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在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甘艺平 《广东医学》2000,21(12):1045-1046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TUVP治疗高危BPH68例,其中Ⅲ度增生49例,Ⅳ度增生19例,55例行前列腺全切除,13例行前列腺部分切除。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成功。仅1例少量输血,无经尿道切除综合征(TURS),术后2~5d拔导尿管后均排尿通畅,随访4~30个月,主客观症状的明显改善。结论 TUVP是治疗BPH的安全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高龄、高危及有并发症的BPH患者。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后肾腺瘤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29岁女性后肾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因腰部不适行B超检查发现右肾肿瘤,16层螺旋CT诊断为右肾肿瘤(良性可能大),行肾肿瘤剜除术,术中见肿瘤被膜完整,切面色灰白,质地均匀,术中冷冻切片诊断为乳头状肾细胞癌,随即行肾癌根治术.镜下肿瘤细胞呈腺样或乳头状排列,并有砂粒体.免疫组化:NSE(+)、Ki67、Vim为阳性.病理诊断:右肾后肾腺瘤.随访2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后肾腺瘤术前难以依据影像学特征明确诊断,术前肿瘤穿刺活检结合免疫组化对明确诊断可能是一种可行的选择,更重要的是,了解其临床及病理特点有助于该肿瘤的准确诊断.后肾腺瘤的治疗多采取保留肾单位的手术,但由于其生物学行为及细胞起源的不确定性,术后长期随访观察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23.
目的通过探讨适宜的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方案,以提高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根据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将872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分为高危组(ASA.III或IV)(218例)和低危组(ASA—I或II)(654例),依据结石位置、形态、梗阻程度等将上尿路结石分为3种类型:I型155例,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或肾盂,合并中重度肾积水;II型302例,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肾盂输尿管连接处、肾盂或肾盂和1~2个肾盏,合并轻度或肾无积水;Ⅲ型415例,结石呈鹿角状,除肾盂外,多个肾盏内都充塞结石者。所有患者均行微通道(16~20F)PCNL钬激光或气压弹道碎石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结石取净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高危组和低危组分别接受235次和1117次PCNL手术。高、低危组各对应结石类型患者平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石大小、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危组患者平均伴随疾病数量有显著统计学差异(2.6和0.7种,P〈0.05),两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当。高、低危组I型结石清除率均为100%,Ⅱ型分别为97.8%和98.2%,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分别为69.2%和85.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患者及不同类型上尿路结石MPCNL手术难度差异大,按结石类型、患者自身情况等选择适宜的MPCNL方案,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4.
刘克龙  甘艺平  陆显斌  梁振朝 《广东医学》2005,26(10):1406-1407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微创PCNL)治疗复杂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微创经皮肾穿利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复杂上尿路结石5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一期穿刺碎石48例,有2例因术中出血较多需要二期碎石,手术均成功。术中均未输血,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有轻、中度血尿,平均2.5 d 尿液转清,一次碎石结石清除率为89.5%。结论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碎石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复杂上尿路结石的方法,创伤小,恢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后应用速即纱(Surgicel?)封闭经皮肾通道的可行性和安全有效性。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行PCNL患者,术中取石完毕后,随机分为试验组(速即纱组)和对照组(传统PCNL组)。排除肾盂穿刺液为脓性、集合系统严重穿孔或需二期PCNL取石者后,共60例患者被纳入研究,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位医师完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Hb 和 HCT下降量、输血率、尿外渗及肾周血肿发生率、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结石大小、肾积水程度、术前Hb和H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23 d,对照组7.02 d,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试验组为2.36,对照组为5.12,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Hb和HCT下降量、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及发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肾周血肿、尿漏发生,无需输血病例。结论 PCNL 术后应用速即纱封闭经皮肾通道安全、有效、可行,可预防通道出血和尿外渗,有助于拓展无管化PCNL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盐酸坦索罗辛联合酒石酸托特罗定(托特罗定L-酒石酸盐)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痛综合征(CP/CPP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60例CP/CPP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坦索罗辛(2 mg、每晚1次)联合酒石酸托特罗定(4 mg、每天1次)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坦索罗辛(2 mg、每晚1次)联合安慰剂(1粒、每天1次)治疗,3、6个月后观察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CPSI)、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及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等变化。结果治疗3、6个月观察组患者CPSI总分下降[分别为(14.5±6.3)、(12.8±5.7)分]、排尿症状评分改善[分别为(3.5±2.1)、(3.1±2.3)分]优于对照组[CPSI总分下降分别为(10.2±7.6)、(9.3±6.7)分,排尿症状评分改善分别为(2.1±1.7)、(1.8±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坦索罗辛联合酒石酸托特罗定治疗CP/CPPS较单用盐酸坦索罗辛疗效明显,尤其适合排尿症状较重的患者。  相似文献   
27.
目的评估自我管理干预(SMI)对改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诊断为Ⅲ型前列腺炎的患者218例,随机分为SMI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8例,给予常规治疗;SMI组110例,常规治疗配合SMI.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8周、12周、24周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NIH-CPSI)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周时SMI组疼痛不适(POD)分别为9.9±3.9和8.0±3.5,排尿症状(U)分别为5.8±3.3和4.7±2.7,生活质量(QoL)分别为9.2±2.0和7.6±1.7,总评分(TS)分别为25.0±6.7和20.3±5.9;对照组POD分别为9.9±4.2和9.4±4.1,U分别为6.3±2.9和5.5±2.6,QoL分别为8.9±2.1和8.6±2.1,TS分别为25.1±7.6和23.6±7.2,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以后两组上述4项得分均持续下降,SMI组与治疗前得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除U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1),其余3项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第4周、8周、12周及24周时,SMI组的上述4项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SMI可明显减轻Ⅲ型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8.
应用双J管的并发症58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泌尿外科中 ,双 J管是最常用的引流管 ,随着双 J管的广泛应用 ,也带来了一定的并发症 ,需认真对待和处理。 1996 - 0 5以来我院泌尿外科应用双 J管共 880例 ,有 5 85例出现一定的并发症 ,发生率为 6 6 .5 %。现对使用双 J管出现并发症的 5 85例进行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9.
报告7岁小儿阴茎、阴囊根部完全离断伤1例,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血管、神经吻鸽财植术,结果荫茎血运、阴茎皮肤、阴茎勃起均良好,排尿通畅,无漏尿及及排尿困难,未出现血管危象。结合文献复习对此类损伤的手术方式,离断组织处理、血管药物应用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行了讨论,认为吻合2条阴茎背动脉,重新建立背深静脉可提高愈合质量,防止漏尿及尿道狭窄;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抗凝,维持血管扩张状态,对保证阴茎血液供应及静脉回  相似文献   
30.
腔镜下碎石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二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泌尿外科腔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临床少见.2006-2009年我院共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236例、输尿管镜手术(URS)1078例,发生下肢DVT 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