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背景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与前列腺增生之间的快速鉴别是临床面临的难题之一,需要可靠方法进行分类预测.目的 基于XGBoost算法构建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分类预测模型,识别癌症风险因素并分析其在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于"前列腺癌数据集"(2019年由解放军总医院国家临床医学科学数据中...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外科胆囊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临床路径。观察2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患者镇痛满意度。结果 两组术后患者疼痛均有改善。观察组在镇痛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满意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实施中医护理临床路径,镇痛效果明显,可提高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建立颅底-颞下区恶性肿瘤动物模型,探索碘液浸染技术在Micro-CT图像中识别肿瘤组织的作用。方法: 对12只BABL/c裸鼠采用异氟烷吸入镇静麻醉,在小动物超声系统引导下经颌下区注射头颈鳞状细胞癌WSU-HN6细胞至右侧颞下窝。观察3周后解剖头颅标本,用4%多聚甲醛固定,并行Micro-CT扫描,3.75%复方碘液浸染后重复扫描。将头部标本包埋、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肿瘤形成情况。结果: 经Micro-CT分析发现颅骨有明显破坏,但无法辨别肿瘤组织;经3.75%复方碘液浸染后,在Micro-CT阅读软件中可以清晰观察肿瘤及周围软组织形态。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证实,颅底-颞下区形成鳞状细胞癌,同时伴有明显颅骨破坏。结论: 采用颌下注射方式可以成功构建颅底-颞下区肿瘤动物模型;Micro-CT可以观察到颅骨骨质改变,采用复方碘液浸染后有利于观察肿瘤及周围软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34.
该文拟探讨并比较薄荷油与薄荷醇对中药复杂成分的经皮促透作用特征规律。选择系列不同logP(油水分配系数)中药有效成分作为模型药物,即蛇床子素(logP=3.85)、川芎嗪(logP=2.34)、阿魏酸(logP=1.26)、葛根素(logP=-0.35)、京尼平苷(logP=-1.01),简化并表征中药复杂成分体系,采用体外透皮试验,对比分析薄荷油与薄荷醇的经皮促透作用特征。同时,采用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进一步比较薄荷油与薄荷醇对皮肤角质层内在分子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适宜浓度的薄荷油与薄荷醇均可促进不同logP药物成分的经皮吸收,薄荷醇作用下药物经皮促透倍数对数值与药物logP向于负线性关系,薄荷油作用趋向于呈抛物线关系,但都表现出对logP较低药物(即亲水性药物)具更佳的经皮促透效果,其作用趋势相似。红外光谱研究显示,薄荷油与薄荷醇主要通过影响角质层脂质而影响皮肤屏障功能,且作用强度相近,与体外透皮试验结果一致。可知,薄荷油与薄荷醇的体外经皮促透作用特征相似,且对角质层内在分子结构影响相同,因此,作为经皮促透剂应用条件下,可以考虑选择成分单一的薄荷醇代替组成复杂的薄荷油。  相似文献   
35.
环状肉芽肿是以肢端环状丘疹或结节性损害为特征的慢性良性自限性皮肤病。本病发病原因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系统性疾病或感染相关。外用糖皮质激素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冷冻、光疗,口服氨苯砜、抗疟药、维A酸或者手术等有一定疗效。本文综述了环状肉芽肿相关病因及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探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检测原发性肺腺癌患者恶性胸腔积液中的EML4-ALK融合基因突变情况,并对指导克唑替尼治疗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收集39例原发性肺腺癌患者的胸腔积液,使用FQ-PCR法检测EML4-ALK融合基因的阳性率。结果胸腔积液中EML4-ALK融合基因的阳性率为12.8%,克唑替尼治疗对于EML4-ALK融合基因的和无EML4-ALK融合基因的患者相比有较高的疾病控制率(80%vs 16.7%,P0.05)。结论对难以获得组织标本的肺癌患者可选用FQ-PCR法检测肺癌患者恶性胸腔积液中EML4-ALK以指导克唑替尼的应用。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 评价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60例晚期初治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伊立替康治疗方案,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治疗组联合替吉奥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比较,联合治疗组白细胞减少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方案优于单独采用伊立替康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降低白细胞减少及胃肠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0.
<正>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左侧胸壁红斑6个月余。患者2年前因左乳浸润性导管癌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腋下淋巴结清扫,术后定期化疗。6个月前患者于左胸壁手术部位附近出现环状浸润性红斑,无明显自觉症状,曾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离心性环状红斑",经口服抗组胺药及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无好转,遂于我院就诊。体格检查:神志清,精神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查体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皮肤科检查: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表现,左乳缺如,左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