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52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88篇
综合类   209篇
预防医学   72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摘要:目的 对国内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调查我国儿童乙肝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国内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2000年01月-2014年01月有关儿童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的所有文献进行综合计数分析。结果 共44篇文献符合条件纳入研究,采用Meta分析26篇,涉及病例报道13篇,死亡报道文献5篇,纳入文献无明显发表偏倚。局部不良反应的合并发生率为4.7×10-7,95%CI:(-3.83×10-6,4.78×10-6)。全身不良反应的合并发生率为3.0×10-8,95%CI:(-3.02×10-6,3.06×10-6)。总不良反应的合并发生率为7.92×10-6,95%CI:(-1.25×10-5,2.83×10-5)。23个病例报道中,以过敏反应多见。6例死亡案例中,3例死因与乙肝疫苗相关。结论 我国儿童接种乙肝疫苗总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为7.92/100万,提示国内使用的疫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研究显示不良反应与儿童接种年龄、生产厂家、接种剂量无直接关系。儿童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手段,我们必须对乙肝疫苗的安全性保持足够的重视,在做好严格监控疫苗质量及有效预防疫苗不良反应的前提下,预防接种乙肝疫苗是我国坚定不移的方向也是国策。  相似文献   
102.
在美国,食管癌是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多于女性,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食管癌临床表现早期食管癌临床表现不明显,吞咽困难是最常见的初始症状,但由于食管壁的柔韧性,病人到晚期才感觉到,从不能吞咽固体开始,进展到最终不能吞咽液体。此外,病人还可有吞咽时疼痛、体重减轻、营养不良和虚弱等表现。晚期表现还包括胸骨后疼痛、呃逆、呼吸困难、胃烧灼感、口臭、声音嘶哑、咳嗽、流涎过多及夜间误吸等。食管切除术后病人的护理食管切除术后24~48 h病人在重症监护室度过,通常带有气管插管等多种导管,护士应加强心肺及各方面的监护…  相似文献   
103.
危重监护病房内的麻醉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多数病人从麻醉和手术中的恢复是平稳的,但某些病人可能伴有威胁生命的需要迅速抢救的并发症。在手术和麻醉后的重症阶段实施专门的监护是护士的重要任务。气道梗阻对术后病人应进行连续的脉搏血氧测定。已拔除气管插管的病人因舌后坠而压迫咽后壁可发生气道梗阻,表现为鼾声、鼻翼扇动、胸部反常呼吸动作和辅助呼吸肌的使用。开始应给予氧疗,鼓励病人深呼吸,并抬起病人下颌,若上述措施无效,则需重新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经鼻咽的通气道不能用于鼻部手术后的病人。插管常伴有鼻出血,因而导管必须经润滑后小心插入,尤其是有出血性疾病或正在接…  相似文献   
104.
细胞凋亡与胃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一位。胃癌的发生与胃粘膜上皮细胞和胃癌细胞凋亡、增殖调控失衡有关。现综述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转归和治疗中的地位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治疗在胆囊疾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2月以来胆囊疾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氩离子凝固治疗组100例,单极电刀组100例。两组病例胆囊动脉闭合均用百克钳。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等。分析氩离子凝固治疗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氩离子凝固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明显少于单极电刀组。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氩离子凝固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且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单极电刀组。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检测血浆Dickkopf同源物1(DKK1)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已确诊的HCC患者48例,肝硬化(LC)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20例,选择排除其他慢性疾病的健康体检者(HC)20例,采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血浆中DKK1浓度,同时采用美国雅培i2000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其AFP。同时比较分析其ROC曲线及相关性。结果 HCC组DKK1水平均显著高于LC组、CHB组和HC组(Z=-4.132~-5.828,P均<0.001)。DKK1对HCC诊断价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95%置信区间为0.831~0.947,DKK1诊断HCC最佳cutoff值为565 ng/L,其诊断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70%,AF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9,95%置信区间为0.667~0.850。DKK1的AUC显著>AFP(Z=2.28,P=0.022)。DKK1和AFP两指标间无相关性(r=0.148,P=0.316),其中有21例AFP<20 μg/L而其DKK1>565 ng/L的诊断临界值。结论 检测血浆中DKK1可以作为AFP诊断HCC的有效补充,尤其是DKK1对AFP阴性HCC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按照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胰腺创伤分级为Ⅲ~Ⅳ级的儿童闭合性胰腺损伤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2年10月我们收治的12例Ⅲ~Ⅳ级闭合性胰腺损伤患儿临床资料,对其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12例患儿中,2例子保守治疗,5例行开腹外引流手术,5例行ERCP诊断及胰管支架置人,随访3~51个月,均预后良好,无死亡及胰腺内外分泌不足的表现。手术组及ERCP组治疗后血淀粉酶下降及恢复经口喂养时间无明显差异,但优于保守治疗组。2例保守治疗患儿伴〉8cm的胰腺假性囊肿,于半年后自行吸收。2例外引流无效者经ERCP治疗成功,ERCP在血流动力学稳定伴主胰管破裂患儿中应用安全,显著缩短了病程。结论儿童Ⅲ-Ⅳ级胰腺闭合性损伤患儿可以不行胰腺切除术或胰腺胃肠吻合术获痊愈,部分可保守治疗痊愈。当保守治疗或外引流术不能控制病情时,ERCP可作为首选。远期预后需大量样本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旋覆泻心止咳汤(自拟)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虚实错杂、肺胃失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3例,观察组用旋覆泻心止咳汤,对照组用奥美拉唑、莫沙必利,两组均服药4周。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2.00%、对照组78.0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旋覆泻心止咳汤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虚实错杂、肺胃失和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描述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状,探讨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对北京市西城区60~80岁老人进行生活质量调查.结果 在2342名社区老人中,91.89%能获得社会支持,6.32%有焦虑情绪,8.58%有抑郁情绪.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家庭类型、家人关系、月收入、退休适应、情绪调节、锻炼、焦虑、抑郁和社会支持等因素有关.结论 北京市西城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及获得的社会支持均较高,生活质量与家庭类型等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0.
张斌  王跃  唐孝明 《西南国防医药》2014,(12):1341-1344
目的探讨Inter Tan静力固定对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7月~2013年4月,采用闭合复位Inter Tan静力固定治疗87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1例,女36例;年龄60~89岁,平均69.5岁。致伤原因:跌倒59例,交通事故2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20 d,中位时间6 d;根据IVANS分型:Ⅰa型7例,Ⅰb型18例,Ⅰc型27例,Ⅰd型26例,Ⅱ型9例。结果术后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48 h后鼓励护理保护下下地负重及扶拐行走。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6个月。1例术后发现坐骨神经损伤,术后7个月复查基本恢复。无血管损伤及深静脉血栓并发症,无内固定松动、切割及骨折不愈合等发生。术后6个月复查,根据Harris评分:优40例,良38例,可9例,优良率89.7%。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Inter Tan静力固定具有良好的近期稳定性作用,支持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卧床及相应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