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8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9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11篇
内科学   79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456篇
预防医学   14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49篇
  7篇
中国医学   196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病人的疲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维度疲乏量表、呼吸困难量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00例间质性肺疾病病人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间质性肺疾病病人疲乏的因素。[结果]间质性肺疾病病人总体疲乏得分为(58. 68±13. 61)分。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睡眠指数、呼吸困难程度、焦虑水平是间质性肺疾病病人疲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间质性肺疾病病人疲乏处于较高水平,可通过改善病人睡眠和呼吸困难程度、降低病人焦虑水平改善病人的疲乏现状。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高压氧在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其治疗机制.方法 将贝尔面患者瘫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药物、红外线理疗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2组疗程均为20 d.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为7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药物、理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高压氧治疗贝尔面瘫,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病情进展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32例乙型肝炎患者(观察组)与1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其中观察组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A组(乙型病毒性肝炎,n=118)、B组(乙肝型肝炎肝硬化,n=72)、C组(乙肝型肝癌,n=42)。结果 观察组的CD3+、CD4+、CD4+/CD8+、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低于对照组,而CD8+、VEGF、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高于对照组(P<0.05)。C组的CD3+、CD4+、CD4+/CD8+、PTA低于A、B组,而CD8+、VEGF、TBIL、ALT高于A、B组(P<0.05)。Kendalls tau-b相关性分析显示,CD3+、CD4...  相似文献   
74.
先证者男,8岁半,因智力低下来我科就诊.患儿为第1胎,足月顺产.小头畸形,眼距宽,内眦赘皮,鼻塌,双眼下斜,耳低位畸形,双上肢不能外翻,智力低下,语言表达能力差,仅能简单对话,其它方面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受体 (typeⅠangiotensinⅡreceptor,AT1R)基因A116 6C多态性和胰岛素抵抗 (insulinresistance ,IR)与 2型糖尿病 (type 2diabetesmellitus,DM2 )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 -RFLP法 ,对 6 2例DM2合并冠心病 (CHD)患者 ,4 9例DM2 非合并CHD患者和 10 1例正常对照组人群的AT1R基因A116 6C多态性进行检测 ;以 -log(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 )作为IR指标。结果 DM2 合并CHD组与DM2 非合并组比较 :AT1R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合并CHD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升高 (0 .0 81vs0 .0 2 1) P <0 .0 5 ;OR =4 .2 1,95 %CI :1.0 0— 17.6 0。DM2 合并CHD组与非合并CHD组相比 ,ISI(- 2 .0 1vs- 1.77)显著升高 (P <0 .0 1)。AT1R基因多态性各基因型之间IR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AT1R基因A116 6C多态性参与中国汉族人群DM 2CHD的发病 ;AT1R基因A116 6C多态性与IR无相关性 ;AT1R基因 116 6C等位基因携带者不是通过IR的影响而参与DM2 CHD的发病。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2∶2∶1置换液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的疗效.方法 用CS3000血细胞分离机,配制晶体液∶胶体液∶血浆比例为2∶2∶1的置换液单个血浆容量,对32例RITP实施单次血浆置换.结果 可降低血浆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 Ig)、血小板相关的C3(PA C3)、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等有害物质浓度,提高血小板水平,平均升高约3倍.特别适合于治疗前PAIg、PAC3、CIC等有害物质水平较高之患者.结论  2∶2∶1置换液血浆置换是治疗RITP较为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特发性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分析,检测65例特发性POF患者(POF组)和75例正常妇女(对照组)PAI-1基因4G/5G多态性。结果:特发性POF患者组PAI-1基因型频率分布,4G/4G型为29.2%,4G/5G型为55.4%,5G/5G型为 15.4%;POF患者组4G/4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6.0%),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3.54,P>0.05);而4G等位基因频率(0.569)显著高于对照组(0.447)(x2=4.18,P<0.05),携带4G等位基因个体发生特发性POF的相对风险OR= 1.64,95%CI1.02~2.64。结论:PAI-1基因4G/5G多态性与特发性POF的发病有关,4G等位基因可能是特发性POF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8.
白细胞介素(IL)-17是一种新型的炎性细胞因子,主要由Th17细胞分泌,可诱导其它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的生成,并刺激中性粒细胞的募集及活化参与炎症反应及免疫应答.随着对于IL-17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其可能在脑炎、癫痫、自身免疫性疾病、脑肿瘤等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ABO正反定型不符原因,采取应对措施。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有条件者收集其家系资料,做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62例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原因分别为29例ABO亚型,4例抗体效价下降,10例IgM性质的不规则抗体,市售反定型试剂陈旧致检出抗体效价弱10例,单克隆试剂亲合力过高致假阳性4例,5例人为因素。结论 ABO正反定型不符时一定要做血型血清学鉴定,有条件者做家系调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血站加强人员培训,规范操作,加强试剂确认,完善血型正反定型,避免人为、试剂因素,防止亚型及有意义不规则抗体的漏检和假阴阳性的发生,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80.
目的优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血清游离雌三醇(uE3)的前处理方法。方法以活性炭吸附血清为研究基质,通过加入已知量的雌三醇(E3)标准品及E3-2-3-4-13 C3内标,在LC-20AD XR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和API 5500串联四级杆质谱仪上对E3检测的色谱条件、质谱条件及萃取条件等进行优化。结果色谱条件:选用菲罗门Knietex色谱柱(100.0mm×2.1mm,2.6μm);有机相为甲醇,水相为0.1mmol/L氟化铵水溶液,8min梯度洗脱。质谱条件:选用电喷雾(ESI)负离子模式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分析,选择质荷比(m/z)287→m/z 145作为E3的定量离子对,m/z 287→m/z 171作为定性监测离子对;选择m/z 290→m/z 148作为内标的定量离子对,m/z 290→m/z 174作为定性监测的离子对。萃取条件:萃取剂为正己烷/乙酸乙酯(50/50,v/v),样品与萃取剂的比例为1∶2,萃取率可达85.71%。结论 E3检测的色谱条件、质谱条件、萃取条件已得到全面优化,为后续建立LC-MS/MS测定人血中uE3的参考方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