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3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田丛豁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针灸专家,是国家学术传承的第一批名老中医,将其针药结合治疗耳鸣、耳聋的临床经验整理成文,与同道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12.
穴位贴敷朱砂蓖麻膏治疗顽固性面瘫36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该方法适于后期伴发面肌痉挛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田从豁教授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师带徒导师,从医60余载。其辨证精确、针法精湛、治法多样,擅长针、灸、药、气功等治法并用,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尤以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疗效绝佳。详尽地阐述了田教授在针刺时的考究手法,注重守神与治神、练气与切循经络、针刺的运针及补泻手法。强调以辨证施治为纲,标本同治为法,重视督脉及髓海的调理,及以一脏调五脏的观点,并且穴方精炼,重用灸法。细细研读,并揣摩其深意,实为临床针灸医师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熊××,男,12岁,初诊日期1990年3月8日上午10时。主诉:午后潮热三月余。病史:患者1989年12月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泻。经服用"黄连素片"后腹泻腹痛消除,继则出现不规则高热,体温高达39℃,曾在某西医院就诊,排除了结核病、风湿病等各种器质性病变,以"发热待查"给予对症治疗月余,热始终不退。又经某中医院诊断为"少阳发热"给予"小柴胡汤"加减,前后服药几十剂,效不显。现患者每天上午腋下体温37.1~37.5℃,午后2时左右上升到38.5℃左右,持续到下午5点开始下降,夜晚体温基本正常。发热时伴面赤、头隐痛、烦躁不安、咽干喉燥、无汗。热时纳可,热减而纳差,  相似文献   
15.
灸法是针灸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寒证,用以治疗急性热病者目前尚少报道。近年来,我们观察了艾条温和灸对外感风寒发热的治疗效果,发现灸法治疗  相似文献   
16.
57 cases of common cold,influenza,acute tonsillitis and acute bronchitis were treated byrapid needling with filiform needles at Dazhui (Du 14),Fengchi(GB 13),and Quchi(LI 11).The indices for observation were first determined,and the 19 cases that manifested an axiilatemperature drop of over 1℃ after treatment and a ratio of<0.3 of the main symptomscores after treatment were regarded as markedly effective;the 27 cases that manifested anaxilla temperature drop of 0.5-1.0℃ and a symptom score ratio of 0.3-0.6 were regardedas effective,and the 11 cases that manifested an axilla temperature drop of<0.5℃ and asymptom score ratio of>0.7 were regarded as failure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0.7%.Analysis of the individual patients indicated that the peripheral blood leucocyte andlymphocyte counts differed insignificantly after needling,while the body temperature,rate ofrespiration,pulse,blood pressure and acupoint temperature all dropped,with a simultaneousincrease in the percentage of T-lymphocytes.The immediate effects were especially markedin fevers due to exogenous wind and cold.  相似文献   
17.
针灸临床治疗效果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它也是针灸医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对于如何提高针灸疗效的探讨,则是各抒己见,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虽然不乏强调辨证施刺者,但也多是偏向于以辨疾病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病”或“证”为主,进行选穴施刺。而对决定这一“病”或“证”的人体自身特异性则尚未予以足够的重视。这也是受生物医学模式影响所致。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对生命现象和人体进行深入而系统的分析,从整体角度做综合研究,提出从生物——社会——心理角度综合认识疾病和健康,这就  相似文献   
18.
手法复位配合针灸治疗眩晕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第二颈椎引发的病症。方法以第二颈椎为研究对象选择55例临床眩晕的患者,运用手法复位及针灸等手段来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除2例不符合本临床治疗范围外,其余5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凡符合本范围的眩晕症患者运用该方法均达到了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9.
皮下埋针治疗哮喘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方法:应用皮下埋针法治疗不同证型哮喘患者70例,并以肺通气功能为观测指标。结果:7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5.72%,其中实证有效率85.42%,虚证54.54%,两者比较,实证患者疗效较好(P<0.01),肺通气功能呈现与临床疗效一致的改善,结论:皮下埋针法治疗哮喘效果较好,实证效尤佳。  相似文献   
20.
《新集备急灸经》见于敦煌遗书,是一部唐代灸法专著。其中所载灸法特色鲜明,与现代灸法有很多不同。文章通过详细分析《新集备急灸经》中灸法的应用范围、施用特色,并且对比《新集备急灸经》中所载的灸法与现代灸法在取穴、施灸部位、施灸次数、应用范围等方面的不同,归纳出了《新集备急灸经》中所载灸法的十一个特点。从中可以看出古人应用灸法治疗疾病的经验积累过程,这对于分析针灸的进化过程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