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3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笔者采用中药行气泻肺法配合龙胆泻肝汤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2例,疗效满意,现举1例以佐证。  相似文献   
32.
冬病夏治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本文通过查阅古今冬病夏治的文献,系统总结及探讨冬病夏治学说的学术渊源及治疗的传承和发展。认为冬病夏治方法理论源于《内经》,成熟于明清,发展于当代。  相似文献   
33.
针灸治疗胃脘痛,古代医籍多有记载。近三十年来,也有一些针灸治疗急性胃脘痛的报道,但深入系统的研究还不多,而以梁丘和胃俞合用为研究对象,系统地观察它们疗效的报道尚未见到。本文选择梁丘和胃俞为主穴,经  相似文献   
34.
近几年来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哮喘进展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穴位贴敷疗法是将药物贴敷于人体表面的特定部位,通过药物、腧穴及经络的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它以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内病外治”思想为基础,疗效可靠,使用安全,简单易行,对常规治疗难以坚持而又无特殊疗法的哮喘证尤其适用。现将近年来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哮喘的研究综述如下:1 固定方穴  多数医家以《张氏医通》治疗哮喘的贴敷方药为基础进行治疗。董征等用生姜汁调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贴肺俞、心俞、膈俞,治疗233例,观察10年,有效率86.5%[1]。蔡丽娜用白芥子、炒白芥子、细辛、元胡、…  相似文献   
35.
李其英  田从豁 《中国针灸》1999,19(2):99-100
祛瘀生新法在针灸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特别对于许多顽固性疾病,应用祛瘀生新法能收到显著效果。现从几方面介绍如下。1祛瘀生新法的由来与机理清代《血证论》作者唐容川从女性月经每月一换,除旧生新的现象,联系到血证治法中“祛瘀生新”的原理,指出“瘀血...  相似文献   
36.
田从豁 《中国针灸》2001,21(8):2-10
针灸医学作为世界医学的组成部分 ,在新世纪面临着如何发展的新机遇和挑战。如何思考未来的同时 ,也应回顾我们曾经经历过的 ,针灸发展的某些阶段和一些值得纪念的大事 ,为新世纪针灸的腾飞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一 )2 0世纪前 50年 ,是中国医学 (包括针灸 )处于低潮 ,并存在着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当时的国民政府提出歧视、限制中医的种种措施 ,甚至作出“废止中医”的错误决定。一些热爱中医学的有识之士奋起力争 ,为保存和发展针灸医学做了大量工作。如 192 8年承淡安先生在无锡创办了中国针灸研究所 ,以后改名为无锡中国针灸医学专…  相似文献   
37.
汉代医学家淳于意针灸学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淳于意,汉,山东临淄人。曾做过齐国的太仓长,故又称为仓公。他青年时代就喜好方术,曾受师于公乘阳庆。关于他的医学事迹,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但记载较简,然而其中的25个病案,却是我国现存的最早医案,即所谓“诊籍”。这25个病案  相似文献   
38.
胃脘痛,是内科消化系统里的一个常见病,中医辨证可以分成几个类型:其中的脾胃阳虚型尤为多见。在针灸临床中尚未见到对此型病例进行过专题研究。我们从1987年以来收治了47例,并进行了系统的住院观察和实验研究。其中男性23例,年龄平均为45岁。病程多在8~11年之间。全部症例一律经纤维胃镜和X线透视检查确诊,含有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等。辨证主要根据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  相似文献   
39.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遗传型多样式病变;患者多在青壮年期,严重时致使生活和工作困难,无理想治疗方法。60年代以来,有人用外直肌移植术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有人认为本病相当于“高风内障病”,以中药治疗可改善视力和视野。也有人用穴位埋藏法治疗。我试用核桃皮灸配合针刺方法治疗,取得一定效果。 40例患者全系日本人,其中男性26例;年龄平均49.3岁(12~73)。病程平均9.5年(1.5~26)。全部视野变窄,视力明显下降。治疗,取野菊花30克和构杞子60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