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津血精髓分层论治糖尿病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脑病是糖尿病发展到后期重要的并发症,其主要影响中枢系统,对应中医消渴合并痴呆、健忘、脑卒中等病。传统中医多从肺脾肾三脏和上中下三消辨证论治消渴病以及并发症,笔者认为该病主要伤及津、血、精、髓等物质,而"津血精髓"存在先后浅深的层次关系,提出从"津血精髓"分层论治糖尿病脑病,旨在细化对糖尿病脑病的辨证,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男性性功能障碍是临床常见疾病,并且发病率日益增高,亓鲁光教授不拘泥于传统治疗思路,采用健脾滋肝益肾,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的周围末梢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免疫功能低下易引起皮肤感染是其显著的临床特点,而带状疱疹则是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以末梢神经损害为特点的一种病毒性感染,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则犹如雪上加霜。导师亓鲁光教授在多年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补肾活瘀汤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94例慢性肾炎患者进行了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肾活瘀汤口服。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实验室检测指标,以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的水肿、咽痛腰痛和头晕乏力症状的临床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尿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化瘀汤治疗慢性肾炎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更明显,临床总有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软坚散结法抗肾血管纤维化,解决肾脏病难治性。方法:观察组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予口服脉血康胶囊联合黄葵胶囊,对照组48例予黄葵胶囊口服。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联合黄葵胶囊治疗DN优于单用黄葵胶囊。  相似文献   
16.
吴康衡教授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50余年,应用中西医结合的独特思维,善治各种疑难杂病,并已形成了自己的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和辨证思维模式。系全国500名名老中医,为全国第二批师带徒专家,“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之一。紫癜性肾炎(HSPN)是由过敏性紫癜所引起的肾脏损害为特征的综合征,其病因与机体免疫紊乱、高敏体质、感染有关,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胃肠症状、关节痛、血尿、蛋白尿等,儿童多见,以变态反应引起广泛坏死性小血管炎为基本病变,同时伴IgA免疫球蛋白复合物在皮下毛细血管及肾小球系膜区沉着[1],是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2],临床上以单纯系膜增殖和(或)伴节段新月体形成是HSPN最常见的病理改变[3],占成人继发性肾脏病第二位[4]。吴康衡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脉通方对糖尿病大鼠阴茎组织氧化应激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为脉通方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测定糖尿病大鼠中药灌胃治疗前后勃起功能状况,以及治疗后血糖值、SOD活性、阴茎组织iNOS表达,来研究脉通方对糖尿病大鼠阴茎组织氧化应激损害的影响。结果治疗前,模型组和中药组大鼠的勃起率均低于正常组(P〈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模型组和中药组大鼠勃起率均低于正常组(P〈0.05),两组间比较,中药组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中药组的血糖值和阴茎组织iNOS表达均高于正常组(P〈0.01),两组间比较,中药组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中药组的SOD活性均低于正常组(P〈0.01),两组间比较,中药组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脉通方能够通过抗氧化作用来改善糖尿病大鼠勃起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