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34篇 |
免费 | 261篇 |
国内免费 | 10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8篇 |
儿科学 | 22篇 |
妇产科学 | 31篇 |
基础医学 | 119篇 |
口腔科学 | 56篇 |
临床医学 | 520篇 |
内科学 | 217篇 |
皮肤病学 | 21篇 |
神经病学 | 104篇 |
特种医学 | 7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60篇 |
综合类 | 842篇 |
预防医学 | 316篇 |
眼科学 | 40篇 |
药学 | 411篇 |
9篇 | |
中国医学 | 449篇 |
肿瘤学 | 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7篇 |
2023年 | 194篇 |
2022年 | 221篇 |
2021年 | 277篇 |
2020年 | 173篇 |
2019年 | 165篇 |
2018年 | 157篇 |
2017年 | 111篇 |
2016年 | 122篇 |
2015年 | 116篇 |
2014年 | 179篇 |
2013年 | 148篇 |
2012年 | 183篇 |
2011年 | 155篇 |
2010年 | 140篇 |
2009年 | 145篇 |
2008年 | 104篇 |
2007年 | 130篇 |
2006年 | 140篇 |
2005年 | 112篇 |
2004年 | 99篇 |
2003年 | 60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48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37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81.
目的:梳理我国中药研究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进展,为相关领域技术布局和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论文和专利的角度对我国2010-2020年中药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主要机构、基金资助、重要专利和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结果:我国中药研究领域的科研产出缓慢增长;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发文量最高,河南中医药大学的专利申请量最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中药研究领域最主要的科研经费资助来源;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治疗病症、有效成分、安全性研究等方面。结论:我国中药研究领域研究既要守正更要创新,未来应采取不断加强与新技术的融合研究、建立专项资助基金、完善符合中药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82.
基于气质联用的款冬花蕾动态发育代谢组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G-MS)结合代谢组学分析技术明确不同发育阶段款冬花蕾的代谢组学特征.方法:对款冬花5个不同发育阶段药材进行两相溶剂提取,得到极性和非极性部分,分别对其进行GC-MS测定.代谢产物的结构指认通过NIST数据库检索和对照品对照确定,将数据预处理后导入SIMCA-P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共鉴定了54个代谢产物,包括35个极性化合物和19个非极性化合物;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5个阶段的款冬花蕾样品能较为明显的分开,且呈动态变化趋势;与传统采收期12月样品相比,10月和11月的花蕾样品与12月相距较近,说明这3个阶段的代谢物组成接近;而9月和3月的样品则距离较远,说明这2个时间点的样品化学差异较大.通过对部分特征代谢物相对含量进行比较,发现款冬花蕾发育过程中,脯氨酸、赖氨酸和亚油酸在发育初期含量较低,中期升至最高,在开花后又急剧下降;苹果酸和柠檬酸在中期含量较低;蔗糖的含量逐渐降低,开花后降至最低.结论:发育初期和开花后与传统采收期款冬花样品的化学差异较大,为其不能入药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款冬花合理采收期的确定及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3.
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炙甘草汤对缺血缺氧心肌电生理活动的影响,探讨其对心肌的保护和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机制。方法: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的方法,观察正常灌流液、缺血缺氧灌流液和缺血缺氧+炙甘草汤(20mg/ml、40mg/ml and 80mg/ml)灌流液对豚鼠左心室流出道慢反应自律细胞及心室乳头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1)缺血缺氧时左室流出道细胞APD50、APD90和APD均明显缩短(P<0.05),VDD及RPF显著变慢(P<0.01);而加入不同剂量炙甘草汤(20mg/ml、40mg/ml and80mg/ml)可剂量依赖性的拮抗由缺血缺氧介导的APD50、APD90和APD的缩短(P<0.05,0.01或0.001),使VDD及RPF加快基本恢复正常的节律。此种干预作用以80mg/ml炙甘草汤最为明显。(2)缺血缺氧时心室肌细胞的Vmax、APD50和APD90及APD均明显减小(P<0.05);在缺血缺氧灌流液中加入不同剂量的炙甘草汤后上述效应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提示炙甘草汤对缺血缺氧导致的左心室流出道慢反应自律细胞的异常电生理所诱发的心律失常及心肌细胞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4.
基础治疗与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突发性聋是突然发病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是耳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病因不明,有病毒感染,内耳血管病变,迷路窗膜破裂等学说,现认为主要与病毒感染和血液循环障碍有关,目前国际、国内还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法很多,疗效不一,但以扩张血管加抗凝溶栓加神经营养药等基础治疗方法和高压氧治疗方法为主,但未见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研究。我院1995年11月~2000年7月治疗突发性聋174例(193耳),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基础治疗、高压氧舱治疗和综合治疗,现将治疗及比较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5.
神经毒性是许多药物或化合物常见的毒副作用。在新药研发早期要进行神经毒性筛选。对于可能通过血脑屏障影响神经系统的小分子药物或疫苗类的生物制品在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要进行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神经毒性评价。毒性病理学或神经病理学评价是临床前药物神经毒性评价的金标准。针对影响药物毒性神经病理学评价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包括神经病理学评价的一般策略、最佳的评价时机、特殊的神经组织屏障系统、神经组织病理制片中的取材方法以及人工假象对神经病理学诊断的干扰,进行详细的解析,以期为我国神经毒性评价指导原则的制定和药物非临床神经毒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总结中医人工智能辨证领域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应用状况、所面临的挑战,为中医辨证智能发展提供帮助。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总库1980年-2020年人工智能与中医辨证相关文献,筛选出301篇,以时间为线索,从专家系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知识图谱,对中医辨证算法研究进行分类;以地域为线索,结合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梳理出中医辨证人工智能地域发展态势。结果 通过三个阶段中医辨证算法的比较,机器学习的神经网络、决策树和贝叶斯等算法模型辨证准确率均值在90%以上,适用于中医辨证,未来深度学习与知识图谱在中医辨证方面极具潜力。结论 中医辨证信息化迅猛发展并处于持续深入的状态,但中医文本数据的处理和结构化工作滞后,缺乏评价系统来评判人工智能算法在辨证上的效果,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前瞻性研究角膜波面像差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ORK-W)治疗近视临床效果。方法将球镜-8.00D以下,柱镜0.00D-3.00D的近视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36例72眼行角膜波面像差引导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切削(ORK-W),对照组30例(60只眼)行常规LASIK。观察术后1m裸眼视力、残余屈光度,角膜波面像差中的慧差、球差及总像差均方根RMS增加值,对比敏感度的改变,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术后裸眼视力、残余屈光度和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角膜波面像差(慧差、球差、均方根RMS)的增加均较对照组明显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敏感度的改善较对照组也明显的好,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角膜波面像差引导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切削(ORK-W)可以减少术后角膜波面像差的增加,尤其减少慧差增加效果更明显,明显改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分析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的对象是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化脓性阑尾炎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参考组(50例)和探讨组(50例).参考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探讨组采用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感染情况.结果:患者接受护理后,探讨组患者中出现切... 相似文献
90.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职业倦怠和共情疲劳状况,分析影响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的因素。方法采用工作场所暴力测定频度量表、工作倦怠量表和共情疲劳量表对286名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零频度占25.52%、低频度41.61%、中频度23.43%、高频度9.44%;职业倦怠零倦怠占22.38%、轻度倦怠44.76%、中度倦怠24.83%、高度倦怠8.04%;共情疲劳轻度16.43%、中度40.56%、重度43.01%;工作场所暴力和职业倦怠不同程度影响共情疲劳(P0.05,P0.01)。结论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高,职业倦怠及共情疲劳情况较严重,需要医院管理者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和职业倦怠水平,改善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状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