMT、ba PWV进而有效干预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3.
从血管老化角度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中医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是随增龄不断增长、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的慢性退行性疾病,抗血管细胞老化正逐渐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新策略。动脉粥样硬化演进过程中,内皮细胞更新加快,出现多种诱导血管老化的生物学功能紊乱,引起端粒、端粒酶的变化,造成内皮细胞老化及功能异常。在炎症等致病因素与AS斑块形成之间,端粒、端粒酶可能起着关键性的桥梁作用。我们以往工作发现,补肾为主的中药复方在明显改善衰老症状和功能的同时也表现出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显著作用。应积极探讨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从肾论治、补肾中药从端粒途径调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细胞老化的作用机制,为建立基于血管老化的动脉粥样硬化中医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养老奉亲书》是我国现存较早期的老年医学专著,其学术思想相对集中于衰老的病因学探讨及食疗养生,并认为衰老多责之脾胃,且对脾肾互济有所阐释。为梳理其脾肾互济的学术思想,从脾胃先宗、肾脏同资、脾肾互济三方面,对老年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列举相应调养方。  相似文献   
15.
申定珠  邢三丽  陈川 《新中医》2013,45(12):19-22
从五行相生、经络相连及五脏相关生理病理角度,对肾与心两脏的相互关系进行阐述,并以从“肾”论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痛为例,为从肾治心法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6.
介绍蔡淦教授运用膏方调治老年病的经验。认为老年病多虚实夹杂、痰瘀互结,治疗首重后天、兼顾先天;用药强调轻清灵动,气血并调,动静结合,补益祛邪,相得益彰。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细胞向胆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在继发性胆汁淤积性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及黄芪汤组分抑制肝纤维化的效应机制。方法 75只SD雄性大鼠,采用胆总管结扎(bile duct ligation,BDL)制备继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模型,假手术组(Sham)仅作胆总管分离,不作胆总管结扎。大鼠BDL术后1周随机分为对照组(M)与干预组(Y组,经灌胃给予黄芪汤组分4周),Sham组于术后1周末随机抽取5只大鼠处死取材,M组分别于术后1、2、3、4周末随机抽取5只大鼠做动态观察,余下各组大鼠均于术后第5周末处死取材。观测肝脏组织学及羟脯氨酸(Hyp)含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肝组织胆管上皮细胞标志物角蛋白-7(CK7)与肝细胞特异性抗原(HepPar)共定位,Western blot检测CK7、HepPar的蛋白表达,IPP软件分析肝组织天狼猩红胶原染色。结果随着造模时间推移,M组大鼠肝组织肝细胞Hep Par阳性细胞逐渐减少(ShamM1周M2周M3周M4周M5周),胆管上皮细胞(CK7阳性细胞)及纤维化程度、Hyp含量、CK7蛋白表达均逐渐增加(ShamM1周M2周M3周M4周M5周),CK7/Hep Par共定位细胞于术后1周即见增加,术后3周达到峰值,然后渐趋减少,肝组织Hep par蛋白表达量与CK7蛋白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Hep Par阳性细胞表达量与CK7阳性细胞表达量、胶原沉积程度均呈显著负相关,而CK7阳性细胞表达量与胶原沉积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与M组比较,Y组大鼠死亡率、CK7阳性细胞、纤维化程度、肝组织Hyp含量、CK7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1),Hep Par阳性细胞及Hep Par蛋白表达含量显著增加。结论肝细胞向胆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可能是继发性胆汁淤积性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病理环节,抑制肝细胞向胆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可能是黄芪汤组分有效干预继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主要效应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鼠胃溃疡胃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及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在健胃愈疡颗粒(JWYY)胃黏膜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JWYY组,改良Okabe法建立大鼠乙酸性胃溃疡模型,造模后第8天和第16天分别应用原位杂交法、免疫组化学法检测NF-κB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和IL-8蛋白的表达。结果:造模第8天,模型组NF-κBmRNA及其蛋白明显从细胞质移位于细胞核,与正常组(0.41±0.17、0.29±0.11)、假手术组(0.54±0.15、0.38±0.15)比较其核阳性反应的细胞密度增加(5.92±0.61、9.13±1.21,均P<0.01),IL-8表达增加(58.95±7.34 vs 9.55±1.58、11.00±2.21,均P<0.01);应用JWYY,NF-κBmRNA及其蛋白的核移位被明显抑制,阳性反应细胞密度显著减低(3.77±0.59、5.37±0.99,均P<0.01),IL-8表达亦显著减低(22.34±8.39,P<0.01)。模型组第16天与第8天相比NF-κBmRNA及其蛋白部分从胞核移出细胞质,其核阳性反应的细胞密度显著减低(2.42±0.51、4.18±0.94,均P<0.01),IL-8表达亦减低(15.72±2.67,P<0.01);JWYY组NF-κBmRNA及其蛋白和IL-8表达(1.69±0.11、2.96±0.46、11.35±2.54)均不及模型组(分别P<0.05、P<0.05、P<0.01)。NF-κB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与IL-8的表达呈正相关(r=0.809、r=0.808,均P<0.01)。结论:JWYY抑制大鼠胃溃疡NF-κB的活化进而抑制炎症反应可能是其胃黏膜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编制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评定量表,为该证提供有效的证候识别及疗效评定工具。 方法:对2005—08/2006—07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128例进行肝阳上亢证自评量表测试,考核量表的信度、效度、反应度和可接受性。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患者98例,为肝阳上亢组;肝肾阴虚患者30例,为肝肾阴虚组。此表根据心理学评定量表及WHO生活质量量表的研究方法,参考相关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大样本流调资料的回顾、专家讨论、条目分析及经验性筛选等方法建立,各条目按其等级指标依次计0-4分,绝大多数条目采用5级评分方法个别难以细分的条目采用3-4级评分法。根据WHO推荐的筛选条目的标准及有关条目筛选方法,以实测数据采用以下6种方法进行联合筛选:①变异度法。②t检验法。③反应度分析。④相关系数法。⑤因子分析法。⑥克朗巴赫α系数法。 结果:参与者12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编制出由阳亢、阴虚2个维度共14个条目组成的肝阳上亢证自评量表。①量表的信度:阳亢纬度、阴虚纬度及总量表的复本信度系数分别为0.973、0.952和0.976,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8588、0.7823和0.8632,克朗巴赫α系数分别为0.8992、0.8123和0.8925。②量表的结构效度和区分效度:因子分析提取2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6.121%,量表结构与理论构想相符。肝阳上亢组与肝肾阴虚组的量表测试结果间有极显著性差异(t=12.858,P〈0.001)。③量表的反应度:30例肝阳上亢患者治疗前后的量表评测结果间有极显著性差异(t=14.630,P〈0.001)。 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评定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可用于该证的证候识别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评定量表的初步编制及考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编制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评定量表,为该证提供有效的证候识别及疗效评定工具。方法根据心理学评定量表及WHO生活质量量表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大样本流调资料的回顾、专家讨论、条目分析及经验性筛选等方法建立量表,通过对10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患者和30例脾胃湿热证患者的测试,对量表的信度、效度、反应度等进行了考核。结果编制出由13个条目组成的肝胆湿热证自评量表,量表的复本信度系数为0.985,分半信度系数为0.876,克朗巴赫α系数为0.861。因子分析提取2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1.897%,量表结构与理论构想基本相符。肝胆湿热组与脾胃湿热组的量表测试结果间有显著性差异(t=2.586,P=0.011),肝胆湿热证患者治疗前后的量表评测结果间有极显著性差异(t=14.630,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评定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反应度和可行性,可用于该证的证候识别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