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颇为复杂,在整个过程中细胞因子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细胞因子是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和某些基质细胞(如骨髓基质细胞)等分泌的具有高度活性、多种功能的小分子蛋白类因子的统称,大多是细胞受抗原或丝裂原等刺激活化后产生的,微量浓度(ng/L)即可产生生物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清代及清代以前足临泣穴的相关文献整理,总结其主治病证及刺灸特点。方法:以"足临泣"、"临泣"为检索词,在《中华医典》中进行检索,筛选关于足临泣单穴及配伍后的主治病证和刺灸特点的条文,建立相关数据库,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足临泣符合纳入标准的有336条,主治病证共有317条。单穴主治病证53种,单穴优势病证18种;配伍主治病证63种,优势病证21种;常用的配伍腧穴为合谷、足三里、中渚、阳辅、精明。常用针刺深度为三分,针刺时间为八呼,灸法刺激量为三壮。结论:足临泣治疗病证广泛,涉及中医内、外、妇、儿、五官科,尤善治疗内科及五官科病证;常与阳经腧穴相配伍治疗疾病,普通针刺和艾炷灸为常用的刺灸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阅读申脉穴的相关文献,发现申脉穴在治疗神志性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神志病的病因病机、申脉与神志病的关系及古代文献应用三方面进行探讨,意在了解申脉穴的穴性及历代医家运用申脉穴治疗神志病的方法,以期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中药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和ClinicalTrials.gov共7个数据库,纳入中药治疗PSCI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对纳入研究进行描述性分析,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定量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RCT,1296例受试者,干预组649例,对照组647例。研究结果显示中药联合西药组和中药组干预在改善PSCI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的评分上均优于西药组,且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在改善PSCI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方面具有潜在优势,对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也有一定疗效,并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本文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不高,建议后续开展高质量的RCT来研究中药治疗PSCI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该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分析近5年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局指标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14日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Clinical Trials)、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中药复方配伍规律,为VD的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方法: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建库至2022年5月1日治疗VD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对筛选出的中药复方进行药物频次统计、性味归经统计、功效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通过检索与筛选,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中药复方67首,涉及197味中药,药物总频次548次。药物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分别是川芎、石菖蒲、丹参、黄芪、三七、人参、当归、天麻、淫羊藿、远志。药物性味归经方面,药性以温性为主,其次为平性、寒性等;药味以甘味为主,其次为苦味、辛味等;归经以肝经为主,其次为心经、脾经、肺经、肾经等。药物功效以润肠通便、滋阴养血、强筋壮骨、祛风止痛、安神益智、活血祛瘀等使用频次较高。药物关联中高频药物组合有“川芎→黄芪”“黄芪→石菖蒲”“丹参→石菖蒲”“丹参→川芎”“远志→石菖蒲”等。药物聚类可将使用频次≥8次的18味高频中药聚类成6类。复杂网络分析筛选出治疗VD的核心组方为黄芪、川芎、丹参、三七、石菖蒲、远志、熟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40岁以上女性脑卒中高危人群腰臀比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及中医证候。方法选取40岁以上女性脑卒中高危人群629例,据腰臀比的四分位值将人群分为4组,比较4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及颈动脉硬化发生率,并以第1组为参照,分析其余3组人群发生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度,然后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探究腰臀比与颈动脉硬化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同时把人群分为绝经组与非绝经组,比较2组患者的腰臀比、颈动脉硬化的发生率以及中医症状及舌脉特征。结果 4组人群年龄、脑卒中家族史、绝经例数、体重指数、超重例数、血清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人群颈动脉硬化发生率依次升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与第1组相比,其余3组发生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度依次是1.348倍、1.927倍、2.305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在控制其他变量后,腰臀比与颈动脉硬化发生率有相关性(P0.01);与非绝经组比较,绝经组人群腰臀比值更高(P0.05),颈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绝经组人群以气虚、阴虚、阳虚、血瘀证为主的症状高于非绝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脏腑辨证涉及肝、脾、肾三脏,病性虚实夹杂,以虚为主。结论 40岁以上女性脑卒中高危人群中,腰臀比越高发生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度越大,腰臀比可作为女性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硬化的一个提示指标。对其中医证治则提示从肝、脾、肾辨证,病性虚实夹杂,以虚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系统评价(SR)进行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和证据质量等级的再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收录的中英文公开发表的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SR,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9月24日。采用PRISMA声明、AMSTAR 2工具和GRADE分级系统分别评价所纳入SR的报告质量、方法学质量和证据质量。结果:最终纳入22篇SR,包含102个结局指标。方法学质量整体偏低,得分较差的条目为条目2、5、7、10、14、15、16。22篇SR的报告质量较好,得分在19~24.5分,报告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结构式摘要、方案与注册、其他分析及资金支持方面。SR结局指标的等级大部分为低或极低,导致降级的最主要因素为局限性,其次为不一致性和不精确性。结论: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有低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相关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及证据质量较差,规范性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药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用药规律,为ACI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9月中医药治疗ACI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药方,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对筛选出的药方进行药物频次统计、性味归经统计、药物功效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通过收集与筛选,共纳入符合标准的药方376首,涉及211味中药,药物总频次3 729次。药物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分别是川芎、地龙、当归、黄芪、丹参、红花、半夏、桃仁、天麻、赤芍。药物性味归经方面,四气以温性、平性为主;五味以苦味、甘味、辛味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药物功效统计中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祛风止痛、燥湿化痰、活血行气、活血通络等功效中药使用频次较高。药物关联有“当归-川芎”“川芎-地龙”“黄芪-川芎”等。药物聚类可将使用频次≥40次的24味高频中药聚类成5类。复杂网络分析筛选出治疗ACI的核心组方为:川芎、当归、地龙、桃仁、红花、赤芍、黄芪、丹参、甘草。结论:中医药治疗ACI多从“瘀、痰、虚、滞”病机着手,注重急则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Palindrome H 肝素涂层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和Permcath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在血液透析充分性、导管功能及并发症的异同.方法 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使用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的患者47例,最终以使用Permcath 导管临床资料完整21例为Permcath组,使用Palindrome H 肝素涂层导管26 例为Palindrome H 肝素涂层组,对比两组尿素清除率(Kt/V)、尿素下降率(URR)、导管相关感染率、导管功能不良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19.72)岁 vs (64±12.22)岁,P=0.728].Palindrome H肝素涂层导管组患者Kt/V、URR均优于Permcath组(P=0.000),Palindrome H肝素涂层导管组患者导管功能不良率明显低于Permcath组(P=0.000), Palindrome H肝素涂层导管组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率低于Permcath组(P=0.048).结论 Palindrome H 肝素涂层带隧道带涤纶套的导管在透析充分性、导管功能不良率、导管相关感染率等方面均优于非肝素涂层Permcath导管,在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的应用中, Palindrome H 肝素涂层导管比Permcath导管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