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7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熨切法治疗子宫颈癌前病变993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熨切法治疗子宫颈癌前病变993例张洪林,张丽,赵景明,许景峰,张鸿来,孟渝梅,王裕颐子宫颈癌是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积极治疗子宫颈癌前病变是阻断子宫颈癌发生的重要途径。近17年来,我们用传统中医熨切疗法(下称熨切法)治疗子宫颈癌前病变患者993例,...  相似文献   
12.
石膏类经方治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王裕颐 《山西中医》2009,25(1):31-32
导师王裕颐在临床中善用经方治疗各种内科杂病,笔者侍诊而获益匪浅,现将导师运用石膏类经方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的临床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导了100例高血压病人。分为阳亢、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及阳虚四型。分别测量其24小时动态血压(ABP),结果发现,阳亢组血压昼高夜低的节律明显,阴虚阳亢组则夜高昼低,阴阳两虚组和阳虚组之昼夜节律不明显。同时发现阴阳两虚组以收缩压负荷升高明显,阳虚组则以舒张压负荷升高为主。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诊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中医病名、病邪性质和致病特点,分析病机,寻找辨病辨证的要点,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和方案。查阅外感热病诸多文献,吸取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研究成果,以及广州、北京等地中西医结合诊治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提出看法。本病属中医温疫,其病邪为疫毒,具有热、毒、湿之性质和致病特点。疫毒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因湿热毒互结,入肺后难解难除,虽可传入中焦脾胃或深陷营血,但病位从未离肺。临床分阶段辨证施治,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应注意9个原则。  相似文献   
15.
火针点刺加药物注射等治疗慢性外阴营养不良507例山西省寿阳县妇幼保健院(山西045400)赵景明,潘拉梅,冀占鳌山西医学院附属二院乔连厚山西省中医研究院张鸿来,孟渝梅,王裕颐外阴营养不良是妇科常见病。近5年内,我们用火计点刺加药物注射等综合疗法治疗该...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中医学中神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中医理论中神的概念是在古代唯物论哲学思想的渗透影响下形成的,论述了神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特殊的气,并探讨了神的生成及其功用。  相似文献   
17.
心率变异性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研究山西省中医研究所(030012)王裕颐,牛天福太原市中心医院杨清和心率变异性(HRv)研究,一是用频域分析法建立心率功率谱[1],此法国内已有报道[2];二是用时域分析法,建立HRV分析软件与24小时DCG同步记录[3]。本文报告300例24小时HRV分析结果及左室舒张功能测量值,探讨HRV与左室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300例均为从1990年5月~1992年12月在我院作HRV检查者,正常组100例;心血管病组200例,其中冠心病105例,高血压43例,风心病27例,先心病7例,心肌炎18例;男性127例,女性173例,年龄44.7±3.5岁。所有对象均符合以下标准:①正常人:经一般体检并进行血、尿、粪常规化验和心、肝、肾功能检查,均属正常者,并除外药物,食物过敏史和妇女妊娠、经期及嗜烟酒者。②按国际疾病诊断标准(ICD)诊断为心血管病者。2.分析方法:①HRV:用美国BilostnserHRV分析软件,以正常窦性R-R间距的标准差标示HRV(正常-异常、异常-异常、异常-正常R-R间距均除外)24小时HRV后四个等分时间段上的心率变异性指标HRV1(8a  相似文献   
18.
导师王裕颐教授医德高尚,治学严谨,遣方用药构思巧妙,临床擅用经方治疗诸多疑难疾病.笔者有幸聆听教诲,受益匪浅,现整理随师学习验案4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分消走泄法是叶天士《温热论》中治疗湿热病的主要方法。分消是因势利导应用开上、畅中、渗下的方法祛除湿邪,通过祛湿使阳气通达;走泄是指用行气之品,宣通气机,使气行湿去。湿热病常以脾胃为中心,脾胃纳运结合,升降相因,燥湿相济共同完成着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转输。湿热最易损伤脾胃,而脾胃功能失调也最易内生湿热。湿为有形之邪,湿热相合,热蒸湿动,就会弥散三焦,湿性黏腻,又很少传变,难以清除,必然导致三焦气机不畅,气化不行,水道不通,水液代谢障碍等变化而出现相应症状,治疗当从祛除湿邪,通利三焦水道入手。所以叶天士提出"分消上下之势"的治法。临床凡是内伤杂病属痰、饮、水、湿类疾患,都可以此法变通应用。三仁汤、甘露消毒丹、黄芩滑石汤、温胆汤等临床应用即其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