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02篇
预防医学   39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41篇
  2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寻找影响一氧化碳中毒预后的因素,找出改进的方法,预防迟发性脑病及后遗症的发生。方法对38例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患者转归分为痊愈组(A组,n=23)迟发性脑病组(B组,n=11)后遗症组(C组,n=4)。结果痊愈组与迟发性脑病组的持续治疗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情越重,昏迷时间越长,出现迟发性脑病和后遗症的几率越高。首次治疗持续时间小于15天易并发迟发性脑病,大于40天出现迟发性脑病的几率明显下降。结论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关键是不应过早停止治疗,首次治疗持续时间不应小于40天。否则易并发迟发性脑病和后遗症。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寻找影响一氧化碳中毒预后的因素,找出改进的方法,预防迟发性脑病及后道症的发生.方法 对38例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接患者转归分为痊愈组(A组,n=23)迟发性脑病组(B组,n=11)后遗症组(C组,n=4).结果 痊愈组与迟发性脑病组的持续治疗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病情越重,昏迷时间越长.出现迟发性脑病和后遗症的几率越高.首次治疗持续时间小于15天易并发迟发性脑病,大于40天出现迟发性脑病的几率明显下降.结论 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关键是不应过早停止治疗,首次治疗持续时间不应小于40天.否则易并发迟发性脑病和后遗症.  相似文献   
53.
54.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较常见的周围血管病 ,此病后期易导致严重肢体缺血 ,最后发生肢体坏疽 ,截肢率高。我科自 1996年 1月采用股动脉滴注治疗血栓性脉管炎 5 2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治疗组 5 2例 ,男 41例 ,女 11例 ,年龄最大 84岁 ,最小 2 5岁 ,其中 4例为介入治疗后再度出现缺血症状。对照组 5 0例 ,男 39例 ,女 11例 ,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具有可比性。1.2 诊断依据 :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1987年制定的周围血管病诊断标准及分期 ,同时参考彩超的诊断标准。1.3 方法1.3.1…  相似文献   
55.
为方便读者、作者、编者间的联系,本刊要求将作者的有关信息在论文首页的左下方进行脚注。格式要求如下。1个人作者署名:在论文首页左下方“作者单位:”字样后面列出邮政编码和作者单位(给到科室)。即我刊1999年的格式。如第1作者不能作为通信联系者,可在作者中指定1位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在按原格式列出各位作者单位后,另起一行在“通信作者:”字样后列出通信作者姓名,邮政编码。2集体署名作者:凡集体署名的论文,于文末写出:“(××× ××× ×××整理)”的同时,一律在论文首页左下方脚注通信作者有关信…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评价Ⅱ、Ⅲ期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加手术与手术加术后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9—2013年收治的Ⅱ、Ⅲ期(T3、T4和/或N1、N2)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手段分为A、B组,A组为行新辅助治疗后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患者共 98例,B组为直接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后行术后辅助治疗患者共 93例。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 随访率92.1%,A组 3年LR、DM率均低于B组,分别为12.9%∶32.2%(P=0.002)、13.5%∶37.8%(P=0.001);A组生存期优于B组,3年OS、DFS率分别为84.7%∶69.9%(P=0.022)、77.6%∶50.3%(P=0.004)。结论 Ⅱ、Ⅲ期低位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可明显降低LR、DM率,延长生存期,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7.
2009年8月-2010年4月,我们对2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血液灌流治疗,经积极救治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百草枯中毒患者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19-76岁.均有口服百草枯史,口服10-300 ml,临床表现以恶心、呕吐为主,呕吐物为绿色液体,严重者出现口唇发绀、呼吸困难.既往均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并分析术前调强放疗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病理降期情况、临床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7月31日间接受术前同步放化疗随后行根治性手术的60例初治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接受调强放射治疗,总剂量为50Gy/25次,同期行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放化疗结束后间隔4~8周行手术治疗.结果:肿瘤病理退缩分级(tumor regression grading,TRG)0级为8例、1级为 12例、2级 为11例、3级为 20例、4级即病理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ce rate,pCR)为9例,pCR率为15%,病理有效率为86.7%,T分期降期55%,N分期降期51.9%.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5.0%.3年总生存率(OS)为88.3%,3年无瘤生存率(DFS)为85.5%,3年局部复发率(LRR)为11.6%,3年远处转移率(DMR)为13.3%,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为88.3%,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RFS)为 86.7%.Kaplan-Meier分析及COX回归分析均表明TRG分级对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调强放疗同期化疗能使肿瘤降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3年局部控制好.pCR 和接近pCR 患者有更好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步化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诊治的食管癌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行三维适形放疗,观察组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生活质量、1年生存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68.06%,观察组90.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79,P<0.05)。患者行为状态改善率、体重变化率对照组分别为44.44%、13.89%,观察组分别为62.50%、3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17、7.547,均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76.39%)明显高于对照组(45.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43,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步化疗能够有效提高食管癌近期治疗效果,缓解放化疗不良反应,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在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中的作用,以及EGF联合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growthfactor-II,IGF-Ⅱ)对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是否有协同促进作用。方法:①在mKSOM培养液中添加0ng/ml(对照组)、0.1ng/ml、1ng/ml、10ng/ml、100ng/ml的EGF、10ng/mlIGF-Ⅱ、1ng/mlEGF+1ng/mlIGF-Ⅱ、1ng/mlEGF+10ng/mlIGF-Ⅱ、10ng/mlEGF+1ng/mlIGF-Ⅱ、10ng/mlEGF+10ng/mlIGF-Ⅱ培养小鼠1-细胞胚胎,每组胚胎在培养箱中连续培养120h,每24h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分别计算2-细胞率、4-细胞率、桑椹胚率、囊胚率和孵化率,并进行囊胚细胞计数。结果:添加1ng/ml、10ng/mlEGF组的囊胚率及孵化率显著增加;EGF+IGF-Ⅱ组较单一添加组、对照组囊胚率及孵化率显著增加(P<0.05),且EGF+IGF-Ⅱ组囊胚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其中10ng/mlEGF+10ng/mlIGF-Ⅱ组的孵化率及囊胚细胞数最高(P<0.05)。结论:EGF浓度在1 ̄10ng/ml范围内可以提高体外培养鼠胚的囊胚率及孵化率;EGF及IGF-Ⅱ对体外培养鼠胚的发育有协同促进作用;本实验范围内10ng/mlEGF+10ng/mlIGF-Ⅱ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