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背景: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比,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取材方便,其免疫原性较低,能耐受更大程度上的HLA配型不符,分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纯度更高。 目的:分析新生儿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纯化、扩增,以及向成骨及脂肪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方法与条件。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4-09/2005-11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室完成。 材料:胎龄37~40周的新生儿脐血。 方法:以Ficoll-HyPaque 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法、沉降红细胞后密度梯度法及CD34+免疫磁珠负选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将分离获得的单个核细胞采用L-DMEM培养基+体积分数0.1胎牛血清或MesencultTM培养基+体积分数0.1胎牛血清进行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传代,获得的第3代集落生长细胞进行流式细胞仪表面抗原测定,并诱导其向成骨、脂肪细胞分化。 主要观察指标:①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鉴定。②经茜素红染色及油红染色证实其诱导分化。 结果:经沉降红细胞后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的单个核细胞,使用MesencultTM培养基+体积分数0.1胎牛血清培养成功率高,第3代可出现明显的集落生长,而另两种方法分离培养的细胞则难以形成集落;集落细胞表面抗原测定表达CD29,CD59,D71,不表达CD34,CD45及HLA-DR等分子。成骨定向诱导分化的集落细胞经茜素红染色胞浆中出现有大量的钙沉积,成脂肪定向诱导分化的集落细胞油红染色示胞浆充满油滴空泡。 结论:使用MesencultTM培养基+体积分数0.1胎牛血清培养由甲基纤维素沉降脐血红细胞后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的单个核细胞培养成功率高,第3代可出现明显的集落生长。经诱导后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p16INK4a和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RB)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况,并探讨基因异常甲基化与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对81例胃癌和10例正常胃黏膜中p16INK4a和RB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况进行检测,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p16INK4a和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表达情况进行相应检测.结果:胃癌中p16INK4a和RB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37%(30/81)和42%(34/81);胃癌p16INK4a蛋白和pRb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44/81)和90%(73/81).10例正常胃黏膜中均未检测到p16INK4a和RB异常甲基化,而且其相应蛋白表达均为阳性.p16INK4a甲基化状况与其蛋白表达有相关性,但p16INK4a甲基化状态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性别及年龄均不相关.RB甲基化状态与pRb表达、肿瘤分化程度、性别及年龄无相关性,但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p16INK4a和RB异常甲基化是胃癌细胞常见的分子事件,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RB异常甲基化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RB甲基化检测对于分析胃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可能有一定参考价值.p16INK4a基因启动子区域高甲基化是其蛋白表达抑制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3.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49例胃癌组织和10例胃良性病变组织P53蛋白的含量,用流式细胞光度术检测了DNA倍体和10例免疫组化P53蛋白表达阳性标本的P53蛋白含量。结果提示,DNA倍体和P53蛋白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有重要关系,FCM定量基因表达产物及DNA含量双参数分析预后,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小网膜囊、两侧腹膜后敞开灌洗联合区域动脉药物灌注治疗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至2011年焦作市人民医院胰腺外科采用小网膜囊、两侧腹膜后敞开灌洗联合区域动脉药物灌注治疗26例早期S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第1天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APACHEⅡ评分、腹腔压力、中心静脉压、血糖、WBC、PaCO2、三酰甘油、肌酐分别为(37.4±0.9)℃、(104±13)次/rain、(21 ±5)次/min、(12.3±4.0)分、(11.8±2.1)cm H2O(l cmH2O=0.098 kPa)、(18.2 ±0.6)cm H2O、(7.7±0.6) mmol/L、(9.54 ±2.80)×109/L、(42.40 ±4.72)mm Hg(l mm Hg =0.133 kPa)、(13.83±1.01) mmol/L、(215.6±3.5) μmol/L,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术后第1天尿量、PaO2、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为(90.6±4.5) ml/h、(88.15 ±3.02)mm Hg、(84.8 ±3.4)mm Hg,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术前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22例(84.6%),急性肾功能衰竭15例(57.6%),休克14例(53.8%),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22例(84.6%),术后分别下降至2例(7.6%)、l例(3.8%)、1例(3.8%)、3例(11.5%).术后发生肠瘘2例(7.6%),胰瘘3例(11.5%),腹腔内出血2例(7.6%),真菌感染12例(46.2%).全组治愈率92.3%(24/26),病死率7.7%(2/26).结论 小网膜囊、两侧腹膜后敞开灌洗联合区域动脉药物灌注治疗早期SAP效果满意,能显著地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5.
目的 研究黄花香茶菜Isodon sculponeatus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70%丙酮常温提取,硅胶、葡聚糖凝胶和反相色谱法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对70%丙酮提取物、醋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等进行细胞毒活性活性测试。结果 从黄花香茶菜地下部分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acrophynin E(1)、19-hydroxyferruginol(2)、2α, 3α, 24-trihydroxyursa-12, 20(30)-dien-28-oic acid(3)、山香三萜二烯酸(4)、stigmast-4-en-6β-ol-3-one(5)、豆甾-3β, 6α-二醇(6)、松柏醛(7)、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8)、双 (2-乙基己基) 邻苯二甲酸酯(9)、正十六烷酸(10)、3β-羟基-5α, 8α-桥二氧麦角甾-6, 22E-二烯(11)、胡萝卜苷(12)、β-谷甾醇(13)、熊果酸(14)。活性研究显示,70%丙酮提取物、醋酸乙酯部位对肝癌细胞SMMC-7721有一定的抑制活性。结论 化合物110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568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6.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是干细胞移植研究的热点,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存在争议。 目的:回顾总结近年来对于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前景的研究。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90年1月至2013年11月)和中国知网数据库(2011年至2013年),检索关键词为“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表面抗体;诱导分化;临床应用”。 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可表达多种表面抗原,但没有特异性,同时其具有自我更新和向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骨骼肌细胞和神经细胞等的多向分化能力。由于其多向分化潜力,且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还具有免疫调节能力,已成为再生医学、血液学和免疫学方面细胞疗法的候选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临床试验已处于第三期,尽管数据还不多,已发现存在利于肿瘤生长和转移、增加侵袭性真菌感染等方面问题。即使如此,其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疾病面方面仍存在良好的应用前景。所以,找出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的作用原理及修复其产生的不良影响是目前干细胞移植研究的重点。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酒精对血清酶活性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利用7080生化分析仪酶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结果:肝脏血清酶类ALT、AST有所升高,GGT明显升高可达正常参考值的2倍~3倍。个别病例可达正常参考值的5倍以上,P<0.01。CH、APOB、TG明显高于正常,个别病例TG可达正常参考值的3倍以上,P<0.01。由于继续饮酒,对肝脏损伤继续加重,历时3a后,病情进一步发展,ALT升高已不明显,AST、GGT显著升高,P<0.01,符合慢性肝细胞损伤及坏死AST、GGT的升高规律。此时CH、TG、APOA、APOB已不再显著升高,这是由于肝细胞严重损伤坏死,合成脂类的能力已明显降低所致。结论:酒精摄入可引起血清酶类活性及脂类的升高。  相似文献   
98.
现代康复治疗的介入极大的提高了脊髓损伤所致瘫痪的致残率。但由于医院床位限制、家庭陪护的时间及经济条件等因素,许多患者康复期不能在医院度过,使刚刚恢复的肢体功能退化。我院近三年通过对出院病人进行住院时指导和出院后的跟踪调查指导,在给予28例截瘫病人积极的康复指导训练后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9.
为评估吉林省执行国务院2001年颁发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有关计划免疫工作目标情况和对农村地区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2002年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有关计划免疫工作目标情况;了解当前计划免疫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制定有关免疫策略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计划免疫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按照卫生部《关于开展全国计划免疫审评工作的通知》以及(2004年全国计划免疫审评方案》的要求,于2004年10月12~20日,对吉林省计划免疫工作进行审评。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对从中国南海沉积物样品中分离的放线菌SCSIO 07745中抑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并对相应产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进行分析。方法:提取菌株SCSIO 07745基因组DNA,利用Illumina Hiseq和PacBio SMRT技术进行基因组测序;通过对16S rDNA序列进行分析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以鉴定菌种;以有机溶剂萃取得到发酵产物并利用正相反相柱层析等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基因组进行注释并对合成该化合物的基因簇进行定位分析,推导其生物合成途径。结果:该放线菌被鉴定为糖多孢红霉菌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2个大环内酯类化合物sporeamicin A(1)和erythromycin A enol ether(2)。全基因组序列测序发现该菌株基因组DNA为线状,含有31个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其中基因簇3可能负责红霉素衍生物的生物合成,并对其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了推导。结论:筛选得到了1株产生红霉素类化合物的海洋糖多孢红霉菌S. erythraea SCSIO 07745,为红霉素类抗生素的开发提供了新的菌株资源。同时,该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为其蕴藏的次级代谢产物的挖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