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7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11篇 |
内科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8篇 |
综合类 | 33篇 |
预防医学 | 19篇 |
药学 | 26篇 |
中国医学 | 7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肝内胆管细胞癌22例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加深对其影像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CT检查资料。结果 22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肝内胆管扩张19例,肝内胆结石13例,肝叶萎缩7例,肝门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14例,局部肝轮廓凹陷4例。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内动脉期无或轻度强化,静脉期呈轻度或中度强化,延迟扫描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逐步呈斑片状、分隔状向心性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与肝内其他占位性病变相鉴别,CT诊断对肝内胆管细胞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比较膀胱癌C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评价CT在膀胱癌诊断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应用XX型号CT机对52例膀胱癌患者进行盆腔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增强扫描、小病灶薄层扫描,观察病变的CT表现及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膀胱癌的CT表现主要为膀胱壁不同程度增厚、病灶表面光滑多向腔内突出、与周围组织粘连、盆腔或腹膜后淋巴转移,CT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的符合率76.92%.结论:CT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可显示膀胱癌的一般情况及分期,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5.
慢性荨麻疹是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其病因复杂、病程长,临床上治疗相对比较棘手.为探讨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法,2009年3月~2010年3月,收集了87例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 探讨猝死病区人群社会支持与生命质量的关系,为制定提高和改善病区人群生命质量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入户调查方式,利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病区人群进行社会支持调查,利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评定量表简表对病区人群进行生命质量调查.结果 云南猝死病区人群的社会支持总分及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维度得分[(40.85±8.34)分、(9.58±3.58)分、(23.86±4.87)分]均低于对照组相同维度得分[(41.82±7.12)分、(10.47±3.26)分、(24.51±4.68)分](均P<0.05).病区人群社会支持利用度[(7.41±2.67)分]与对照人群社会支持利用度[(6.84±2.56)分]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多重线性回归控制家庭人均收入等混杂因素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分别与生命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关系(社会支持总分与生命质量各维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0,0.11,0.29,0.28,0.36;客观支持得分与生命质量各维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5,0.05,0.13,0.14,0.19;主观支持得分与生命质量及各维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8,0.06,0.21,0.23;支持利用度与生命质量各维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0.05,0.10,0.09,0.11)(均P<0.05).结论 云南猝死病区人群获得社会支持较少,且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低,使得病区人群生命质量较差,要改善这一状况,必须在提供更多社会支持的基础上,加强对社会支持的利用. 相似文献
28.
29.
30.
下颌神经阻滞入路的相关解剖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下颌神经阻滞入路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解剖观测,为下颌神经阻滞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实验于2002-11/2005-11在郧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完成。由郧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提供120侧成人颅骨(男60侧,女60侧)和30侧尸体(男20侧,女10侧);均为无主尸体。测量了120侧成人颅骨卵圆孔等结构的数据,观测了30侧成人尸头下颌神经的毗邻结构。
结果:①与下颌神经阻滞相关结构:男性除卵圆孔前壁厚、女性除颧弓中点下缘至翼突基部距离、卵圆孔宽径、卵圆前壁厚、卵圆孔前外侧缘至三叉神经压迹最近距离外,其余结构均存在侧别差异(P〈0.05~0.01)。除左侧颧弓中点下缘至卵圆孔前外侧缘距离、左侧卵圆孔宽径、卵圆孔前壁厚外,其余侧别结构均存在性别差异(P〈0.01)。下颌神经阻滞进针的深度:颧弓中点下缘至卵圆孔前外侧缘的距离,男性左侧为(40.4&;#177;0.3)mm,右侧(40.9&;#177;0.4)mm。女性左侧为(39.8&;#177;0.6)mm,右侧为(40.2&;#177;0.7)mm。②下颌神经阻滞入路易损伤的结构及下颌神经的毗邻关系:下颌神经长度(10.4&;#177;1.6)mm,宽度为(4.5&;#177;1.5)mm,其中颅内段长(6.3&;#177;1.5)mm,卵圆孔内段长(5.1&;#177;0.6)mm。脑膜中动脉外径左侧为(1.5&;#177;0.3)mm,右侧为(1.5&;#177;0.4)mm。至上颌动脉起点的距离左侧为(7.1&;#177;0.4)mm,右侧为(8.3&;#177;0.3)mm。大部分脑膜副动脉入棘孔以前发出,起源于脑膜中动脉者22侧(73%)。上颌动脉者7侧(23%)。以双根起始者1侧(3%)。分支数,1支型24侧(80%)。2支型2侧(7%)。不存在4侧(13%)。脑膜副动脉分别经卵圆孔、蝶导血管、骨性翼棘孔入颅腔。下颌神经与脑膜中动脉的位置关系:脑膜中动脉位于下颌神经的后外侧22侧(73)%。位于下颌神经的外侧8侧(27%)。
结论:获得了下颌神经的长度、宽度,下颌神经阻滞进针的深度,下颌神经阻滞入路易损伤的结构及下颌神经的毗邻关系,以及圆孔、棘孔、破裂孔、颈静脉孔、海绵窦内等穿过的结构及毗邻关系的观测结果。下颌神经阻滞相关结构存在侧别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