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纳曲酮抗复吸治疗中意外催瘾的作用。方法:对49例应用纳曲酮抗复吸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随访6个月,了解患者意外催瘾经历,以及意外催瘾对患者偷吸、脱毒后操守率及服用纳曲酮保持率的影响。结果:27例(55.1%)有意外催瘾的经历;与无意外催瘾组比较,在1-4周内,有意外催瘾组的偷吸人数少(P<0.05,P<0.01),2-25周的操守率高(P<0.05);Cox回归分析发现,稽延性戒断症状、患者孤独、沉闷情绪及家庭经济困难是纳曲酮治疗保持率的风险因素。结论:意外催瘾具有厌恶疗法样作用,对应用纳曲酮抗复吸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的抗偷吸和抗复吸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2.
海洛因依赖者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进入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睡眠质量情况并分析其出现睡眠问题的原因。方法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顿焦虑量表(HAMD)和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对入美沙酮维护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进行调查,资料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PSQI总平均分为14.93±3.31,以PSQI总分>8分作为判断睡眠质量问题的标准,有97.5%的海洛因依赖者存在的睡眠质量问题,睡眠不佳主要体现在睡眠障碍(97.6%)、睡眠质量(90.3%)和日间功能障碍(86.4%)。焦虑总分和每天的花费与PSQI总分存在显著相关,P<0.05。其中,焦虑总分对PSQI总分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海洛因依赖者睡眠质量较差,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对海洛因依赖者的睡眠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3.
氯胺酮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氯胺酮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1例氯胺酮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多为男性未婚青年。氯胺酮滥用时间为21.8±s17.8月,滥用剂量为0.4 g·次-1±s0.2 g·次-1,吸食频度为9.5次·月-1±s8.5次·月-1,滥用方式全部为鼻吸。患者均有多物质滥用的经历。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确切的氯胺酮滥用史和临床表现,临床类型以精神病性障碍多见,占85.4%(35/41)。依赖者的耐受性增加不明显,戒断症状出现较迟且较轻,心理依赖呈中等程度;精神病性障碍者的主要表现为:幻听、被害妄想、易激惹、兴奋和行为异常等。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结论:氯胺酮所致精神障碍以精神病性障碍多见,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复方地芬诺酯片依赖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例复方地芬诺酯片依赖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滥用原因主要是海洛因依赖者的自我脱瘾治疗或复方可待因溶液依赖者用作替代品。患者均从朋友处获知本药物有关作用的知识。药品来源于药店或诊所,易获得。滥用时间为3.1a±s1.6a,滥用剂量45.5片·d-1±s16.0片·d-1,滥用次数1.9次·d-1±s0.9次·d-1。滥用方式全部为口服。患者有躯体依赖和心理依赖的表现,VAS评分为4.1±s1.2。门诊治疗以逐渐减少药物剂量后小剂量维持治疗为主。结论:复方地芬诺酯片被滥用的剂量很大,其依赖综合征的表现与其他阿片类物质依赖的表现相似,依赖性呈中等强度。本药易被获得和滥用,应加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复方制剂的管理。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的心肌酶改变状况及其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改变状况的差异,包括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中速移动部分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的差异。方法:(1)对象:病例组为2005年10月至2009年6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的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共59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5例;年龄最大50a,最小20a,平均33.9a±s7.0a;文化程度:文盲1例(1.7%),小学8例(13.6%),初中41(69.5%)例,高中9例(15.3%);婚姻状况:未婚17例(28.8%),已婚39(66.1%),离异3例(5.1%)。临床分型为有害使用3例,依赖综合征5例,精神病性障碍51例。对照组为随机抽取的我院现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54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2例;年龄最大64a,最小17a,平均40.9a±s12.2a。文化程度:小学4例(7.4%),初中22例(40.7%),高中19例(35.2%),大学及以上9(16.7%)例;婚姻状况:未婚35例(64.8%),已婚14(25.9%),离异5例(9.3%)。(2)方法:用自制调查表记录病例组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回顾性地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对CK和中速移动部分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等心肌酶和ALT水平并进行比较。(3)统计方法:用到的统计学方法有统计描述、非参数T检验,均采用SPSS13.0软件包完成。结果:(1)病例组的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情况:截至入院时患者滥用时间为0.1-276月,平均41.2±s46.9月;滥用剂量0.05-3.0g.d-1,平均0.57g.d-1±s0.48g.d-1;滥用频度0.01-5次.d-1,平均1.37±s1.30次.d-1;滥用方式为鼻吸或口服。(2)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的CK值均数为1170.95±s4731.09,高于精神分裂症组494.82±s1472.79,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15,P<0.01);CKMB均数为29.81±s130.25,高于精神分裂症组9.68±s1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22,P<0.001);ALT均数为45.93±s42.97,高于精神分裂症组29.89±s19.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77,P<0.001);(3)滥用者的CK值异常者32例(54.24%),ALT异常者22例(38.60%);精神分裂症者CK值异常者14例(26.42%),ALT异常者7例(13.21%)。结论: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患者的心肌酶(CK及CKMB)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损害发生率高且程度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56.
目的比较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的精神行为症状.方法采用简易痴呆筛选量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Sandoz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Nuremberg老年问卷(NAI)和哈金斯基缺血指数(HIS)对阿尔茨海默病157例及血管性痴呆150例进行测试.结果两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精神行为症状,情绪症状多见,AD组患者中有情绪症状79.6%,VD组出现情绪症状86.0%,两组患者出现多项情绪症状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VD患者出现更多的情绪症状.结论 AD和V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发生率高,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观察α2-巨球蛋白基因(α2-macroglobulin, A2M)内含子17一种五核苷酸缺失突变在广州地区汉族老年人中的分布,探讨其与晚发Alzheimer病(AD)的相关性。方法 以97例晚发AD患者和111名健康老年人为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A2M缺失/插入多态性和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 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 (1)A2M基因缺失突变在晚发AD患者中的频率为2.6%,在正常老年人中的频率为2.7%,在所有受试者中未检测到A2M突变纯合体,晚发AD患者和健康老年人之间不存在A2M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的差异,A2M基因多态性与晚发AD无关联。(2)晚发AD患者中apoE等位基因ε4频率显著升高(Z=3.32,P<0.01)。晚发AD与ε3/ε4基因型正关联(RR=2.62,χ2=6.89,P<0.01),和等位基因ε4正关联(RR=2.67,χ2=10.71,P<0.01)。(3)晚发AD无论是否伴有apoE-ε4均与A2M不存在相关性。结论 广州汉族人群中A2M基因缺失突变多态性与晚发AD不具有关联。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精神科重症加强监护病房(PICU)的必要性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地分析65例PICU患者资料。结果:老年科病人住院期间出现严重躯体疾患转入PICU者最多,其次是有严重躯体疾病在综合医院治疗同时又有精神症状而转院者,转入PICU治疗原因主要是肺部疾病及急性脑血管疾病。结论:建立PICU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PICU更具综合性ICU的性质。  相似文献   
59.
目的:了解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私逃的特点,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物质依赖科住院患者中8例逃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外逃者多数为新型非法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私逃时戒断症状已消除或精神病性症状已消失。患者外逃多发生在晚上非正常上班期间,外逃方法多是毁坏病房卫生间窗子后逃跑。患者外逃后大多能及时追回或及时办理自动出院手续,外逃期间未发生严重后果的事件。结论:新型非法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逃跑发生率较高。私逃原因复杂多样,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止患者外逃。  相似文献   
60.
患者女,31岁,已婚.三年多前出现支气管哮喘,以后均在夏秋季发病,呈渐进性频繁发作,发作时经口服氨茶碱、博利康尼等药后缓解,但呈反复发作.近数月来,因妊娠食欲不振,经妇科及B超检查,均提示胎儿发育欠佳,为增加胎儿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